腦中風新救星!動脈取栓術降低偏癱後遺症
2025-07-21 02:03:10
腦中風為國人十大死因第四名,也是造成殘疾失能的重要原因之一。發生腦中風不要拖延治療,目前透過新式經動脈內取栓術,可以降低中風後偏癱後遺症,不會增加額外出血風險,死亡率也可明顯下降。
腦中風怎麼辦?
1.經動脈取栓術降低中風後遺症
這項新技術為經動脈取栓術(intra-arterial thrombectomy,IAT),是利用導管將支架,或抽吸導管導引至血栓處後,再將血栓嵌住、吸出,以此打通血管,降低中風後遺症,與傳統靜脈血栓溶解劑相比,新技術將治療的黃金時間由3小時延長至8小時,而且有更好的治療效果與預後;直接動脈取栓打通顱內大動脈梗塞的機率,較使用靜脈注射血栓溶解劑高,可達60-90%的成功率,不會增加額外出血風險。
目前已有多例病人成功接受此項手術治療,還有高齡老人接受治療後恢復狀況良好。1名86歲男性老翁,有心律不整病史,日前突發性左側肢體無力,於發作後4小時後送至國泰醫院,當時腦中風嚴重度為14分,經檢查為右側腦血管阻塞。約2.5小時後,以抽吸取栓技術,將血栓取出打通血管,手術後5小時,左側肢體力量恢復。
2.新式經動脈取栓術打通血管
專家指出,缺血性腦中風是指腦血管突然阻塞後,導致病人出現突發性臉嘴歪斜、口齒不清、半邊肢體無力等症狀,以往治療血栓阻塞導致缺血性腦中風,把握黃金3小時內給予靜脈血栓溶解劑,治療效果良好,但對於發作時間超過3小時或大血管阻塞,一直以來則缺乏有效治療方式。
所幸,新式經動脈取栓術運用微創腦導管技術,透過病人鼠蹊部動脈,將導管及微導管導引至阻塞的腦血管,將血栓取出;取出血栓的方式有二:一是利用支架將血栓嵌住,再將血栓拉出;另一個方式則是將導管至於血栓近端,再將血栓吸出,以此打通血管。
不過動脈內取栓術並非適用所有發生缺血性腦中風的病患,仍需由臨床醫師依實際病況作綜合判斷,適用的病人包括:腦血管前循環引起之缺血性腦中風發作8小時內、影像診斷為顱內大動脈阻塞者、缺血性腦中風之嚴重度屬於中度嚴重者。
專家提醒,中風後把握黃金治療期,送醫是極為重要的,目前全世界廣為運用以迅速辨識中風的口訣為FAST:
中風黃金治療口訣
F代表Face(臉部):臉或嘴角歪斜。
A代表Arm(手臂):半側肢體無力。
S代表Speech(說話):口齒不清。
T代表Time(時間):有上述任一種症狀,馬上記下發生時間,儘速送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