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的5大作用 拔罐有哪些注意事項?
2025-07-23 06:20:10
現代人身體質量差,體內溼氣很重,所以很多人會選擇拔火罐來驅除溼氣。拔火罐對一些日常的疾病的治療有很明顯的功效,所以受到很多人的追捧,拔罐的作用很多,拔罐促進全身血液循環、排除體內毒素、能疏通經絡、平衡氣血。那麼拔罐有哪些注意事項呢?
拔火罐的作用
1、減肥作用:內壓對局部部位的吸拔,能疏通經絡,平衡氣血,調整內分泌,加速血液及淋巴液循環,促進胃腸蠕動,從而改善消化功能,使機體新陳代謝加快,產熱及脂肪消耗增加,即可減去體表脂肪,又可減去體內深層脂肪,從而達到安全、保健、快速減肥的目的。
2、促進全身血液循環:通過排氣造成罐內負壓,罐緣得以緊緊附著於皮膚表面,牽拉了神經、肌肉、血管以及皮下的腺體,可引起一系列神經和內分泌系統反應,調節血管舒縮功能和血管壁的通透性,從而改善全身血液循環。 :
3、排除體內毒素:罐負壓的強大吸拔力可使汗毛孔充分張開,汗腺和皮脂腺的功能受到刺激而加強,皮膚表層衰老細胞脫落,從而使體內毒素、廢物得以加速排出。
4、溫熱作用:當人體受風、寒、暑、溼、燥、火(六邪氣)等外界侵襲或跌打損傷後,即可擾亂臟腑的正常生理功能,產生瘀血、氣滯、痰涎、宿食、水濁、邪火,這些致病因子通過人體經絡走竄於全身,並充斥於經絡上的穴位,打亂了氣血的運行,致使氣血凝滯。拔罐可祛除人體六邪氣,通氣通血、舒經活絡,它的溫熱作用可使血管擴張、血流量增加,增強血管壁的通透性。
5、中醫認為火罐可以疏通經絡,調整氣血、平衡陰陽。經絡有「行氣血,營陰陽,儒筋骨,利關節」的生理功能,如經絡不通則經氣不暢,經血滯行,可出現體弱多病、體形臃腫、臉上起斑、痘、皺、乾燥等多種症狀及皮膚問題。通過火罐對皮膚、毛孔、經絡、穴位的吸拔作用,可以引導營衛之氣始行輸布,鼓動經脈氣血,儒養臟腑組織器官,溫煦皮毛,同時使虛衰的臟腑機能得以振奮,暢通經絡,調整機體的陰陽平衡,使氣血得以調整,從而達到健身美體祛病療疾的目的。
拔火罐的壞處
1、經常拔火罐會導致皮膚感染
很多人認為拔罐最少要半小時,這樣才能有效果,中醫提醒其實拔火罐根據火罐大小、材質、負壓的力度各有不同。但是一般以從點上火滑完罐到起罐不超過十分鐘為宜。因為拔火罐的主要原理在於負壓而不在於時間,如果說在負壓很大的情況下拔罐時間過長直到拔出水皰,這樣不但會傷害到皮膚,還可能會引起皮膚感染。
2、拔火罐後洗澡很容易著涼
順序還真要注意,可以洗完澡後拔火罐,但是絕對不能在拔罐之後馬上洗澡。拔火罐後,皮膚是在一種被傷害的狀態下,非常的脆弱,這個時候洗澡很容易導致皮膚破損、發炎。而如果是洗冷水澡的話,由於皮膚處於一種毛孔張開的狀態,很容易受涼。所以拔火罐後一定不能馬上洗澡。
3、毛孔張開易誘發中風
拔罐就是打開皮膚的毛孔使其處於舒張的狀態,這樣體內的溼氣和淤氣就會被吸出來,但是外界的寒氣也通過舒張的毛孔進入到體內,從而引發感冒嚴重的還可能誘發中風。所以在拔罐過後切忌洗冷水澡,及時去做好身體的保暖工作,以防止寒氣的入侵。
拔罐的注意事項
一、分清體質。按體質拔罐進行補瀉,否則會適得其反。
二、注意身體狀況。有心臟病,嚴重貧血、白血病、血小板減少等血液性疾病,皮膚過敏,浮腫,水腫,血壓過高,有血液疾患及有出血傾向者,患皮膚病以及孕婦、經期,還有過飽、過渴、過飢、醉酒時都不適宜拔罐。
三、有些部位不宜拔。肚臍、心前區,皮膚細嫩處、破損處、靜脈曲張部位、瘢痕處,乳頭、骨頭突出處均不宜拔。拔罐舊痕未消退前,最好也別拔。
四、拔罐後不可立即洗澡。拔罐後,皮膚處於一種被「傷害」的狀態,敏感脆弱,此時洗澡非常容易導致皮膚破損、發炎等,建議等上兩三個小時。
五、拔罐時應注意保暖,避免有風直吹,防止受涼。
六、根據病情拔罐,一般為輪流取穴,一次不宜過多。局部瘀血尚未消退時,不應再於原部位重複拔罐。
七、拔罐時間應根據年齡、體質、性別及病情輕重緩急而定留罐時間,一般拔罐時間為10~15分鐘,大罐吸拔力強,可適當縮短時間,否則可能會起皰。一般病情輕或有感覺障礙(如下肢麻木者),拔罐時間要短。病情重、病程長、病灶深及疼痛較劇者,拔罐時間可稍長,吸附力稍大。
八、拔罐後不慎起皰,應及時塗燙傷膏,或去醫院處理。
九、拔罐期間應密切觀察患者的反應,若出現頭暈、噁心嘔吐、面色蒼白、出冷汗、四肢發涼等症狀,甚至血壓下降、呼吸因難、脈微細無力等暈罐情況,應及時取下罐具,將患者仰臥位平放,注意保暖。輕者可給予少量溫開水或糖水,即可迅速緩解並恢復正常;重者可針刺人中、內關、足三裡、中衝等穴或艾灸百會、中極、關元、湧泉等穴,一般可很快緩解並恢復正常,或馬上送醫院處理。
總結:大家對拔火罐有了大致了解,拔罐要講究方法以及區分體質,否則會適得其反,拔罐時應注意保暖,避免有風直吹,防止受涼。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