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胃食療大全 胃好才是真的好
2025-07-21 22:41:12
在中醫中認為,脾陽虛弱,過食生冷,或寒邪直中都會造成胃寒的出現,胃寒會引發許多圍捕的疾病,如消化不良、胃炎、胃潰瘍等。養胃還需要通過飲食來達到效果,那麼胃寒應該吃哪些食物呢?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些暖胃的食療大全,一起來瞧瞧吧!
暖胃食療大全
1、狗肉
狗肉是一種常見的秋冬溫補的食材,性溫,服用之後能夠起到很好的暖胃以及壯陽的作用,特別是對於治療一些脾胃虛寒的疾病具有很好的作用。另外,如果患有手腳冰涼以及怕冷還有體質比較弱的患者,服用狗肉能夠起到很好的保暖作用。
2、生薑
俗話說,「家備生薑,小病不慌」。生薑皮性辛涼,治皮膚浮腫,行皮水;生薑汁辛溫,辛散胃寒力量強,多用於嘔吐;乾薑辛溫,溫中煽動寒,回陽通脈,溫脾寒力量大,炮姜味辛苦走裡不走表,溫下焦之寒;炮姜炭性溫,偏於溫血分之寒;煨姜苦溫,偏於溫腸胃之寒。生薑辛而散溫,益脾胃,善溫中降逆止嘔,除溼消痞,止咳祛痰,以降逆止嘔為長。
3、板慄
中醫認為,慄子性味甘、溫,入脾、胃、腎經,有養胃健脾,補腎強腰之功,適用於脾胃虛弱所致的反胃、腹洩、腎虛、腰膝無力及小兒脾胃不健等。
4、紅糖
紅糖性溫、味甘、入脾,具有益氣補血、健脾暖胃、活血化瘀的作用,也適合老人和貧血的兒童食用。紅糖加桂圓、薑汁一起煮開,做成紅糖桂圓姜水則有補血溫中的作用,在寒冷的冬天裡不再手腳冰涼。
不僅如此,紅糖還可可以抗衰老,研究表明,每100克紅糖含鈣90毫克,含鐵4毫克,還含有少量的核黃素及胡蘿蔔素。日本科研人員還從紅糖中提取了一種叫做「糖蜜」的多糖,實驗證明它具有較強的抗氧化功效,對於抗衰老有明顯的作用。
5、羊肉
冬季進食羊肉會有進補、防寒的雙重功效。羊肉有益氣補血、溫中補下、補腎壯陽、生肌健力、抵禦風寒的功效。《本草綱目》中說:「羊肉能暖中補虛,補中益氣,開胃健身,益腎氣,養膽明目,治虛勞寒冷,五勞七傷」。但羊肉的氣味較重,對胃腸的消化負擔也較重,並不適合胃脾功能不好的人食用。和豬肉牛肉一樣,過多食用這類動物性脂肪,對心血管系統可能造成壓力,因此羊肉雖然好吃,不應貪嘴。暑熱天或發熱病人慎食之。
6、紅薯
紅薯富含蛋白質、澱粉、果膠、纖維素、胺基酸、維生素及多種礦物質,有「長壽食品」之譽。含糖量達到15%-20%。有抗癌、保護心臟、預防肺氣腫、糖尿病、減肥等功效。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記有「甘薯補虛,健脾開胃,強腎陰」,並說海中之人食之長壽。中醫視紅薯為良藥。
紅薯含有大量不易被吸消化酵素破壞的纖維素和果膠,能刺激消化液分泌及腸胃蠕動,從而起到通便作用。另外,它含量豐富的β-胡蘿蔔素是一種有效的抗氧化劑,有助於清除體內的自由基。實際上紅薯還是一種理想的減肥食品。
7、胡椒
其實胡椒湯是一個很好地選擇。胡椒氣味芳香,是人們喜愛的調味品之一。胡椒大部分都生長於高溫和長期溼潤地區,性味辛熱,因此溫中散寒止痛的作用比較強。白胡椒的藥用價值稍高一些,調味作用稍次。它的味道相對黑胡椒來說更為辛辣,因此散寒、健胃功能更強。而且,胡椒的主要成分是胡椒鹼,也含有一定量的芳香油、粗蛋白、粗脂肪及可溶性氮,能祛腥、解油膩,助消化。
8、山藥
胃寒可以多吃山藥。山藥補脾養胃,生津益肺,可以每周吃兩次山藥燉排骨,也可以與大米、小米、大棗一起煮粥食用。炒山藥可補脾健胃,用於脾虛食少、下瀉便溏、白帶過多等症狀。山藥中富含有類似於荷爾蒙的成分,是目前熱門的抗老化養生食療食品。
9、帶魚
帶魚富含脂肪、蛋白質、維生素A、不飽和脂肪酸、磷、鈣、鐵、碘等多種營養成分。帶魚性溫,味甘,具有暖胃、澤膚、補氣、養血、健美以及強心補腎、舒筋活血、消炎化痰、清腦止瀉、消除疲勞、提精養神之功效。
而且,帶魚的DHA和EPA含量高於淡水魚。DHA是大腦所需的營養物質,對提高記憶力和思考能力十分重要,加之帶魚含有豐富的卵磷脂, 使其較一般淡水魚更具補腦功能。EPA則俗稱血管清道夫,對降低血脂有益。帶魚中豐富的鎂元素也對心血管系統有很好的保護作用, 有利於預防高血壓、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
10、核桃
研究發現,核桃之中大約一般的含量就是脂肪,並且大部分都是屬於不飽和脂肪酸,服用之後不僅不需要擔心發胖,甚至還能夠起到降低膽固醇的作用,對於治療高血壓以及其他的心腦血管疾病具有很好的作用。除此之外,核桃之中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這種物質能夠很好的促進細胞活性,不僅能夠暖胃,還能夠提高身體的抗病能力。
11、荔枝
荔枝味甘、酸、性溫,入心、脾、肝經;可止呃逆,止腹瀉,是頑固性呃逆及五更瀉者的食療佳品,同時有補腦健身,開胃益脾,有促進食慾之功效。因性熱,多食易上火。荔枝木材堅實,紋理雅致,耐腐,歷來為上等名材。取荔枝5—7顆,紅棗7顆,粳米100克,白糖適量。先將荔枝去殼,與洗淨的紅棗和粳米一同放入砂鍋中,加入500克水,煮至粥表面有一層粥油,再加入白糖煮化即可。有補肺暖胃的功效。
而且,荔枝所含豐富的糖份具有補充能量,神疲等症狀;荔枝肉含豐富的維生素C和蛋白質;荔枝擁有豐富的維生素,可促進微細血管的血液循環,防止雀斑的發生,令皮膚更加光滑。
12、豬肚
豬肚味甘,微溫。豬肚中含有大量的鈣、鉀、鈉、鎂、鐵等元素和維生素A、維生素E、蛋白質、脂肪等成分。《本草經疏》說:「豬肚,為補脾之要品。脾胃得補,則中氣益,利自止矣……補益脾胃,則精血自生,虛勞自愈。」故補中益氣的食療方多用之。用於虛勞消瘦,脾胃虛腹瀉,尿頻或遺尿,小兒疳積。常配其它的食療藥物,裝入豬胃,紮緊,煮熟或蒸熟食。如治小兒消瘦,脾虛少食,便溏腹瀉,可配伍黨參、白朮、薏苡仁、蓮子、陳皮煮熟食。
13、桂花茶
桂花茶的功效是溫補陽氣、美白肌膚、排解體內毒素、止咳化痰、養生潤肺,桂花茶的作用是舒暢精神,養陰潤肺,可淨化身心,平衡神經系統。桂花茶具有溫補陽氣之功效。主治:陽氣虛弱型高血壓病。症見眩暈,頭暈,腰痛,畏寒肢冷,大便溏,小便清長,舌質淡,苔白,脈沉細。而且,喝點桂花茶可以暖胃。古人認為桂花為百藥之長,可以「散冷氣」。桂花性溫味辛,煎湯、泡茶或浸酒內服,可以化痰散瘀,對食欲不振、痰飲咳喘、腸風血痢、經閉腹痛有一定療效。
14、番薯
俗稱甘薯、山芋、紅薯。性平,味甘,有補脾和血、益氣通便的作用。《隨息居飲食譜》中說:「煮食補脾胃,益氣力,御風寒,益顏色。」《綱目拾遺》認為番薯能「補中,暖胃,肥五臟」。脾虛之人,可用番薯當主糧,常食之。
15、菠菜
菠菜味甘性涼,能潤燥養肝,益腸胃,通便秘。菠菜有「營養模範生」之稱,它富含類胡蘿蔔素、維生素C、維生素K、礦物質(鈣質、鐵質等)、輔酶Q10等多種營養素。《食療本草》載:「利五臟,通腸胃,解酒毒。」菠菜可促進胃和胰腺分泌,增食慾,助消化;豐富的纖維素還能幫助腸道蠕動,有利排便。不過,菠菜草酸含量高,妨礙鈣質吸收,應避免與豆腐、紫菜等高鈣食物同吃,或在烹煮前輕汆,除去草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