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如何預防中風?怎樣識別中風的前兆?
2025-07-18 06:16:11
老年人如何預防中風?導致腦中風發病的原因有哪些?怎樣識別中風的前兆?目前,中國心腦血管、中風等疾病患者已經超過2.7億人,那些長期不鍛鍊,久坐如屁屁粘在座椅上的懶鬼們,治療心腦血管疾病最好的方法就是提早預防,中風是一種突發性的疾病,給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帶來了嚴重的危害。所以做好預防工作是十分重要的。那麼老年人如何預防中風?下面小編為你介紹。
老年人如何預防中風?
1、保持情緒穩定
這點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情緒的激動會導致血液循環加快,心跳加快,心臟的負擔加重,血管的負擔也加重,這樣就很容易導致血壓升高,發生腦血管意外。
2、適當進行運動
老年人更要堅持鍛鍊,堅持每天散步和晨練都是不錯的選擇,當然不要做劇烈的運動,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就好。因為鍛鍊身體和運動可以增強體質,促進血液循環。
3、營養要均衡
老年人要做到飲食清淡,少吃過於油膩的食物,多吃蔬菜和水果,少鹽的攝入。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因為維持血管的彈性需要膠原蛋白,所以蛋白不能缺,同時還要多攝入含VC的水果,蛋白加VC就有助於膠原蛋白的形成,可以更好的維持血管的彈性。
4、控制危險因素
預防中風,就要把中風的危險因素儘可能降到最低控制高血壓是預防中風的重點。高血壓病人要遵醫囑按時服用降壓藥物,有條件者最好每日測1次血壓,特別是在調整降壓藥物階段,以保持血壓穩定。要保持情緒平穩,少做或不做易引起情緒激動的事,如打牌、搓麻將、看體育比賽轉播等;飲食須清淡有節制,戒菸酒,保持大便通暢;適量活動,如散步、打太極拳等。
5、多吃蔬果
蔬菜和水果為何能降低腦中風的風險?首先,是因為其中含有大量維生素C。據研究,血液中維生素C濃度的高低與腦中風密切相關,濃度越高,腦中風的發病危險就越低。此外,維生素C還是一種有效的抗氧化劑,能夠清除體內自由基。而自由基增多,就會增加患心臟病和腦中風的風險。其次,蔬菜水果中富含膳食纖維,它可以起到抑制總膽固醇濃度升高,從而防止動脈硬化、預防心血管疾病及腦中風的功效。
[NextPage] 導致腦中風發病的原因有哪些?
1、吸菸與酗酒。
2、糖尿病,通過控制飲食、降糖苭,將血糖降至3.9-6.1mmol/L正常範圍。
3、肥胖,肥胖與超重均為缺血性中風的危險因素,與出血性中風無關。
4、心臟疾病,如風溼性心臟病、冠心病。尤其防止心房顫動引起栓子脫落造成腦栓塞。
5、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TIA本身是缺血性中風分類的一個類型,也可以是腦梗塞的先兆或前區症狀,應及時治療。
6、血脂代謝紊亂,極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是引起動脈粥樣硬化的最主要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是抗動脈硬化脂蛋白。
7、高血壓病,無論是出血性中風還是缺血性中風,高血壓是最主要的獨立危險因素。通過降壓苭、低鹽飲食等將血壓逐漸降至140/90mmHg以下。
8、血液流變學紊亂,特別是全血黏度增加時腦血流量下降,其中紅細胞比積增高和纖維蛋白原水平增高是缺血性中風的主要危險因素。
9、年齡和性別,年齡是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危險因素,粥樣硬化程度隨年齡增高而增加。50歲以上隨著年齡增加腦中風發病率亦有增加,但筆者發現青中年中風發病者亦有增加,不可忽視。一般來說女性中風發病率低於男性。
預防中風別踏入的誤區?
1、血壓正常或偏低不會中風。
中風分出血性中風與缺血性中風兩種。血壓正常或偏低的腦動脈硬化病人,由於腦動脈管腔變得高度狹窄,或伴有頸動脈斑塊形成,或有血脂、血糖、血黏度增高等因素存在,均可以發生缺血性中風。
2、小中風無關緊要。
不少中風病人發病前在短時間內出現過一側肢體無力或麻木症狀,伴有突然說話不利或吐字不清。但由於上述症狀常在數分鐘內消失,頭部CT檢查正常,不易引起人們的重視。其實,這是微小腦血栓引起的瞬間腦局部缺血,醫學上稱為小中風。約有一半小中風病人在5年內會發生偏癱,因此必須高度重視小中風,及早就診防治。
3、瘦人不會發生中風。
有些人以為瘦人不會中風,於是拼命減肥。其實,科研工作者做過相關試驗,他們對3975名患有高血壓的60歲以上的老人進行跟蹤調查,得出結論:瘦人也會中風,只不過比胖人略少一些。所以,不管胖瘦,都應採取綜合防範措施,以避免中風的發生。
怎樣識別中風的前兆?
1.舌痛
老年人出現無顯著緣由的舌痛、麻木、活動不便時,多是微血管的炎症反應,也標明可能與血粘度升高相關。
2.鼻出血
中老年人鼻出血是高血壓病人即將發生中風的警報。鼻出血不少是由血壓不波動惹起的,不加防止則會增加中風的機會,因而不能麻木大意。
3.眩暈
忽然自覺頭暈目眩,幾秒鐘後恢復常態,可能是短暫性腦缺血發作,俗稱「小中風」,應及早去醫院請醫生診治,防止中風發生。
4.單眼忽然發黑
一隻眼睛忽然發黑,看不見東西,幾秒鐘或幾十秒鐘後便完好恢復一般,醫學上稱單眼一次性黑朦,是由於腦缺血惹起視網膜缺血所致,是中風的又一信號。
5.哈欠不斷
哈欠連天,這可能是由於腦動脈硬化日趨嚴峻,血管內徑越來越小,惹起腦組織慢性缺血缺氧。
6.嗆咳
少數中風患者早期可能出現喝水或進食時偶然嗆咳,鑽研標明,這種麻木粉可能是中風的前兆。
7.手指麻木
固然手指麻木不一定會中風,但對於年齡在40歲以上且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或腦動脈硬化等疾病史的中年人,應多加以注意,警惕中風發生。
8.說話吐字不清
腦供血不足使掌管人體活動功用的神經失靈,稀有症狀之一是忽然說話不靈或吐字不清,但持續時間短,應惹起重視。
9.緣由不明跌跤
由於腦血管硬化,惹起腦缺血,活動神經失靈,而輕易發生跌跤,也是一種中風前兆症狀,應及時請醫生診治。
10.嗜睡
據醫學觀察,大約有75.2%的人在中風前有嗜睡症狀,這是出現最早的中風前兆,更有防止意義。
11.精神狀況發生變化
性格一反常態,如變得沉默寡言,或多語急躁,或出現短暫智商衰退,均與腦缺血相關,可能是中風前兆。
小編總結:其實要要預防中風就是改掉不良的生活習慣,包括吸菸、少活動、喝酒過量,飲食的鹽分和脂肪太高,或不懂得緩解壓力,身體超重都容易患上血壓高、心臟病、膽固醇過高、動脈粥樣硬化、糖尿病等中風致病因素。因此控制血壓、膽固醇含量和血糖水平,以及健康的生活與飲食習慣,預防和治療其他相關疾病,如冠心病、高脂血症、風心病、糖尿病等;控制體重,才是預防中風的靈丹仙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