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中耳炎怎麼治療?如何預防慢性中耳炎
2025-07-20 18:32:11
耳朵是我們聽力最重要的一個器官,如果耳朵出現問題,對我們的生活和工作都會帶來很嚴重的影響,慢性中耳炎在耳疾病比較常見,治療方法和有效措施應根據不同類型,可分為單純型、骨瘍型、膽脂瘤型等類型,主要有聽力減退、耳鳴、耳痛、耳悶等症狀。那麼慢性中耳炎怎麼治療?下面就讓太極拳小編來告訴你吧!
慢性中耳炎的類型
(1)單純型:最常見,多於上呼吸道感染後出現,耳流膿,多為間歇性,呈粘液性或粘液膿性,一般不臭。量多少不等,上呼吸道感染時,膿量增多,檢查見鼓膜中央部穿孔
(2)骨瘍型:又稱壞死型或肉芽型,多由急性壞死型中耳炎遷延而來。組織破壞較廣泛,特點是耳流膿多為持續性,膿性間有血絲
(3)膽脂瘤型,但非真性腫瘤,耳內流膿量少,可有白色鱗片、豆渣樣物,惡臭。有時可出現頭痛及聽力明顯下降。
慢性中耳炎症狀
1、聽力減退
人體中耳炎後,可能會導致鼓膜穿孔,聽骨鏈受損等,這樣生源的有效振動面減小,聲音的傳導出現損失,聽力減退自會產生。頭位前傾或偏向健側時,因積液離開蝸傳,聽力可暫時改善。積液粘稠時,聽力可不因頭位變動而改變。小兒常對聲音反應遲鈍,注意力不集中。
2、耳鳴
多為低調間歇性,如「劈啪」聲,嗡嗡聲及流水聲等。當頭部運動或打呵欠、擤鼻時,耳內可出現氣過水聲。
3、耳痛
急性者可有隱隱耳痛,常為患者的第一症狀,可為持續性,亦可為抽痛。慢性者耳痛不明顯。本病甚為有關耳內閉塞或悶脹感,按壓耳屏後可暫時減輕。
4、耳悶
中耳發炎後,往往會造成外耳道變窄,咽鼓管病變,這一切使得中耳內外氣壓不平衡,結果就會有耳悶的感覺。
慢性中耳炎怎麼治療
1、應請耳鼻咽喉科醫生詳細檢查耳內,區別上述類型。
2、藥物治療
與當地政府的簡單類型:可用抗生素溶液或抗生素和類固醇激素類藥物混合液,如0.25%氯黴素液、氯黴素可的松液、氧氟沙星滴耳液。
3、積極治療上呼吸道病灶性疾病,如慢性鼻竇炎、慢性扁桃體炎。
4、局部用藥注意事項
①用藥前先清洗外耳道及中耳腔內膿液,可用3%雙氧水或硼酸水清洗,後用棉花籤拭淨或以吸引器吸盡膿液,方可滴藥。②膿量多時用水劑,量少時可用硼酸酒精。
5、滴耳法:病人取坐位或臥位,患耳朝上。將耳廓向後上方輕輕牽拉,向外耳道內滴入藥液3~4滴。然後用手指輕按耳屏數次,促使藥液經鼓膜穿孔流入中耳。數分鐘後方可變換體位。注意滴耳藥液應儘可能與體溫接近以免引起眩暈。
6、鼓膜大穿孔影響聽力,在幹耳後2個月左右可行鼓膜修補術或鼓室成形術。
骨瘍型中耳炎,引流通暢者,以局部用藥為主,但應注意定期複查。引流不暢或疑有併發症者及膽脂瘤型中耳炎。應及早施行改良乳突根治術或乳突根治術,徹底清除病變,預防併發症。
如何預防慢性中耳炎
1、清潔進入耳部的水
洗澡或遊泳時耳朵內如果進水,可能容易滋生細菌,若已進水時,可以用棉棒清潔,但深度不要太深。
2、掏耳朵時應注意
不要用尖銳的器物掏耳朵,比如鑰匙、指甲等,這些東西比較尖銳很容易劃傷耳朵眼內的皮膚而導致感染,從而引發炎症。我們可以使用專門掏耳朵的工具,讓親人朋友幫忙慢慢掏,就不容易受傷了。
3、聲音嘈雜的地方注意
噪聲是很容易傷到耳朵的,耳膜受傷後,如果再掏耳朵不注意,就容易感染了。聲音嘈雜的地方少呆,避免不了的的時候,我們可以適當裝備,耳塞啊,棉花呀等東西,可以減少傷害。巨響時更得躲遠,比如鞭炮聲,我們要躲遠,躲不了要注意保護方法:長大嘴巴,或者雙手捂住耳朵。
4、避免感冒:曾經發生過中耳炎的人,容易再度復發,自己要避免感冒,一旦感染到感冒或中耳炎,應找合格醫生治療。
5、注意防止壓力傷害
不要用手掌拍耳朵,突如其來的壓力會導致耳膜破裂,導致失聰。巨響的也是壓力問題,衝擊波到來,我們張開嘴巴內外壓力一樣了,耳朵就不會受傷。
6、保持耳部乾燥
要保持耳部乾燥、清潔,用棉花棒將耳中分泌物擦掉。
7、合理作息要建立科學的生活方式,按時作息,保證睡眠;鍛鍊身體,提高身體素質,積極預防和治療上呼吸道感染。
結語:通過上文的介紹,想必大家對於慢性中耳炎怎麼治療也是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了吧,慢性中耳炎在我們生活中還是比較多見的,所有我們要養成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如保持耳部乾燥、注意防止壓力傷害、清潔進入耳部的水、聲音嘈雜的地方注意,要特別注重我們的耳朵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