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豆的功效與禁忌 蠶豆病患者禁食!
2025-07-23 08:00:10
蠶豆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蔬菜,其營養價值很高,可以補充人體所需的多種微量元素,而且蠶豆可調節人的五臟六腑,具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胃、止血降壓等功效。但是蠶豆也有很多的食用禁忌,尤其是蠶豆病患者,一定要禁食!那麼什麼是蠶豆病呢?難道是因為吃蠶豆才得的病?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蠶豆的營養價值及功效介紹
鮮蠶豆是春末夏初的一種菜,其營養價值很高,主要功效為益氣健脾、利溼消腫,調和五臟六腑。
蠶豆的種類:蠶豆又稱胡豆、佛豆、川豆、倭豆、羅漢豆等,中醫認為,其味甘,微辛,性平,無毒,主利胃腸排洩,調和五臟六腑。蠶豆按種皮顏色不同可分為青皮蠶豆、白皮蠶豆和紅皮蠶豆等。蠶豆按其子粒的大小可分為大粒蠶豆、中粒蠶豆、小粒蠶豆三種類型:大粒蠶豆寬而扁平,千粒重在800克以上,如四川、青海產的大白蠶豆,品質較好,常作糧食或蔬菜食用。
營養價值:嫩蠶豆可以益氣健脾,利溼消腫。另外,它的營養豐富,每100克蠶豆含9克蛋白質、19克碳水化合物,還富含膳食纖維、鈣、磷、鉀、維生素B、胡蘿蔔素等多種有益健康的營養素。嫩蠶豆中的蛋白質,在各種豆類裡僅次於大豆。它還含有大腦和神經組織的重要組成成分磷脂和豐富的膽鹼,有增強記憶、健腦的作用。此外,蠶豆是低熱量食物,對高血脂、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患者來說,都是很優質的綠色食品。 現代人還認為蠶豆也是抗癌食品之一,對預防腸癌有作用。
功效:傳統醫學認為蠶豆味甘、性平,入脾、胃經;可補中益氣,健脾益胃,清熱利溼,止血降壓,澀精止帶;主治中氣不足,倦怠少食,高血壓,咯血,衄血,婦女帶下等病症。嫩蠶豆煮稀飯能和胃、潤腸通便,對習慣性便秘有良效。蠶豆莖止血,止瀉;葉收斂止血。花涼血,止血;種子皮利尿滲溼;莢殼收入斂止血。
什麼是蠶豆病
蠶豆病是一種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G-6-PD)缺乏所導致的疾病,表現為食用新鮮蠶豆後突然發生的急性血管內溶血。
症狀:患者一般在食用蠶豆後1-2天內出現急性血管內溶血,一旦發病,來勢兇猛,表現為全身不適、臉色蒼白、微熱、頭昏、倦怠無力、厭食、腹痛、噁心、尿色加深等。繼之出現黃疸、貧血、血紅蛋白尿,尿呈醬油色,此後體溫升高,倦怠乏力加重,可持續3日左右。與溶血性貧血出現的同時,出現嘔吐、腹瀉和腹痛加劇,肝臟腫大,肝功能異常,約50%患者脾大。嚴重時可能導致昏迷、休克、全身衰竭,若急救不及時常於1~2日內死亡。所以出現以上症狀的病人,應馬上送醫院診治。
治療:1.輸血。2.應用糖皮質激素。3.糾正酸中毒。
預防:有「蠶豆病」病史者,不能進食蠶豆及其製品(如粉絲、豆瓣醬),亦不能使用可能引起溶血的藥物,如抗瘧疾藥(伯氨喹啉、奎寧)、退熱藥(氨基比林、非那西丁)、痢特靈、磺胺類藥物,如果收藏衣物使用了樟腦丸,穿衣以前要曝曬,因為萘也可引起溶血。
蠶豆的食用禁忌
1、中焦虛寒者不宜食用,發生過蠶豆過敏者一定不要再吃。
2、有遺傳性血紅細胞缺陷症者,患有痔瘡出血、消化不良、慢性結腸炎、尿毒症等病人要注意,不宜進食蠶豆。
3、患有蠶豆病的兒童絕不可進食蠶豆。
另外:蠶豆中含有有毒的3,4 二羥基苯丙氨酸, -氰基丙氨酸是一種神經毒素,中毒後出現肌肉無力、腿腳麻痺等症狀。L-3,4-二羥基苯丙氨酸是 蠶豆病 的致病因子,病症表現為急性溶血性貧血,患者多為兒童,食後5~24h發病。通常加熱烹製可消除其毒性。
總結:通過以上內容的介紹想必大家對蠶豆病也有了簡單的了解。蠶豆的營養價值豐富,食用方法多樣,但是它的飲食禁忌也是需要特別注意的,尤其是有蠶豆病史者應該禁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