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擁有好的睡眠,你需要知道這幾點
2025-07-22 23:03:13
睡覺其實就是一種簡單的養生,睡眠是人體的充電器,睡眠是最好的「滋補品」,睡眠是抵禦疾病的「防線」,深睡眠為「美容時間」。睡眠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著一個人的健康水平。那麼如何創造一些外界條件,擁有良好睡眠呢?這裡有幾個要素對睡眠質量影響蠻大的,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睡眠姿勢
無論男女老少,最佳的睡姿是右側臥位,因為這樣不會壓迫到肝臟,同時,人的舌根也往右邊倒,可以保證呼吸的暢通。而孕婦應選擇左側臥位。俗話說「站如松,坐如鐘,臥如弓」,睡覺的時候,身體彎曲如弓,可以讓全身的肌肉得到放鬆,有助於提高睡眠質量。
2.睡眠環境
調節臥室的光線和溫溼度,把臥室設計成一個讓人嚮往睡覺的地方,保證其幽暗、安靜、舒適。一般來說,冬季12℃—13℃、夏季22℃—23℃為最佳,且室內溼度不宜超過60%。還要防止臥室有噪音或其他幹擾,比如床伴鼾聲、亮光、乾熱環境等都會破壞睡眠環境。如遇到上述情況,可用眼罩、耳塞、加溼器和風扇等改善。容易失眠的人,不妨嘗試選用紅、黑搭配的窗簾,有助於儘快入眠。
3.睡眠寢具
床和褥墊的硬度要適中,以保持人體脊柱維持正常生理彎曲,使肌肉不易產生疲勞。枕頭的高低要合適,以稍低於人體肩到同側頸部距離為宜,一般為5—8釐米。
4.睡眠時間
一般來說,晚上11點以後人的體溫開始下降,在這一過程中睡眠質量最好。凌晨兩點以後人的體溫開始回升,睡眠變淺。因此,早睡早起的習慣優於晚睡晚起的習慣。不要強求晚上一定睡足8個小時,成年人每天保證6—8個小時的睡眠即可,青少年則應保證8—9個小時的睡眠時間。一般來說,老年人的睡眠時間相對少一些,應保證每天6小時左右,且規律的作息時間很重要。
睡前你還需要養成這幾個生活習慣
1.睡前保持心情順暢
我們在睡前之前,最好能先靜心,不要情緒激動也不要過多的想一些煩心事,否則將很難進入睡眠狀態。如果帶著胡思亂想的情緒進入夢鄉,我們就會做夢,這樣會使大腦不能得到充足的休息,導致我們第二天沒有精神。
2.睡前泡腳
經過了一天的忙碌之後,晚上臨睡前泡泡腳,可以起到緩解疲勞的作用,同時也能提高我們的睡眠質量。腳底有很多器官的反射區,所以也被叫做「第二心臟」,用熱水洗腳能使腳部毛細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快。從而促進氣血運行,舒筋活絡,頤養五臟六腑,起到使人體陰陽恢復平衡的作用,因而具有催眠的功能。
3.睡前梳頭
頭是與睡眠質量好壞直接相關的器官,其上布滿了眾多穴位,睡前梳頭,可以對這些穴位形成一定的刺激、按摩效果,進而能夠促進頭部血液循環,提高大腦排毒效果,還能消除大腦疲勞,使人更快地進入夢鄉。小編提醒大家平常多梳頭也是對大家身體有好處的。
4.晚間散步
長期患失眠症的小夥伴可以嘗試在晚間散散步,地點最好選擇在家附近的公園,同時距離不要太長。那麼散步為什麼可以促進睡眠呢?因為散步可以幫助我們放鬆身體各個部分的肌肉,使身體發熱,通常當體溫降下來時,人就會感到睏乏想睡覺。如果希望達到健身的目的,最好能保證每次散步30—60分鐘,每周3次以上。
在如今繁忙的現代社會,無論大人還是小孩,都需要了解睡眠對於我們的重要性,我們身體的生長發育、工作學習的效率、面對他人的精神面貌,都與睡眠質量息息相關,好的習慣是慢慢養成的,為了我們美好的生活,從好好睡覺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