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養生的十大習慣
2025-07-23 20:17:13
長壽可以說是幾乎每個人的追求,在我們中國的歷史上,最出名的就是秦始皇了,他為了長生,不停的找人煉製靈丹妙藥。。美國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的科學家發現,百歲以上老人有一種共同的基因突變,科學家表示這一發現有助於找到減緩人類老化的方法。其實很多時候生活上的很多好習慣就能很好的幫你延長生命,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這些習慣吧!
長壽的十大生活習慣
1、保持開朗的心情
「開朗」這個特性是科學家在眾多長壽老人的生活中發現的第三個共同點,或者說開朗是一種特質,大部分的長壽老人都有著開朗的心情,這種心情對於身體健康來說是十分有益的,因為一個開朗的心情可以將所有壓抑在心中的不快給迅速的排除!
2、每天至少閉眼休息6個小時
老年人每天最少需要6個小時的深度睡眠時間,才能讓身體得到充分休整。調查發現,百歲老人都把睡覺當成頭等大事。良好的睡眠可以給人帶來充足的精力,而精力充足對於人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並且充足的睡眠可以讓身體得到很好的休息,身體得到充足的休息了,身體機能自然就可以變得更加強健,而人的壽命自然就可以得到延長。
3、不要過分焦慮
百歲老人不喜歡把煩惱事藏在心裡,也不會反覆思索困境,而採取避重就輕的方式來應對壓力。如果你不具備這種天生的性格,其他方式也能幫你應對壓力,如瑜伽、遊泳、冥想、太極,甚至幾次深呼吸也能起到效果。坐在電視機前大嚼特嚼薯片和飲酒只會起到火上澆油的作用。
4、每天清潔牙齒
口腔保健能保持動脈的健康。每天都用牙線清潔牙齒會降低口腔內引發牙齦疾病的細菌數量。這些細菌會進入體內循環的血液,引發動脈炎症,大大增加患上心臟病的可能性。因此,每天至少清潔牙齒2次。
5、運動起來
到健身房去鍛鍊並不是唯一的選擇,每天都到附近的公園、街區和購物中心散步30分鐘,同樣能起到良好的效果。通過力量訓練增加肌肉也是理想的選擇,瑜伽中很多姿勢能起到類似的力量訓練效果。
6、好的飲食習慣
一些長壽老人的飲食習慣總是十分有規律的,在生活中一個好的飲食習慣可以有效的保護好腸胃的健康,而在生活中一個健康的腸胃對壽命的加分是無可比擬的,因此腸胃是十分重要的因素,而在生活中保護腸胃最基本的便是擁有良好的飲食習慣!
7、經常體檢
生活中經常體檢也是想要長壽必須要做的事情,甚至有科學家說,經常體檢能夠延長人25年的壽命,因為常體檢可以有效的幫助人發現身體內部的變化,當人出現疾病時,可以及早的發現並且治療,疾病能夠及時的治癒了,壽命自然就可以得到延長!
8、喝水
多喝水同樣是保持長壽的良好習慣,「水是生命之源」,水對於生命來說有著諸多的好處,而經常喝水是一種良好的長壽習慣,因為喝水可以稀釋血液,讓血液不會變的黏稠,血液正常了,血液中的含氧量增加了,人的壽命自然就會得到延長!
喝水還可以清除身體之中的雜質,要知道人體不健康,很大一部分的原因,都是因為身體中的雜質太多所導致的,而通過喝水將身體內部的雜質排出,對於人來說是一種淨化身體的方式,身體得到淨化了,身體內部的有害物質少了,人的壽命就能得到延長了!
9、嚴守作息習慣
老人日常起居安排得很有規律,每天都在同一時刻睡覺和起床,這種好習慣讓人體始終處於平衡狀態。人體進入老年後,生理功能就變得脆弱,如果缺覺或是酗酒就很難讓身體功能恢復原狀,從而削弱免疫系統功能。
10、長泡腳
因泡腳而長壽的老人同樣佔據了很大的比例,經常泡腳是一個良好的習慣,因為足部有著很多的穴位以及經絡,連通著身體內部的五臟六腑,而通過泡腳能夠有效的刺激身體的五臟六腑,從而達到保養身體的目的!
人五臟六腑健康了,壽命自然就會變長了,此外,泡腳還可以疏通身體內部的氣血循環,要知道氣血循環對於人體來說是一個重要的長壽因素,中醫說「氣血衝和,則百病不生」就是對氣血循環最好的解釋,人體氣血循環速度健康正常,壽命也就隨之增長延長!
長壽的十大飲食習慣
1、吃天然食品而不是補品
一個普通的西紅柿中就含有200多種不同的類胡蘿蔔素和200種不同的類黃酮,這些化學物質加在一起會發生複雜的相互作用,其發揮的健康功效要遠遠超過單一的營養素。老人要少吃那些缺乏營養素的精加工食品(如麵包、麵粉和白糖),多吃色彩鮮豔的新鮮果蔬。
2、吃一份富含膳食纖維的穀物早餐
這樣有助於血糖在一整天內都保持平穩,從而降低患上糖尿病的可能,延緩了人體老化的過程。
3、慢慢享受食物
雖然不必每餐都開火,但是即便叫外賣也要坐在餐桌旁享受,每餐最少保證20分鐘,既可以享受美味,又能預防吃得過多。
4、愛吃素食
長壽地區的人都把肉食當作「佐料」,以素食為主食。素食除了含有大量抗氧化劑外,而且卡路裡含量低。
5、學會訓練口味
豆腐、沙拉和海帶等食品雖然不如脂肪、糖類和鹽分含量高的食物可口,但可以從少到多,循序漸進地訓練自己的口味。
6、每餐之前喝兩杯水
控制體重,對大多數人來說是一場「持久戰」。不久前,研究人員發現,飯前喝兩小杯水能減少飢餓感和食物攝入量,比節食減肥的效果更明顯。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大學的布倫達.戴維說:「喝水是控制體重的一種最簡單、廉價的方法。」餐前飲水的人一天能少攝入近300卡熱量。美國格拉斯哥大學肥胖專家邁克·裡恩教授也指出,除喝水外,餐前吃水果、蔬菜和麥片粥,同樣含熱量少,還有助於增進飽腹感。
7、有些素菜要「葷」著吃
油吃多了不好,但一點不吃更不好。孫孟裡表示,南瓜、胡蘿蔔中含有大量β—胡蘿蔔素,因此不能吃得太清淡,用油炒一下更有利營養素吸收。如果南瓜用來煮粥,那麼保證其他菜裡有油,讓它們到腸胃裡會合。
8、複合維生素飯後吃。
生活中吃得精細,會損失大量B族維生素;蔬菜過度浸泡,會泡掉大量水溶性維生素;食品放置時間過長,或油煎、烘烤等烹飪方式都可能減少維生素含量。這時,補充複合維生素就像上了一道「保險」,而且最好飯後吃。葉酸、維生素B、C等水溶性維生素如果飯前空腹吃,很快通過胃進入小腸被吸收,還沒完全被人體利用就通過尿液排出體外。維生素A、D、E、K等脂溶性維生素必須溶於脂肪類食物中才能被吸收,如空腹服用,大部分都不能被吸收。
9、每天吃一個雞蛋
每天吃一個雞蛋已成為長壽老人的普遍習慣。
百歲壽星,著名經濟學家陳翰笙博士根據營養學的安排,每天飲食堅持「三個一」:「早上吃一個雞蛋,晚上喝一杯奶,中間吃一個大蘋果。」他一日三餐多吃素,少吃肉,科學安排飲食,吃出了健康。
10、菜要淡一點
老年人的味覺功能有所減退,常常是食而無味,總喜歡吃口味重的食物來增強食慾,這樣無意中就增加了鹽的攝入量。鹽吃多了會加重腎的負擔,可能降低口腔黏膜的屏障作用,增加感冒病毒在上呼吸道生存和擴散的機率。因此,老年人每天的食鹽攝入量應控制在5克左右,同時要少吃醬肉和其他鹹食。
總結:雖然要做的長生是不可能的,但是只要我們養成這些良好的習慣,是可以幫我們延長生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