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遊泳容易感染的五種疾病 該如何預防公共泳池的疾病傳染?
2025-07-21 23:55:12
夏天到了,每天持續的高溫給誰都受不了,這樣的時候找個地方遊泳比什麼都舒服,但遊泳雖然可以有效的緩解悶熱,也有潛在的危險,公共泳池由於人多雜亂,在衛生方面一直都沒有一個好的保證。稍不注意就有可能感染上疾病,下面小編就給大家所說遊泳容易感染的五種疾病,以及如何更好的預防。
夏季遊泳容易感染的五種疾病
皮膚瘙癢:
遊泳池裡的水含氯等化學消毒成分,如果氯濃度過高,而你又剛好對消毒劑過敏,就容易皮膚過敏,出現潮紅等。如果遊泳池水消毒不到位,有的人也會出現皮膚瘙癢等問題。
首先要選擇衛生達標的正規泳池。遊泳時間不要過長、過於頻繁。如果你身上有皮膚破損,也不要去遊泳,因為在水中長時間的浸泡,會使得角質層軟化,皮膚破損加重,細菌容易入侵,會誘發一些皮膚病。
此外,每次遊泳後,要用清水洗頭、洗臉,浴巾及毛巾專人專用,有條件的話,最好自己帶毛巾拖鞋。
消化道傳染:
還有,有些屬於「病從口入」的消化道傳染病也是不規範的泳池的一個健康隱患,因為人們在遊泳時難免會嗆水,菌痢、感染性腹瀉、病毒性肝炎等病菌會隨著水一起進入人體口腔和胃部,這就有患病的危險。
遊泳的時侯,大家不應該在泳池中隨意吐痰或大小便。而在遊泳時,應該儘量少觸摸水龍頭及門把手,如用手接觸過公用設施後要用肥皂清洗,更不要到別人剛剛躺過或坐過、尚未乾燥的椅子上休息。
婦科病:
女性在遊泳中坐在池邊或場地的躺椅上休息,或會感染黴菌性陰道炎等。黃光民表示,沐浴後,不要直接坐在洗浴間的長凳上換衣服,最好墊上毛巾等自用的乾淨物品,以免交叉感染。遊泳後應儘快徹底衝洗並擦乾身體,以保持皮膚及外陰清潔。
過敏性鼻炎:
遊泳池內一般會投放漂白粉來消毒。漂白粉裡有次氯酸鈉,這種化學物質對鼻黏膜有刺激作用,遊泳時如果被嗆水,含有漂白粉的水進入鼻子,可能將鼻子裡的分泌物、細菌帶入鼻竇,易誘發鼻竇炎。
建議,有鼻炎的人,遊泳前要做好防範工作,例如戴鼻夾等。
[NextPage]中耳炎:
遊泳後引發中耳炎的病人不少,多因嗆水逆行感染引起,外耳道進水,如果處理不當也容易引發外耳道炎或中耳炎,因為泳池中的水灌進外耳道後導致潮溼,容易滋生細菌,產生炎症。如果遊泳後用棉籤挖耳朵不當,不慎損傷外耳道,也有可能造成細菌感染,引起外耳道炎或中耳炎。
大家遊泳後要儘快恢復和保持耳道乾燥,如有水進入外耳道,可用棉棒放在外耳道口將水吸出,或者歪頭將進水側的耳朵向下,蹦跳幾下,同時向後外方向牽拉耳廓,讓水流出後擦乾。現在有遊泳專用耳塞、鼻夾,可以防止水的進入。耳朵有炎症的人最好不要去遊泳,容易因為嗆水和進水加重病情。
如何預防公共泳池的疾病傳染
1、選擇正規的、保證水質的遊泳池;下水前自己查看一下水質是否清澈透明,水面上有沒有漂浮的灰塵和雜物,水池裡是否有刺鼻的消毒水的味道等;如果遊泳池裡的人太多了,建議不要下水,以減少染病機率。
2、自備個人遊泳用品,不要多人合用或交換使用;遊泳者入泳池前必須自覺地進行全身衝淋消毒和浸腳消毒,養成良好衛生習慣,不在池內小便,維護公眾健康;遊泳後要及時淋浴,適當使用眼藥水,可有效預防皮膚病、眼病的發生。
3、患有沙眼、結膜炎、肝炎、皮癬等傳染病的,治癒前禁止入池遊泳;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精神病及醉酒者不應進入泳池遊泳;患有腎炎、中耳炎、支氣管哮喘病者,因遊泳易使病情加重,建議不要輕易進入泳池遊泳;有皮膚創傷者因容易感染疾病,最好不要進入泳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