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環境對人體有何影響?該怎麼調節?
2025-07-21 15:42:12
冬天是個讓人虐為擔憂的季節,因為其寒冷讓人不想活動太多;因其乾燥,人們不得不好好學習冬天該怎麼保護自己,那麼冬天環境對人體到底有什麼影響?我們又該怎麼去調節呢? 冬天的環境對人體有何影響? 冬季氣溫與人體溫度相差很大,因此不舒適感較其他季節更加顯著。尤其是對於老年人和體質較弱的人,冰天雪地的惡劣環境不僅影響著健康,還給出行帶來了潛在的危險。一個理想的環境對防寒、養生是十分必要的。 冬天氣候乾燥,容易造成乾燥皮膚病乾燥:冬季皮膚大敵 皮膚分表皮、真皮以及皮下脂肪。表皮的最外層為角質層,由於角質層本身的吸水、屏障功能,以及角質層中所含有的天然保溼因子即胺基酸類、乳酸鹽及糖類等的作用,使角質層保持一定的含水量,維持皮膚的溼潤。而皮膚的外觀與角質層的水分含量有關,正常的皮膚角質層通常含有10%-30%的水分,以維持皮膚的柔軟和彈性。但隨著年齡的增長,皮膚角質層水分含量會逐漸減少,而當皮膚角質層的水分含量低於10%時,皮膚就會出現乾燥、緊繃、粗糙及脫屑等。
冬季如何調節自身環境? 溫度要適宜: 冬天,外界寒冷,室內外溫差較大,室內一般保持16℃~20℃較適合,以18℃為最理想。若室溫過高,會令人感到悶熱或乾熱而頭昏腦脹,萎靡不振。時間長了,還會引起口乾舌燥、眼睛乾澀,久而久之,會打破人體的生理平衡,造成疾病。尤其是在北方,室溫過高特別容易引起外感風寒。而室內溫度過低,則會大大消耗人體的熱能,令人感到寒冷;身體虛弱者會引起寒顫;胃腸虛弱者會引起腹脹、胃腸痛,甚至引起關節炎病等。 溼度要適宜: 至於室內的溼度,也要適宜,一般以30%~70%為宜。室內溼度過高,人體散熱就比較困難,令人憋悶難耐,時間長會引起溼度症、關節炎病等。室內溼度過低,空氣乾燥,人就會感到口乾舌燥,呼吸道乾澀難受。同時,冬季,依然應保持勤開窗的習慣,保持空氣流通,避免有害病菌在室內的停留。 隨著生活水平日益的提高,現代人對自身健康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如何養生逐漸成為人們口中常討論的話題。但是冬天溫度較低,體內有害物質很難排出體外,再加之身上穿著厚重的衣服,使人更加不想運動。以下幾種時下新興的也是最流行的冬季養生,僅供參考:
汗蒸: 汗蒸館人是通過超強遠紅外線、生物光波的作用,能讓人體的細胞產生共振,加速血液循環,從形態上是一種靜態運動,通過其對人體組織的作用,調節人體生理功能,改善微循環,促進新陳代謝,改善神經系統功能,提高機體免疫力,使人體不只是在簡單的排汗而是排除體內有害物質,達到保健身體、美膚養顏目的。如果汗蒸40分鐘相當於慢跑20裡。一般加熱溫度為42至44度左右。
高溫瑜伽: 高溫瑜伽是通過身體的運動達到比較理想的養生保健效果。加熱溫度一般為34—42度。通過模擬動物的各種、如眼鏡蛇、貓、鱷魚、駱駝、鷲鳥、蝗蟲等姿勢以及一系列的拉、扭、彎等動作,使身體上一直以來沒有活動到的位置得到拉伸、扭動和按摩,使健康情況得以改善。
桑拿: 桑拿通過水的加熱變成水蒸氣,水蒸氣接觸人體皮膚,使皮膚溫度升高,從而達到加速汗液排出的保健效果,一般情況下需加熱到60度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