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穀類食物怎麼吃出健康?避開3誤區養生不養病
2025-07-22 01:46:09
全穀類吃愈多愈好?全穀類怎麼吃才最健康呢?近年國內掀起養生風潮,健康飲食大明星全榖,因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B群,及多種抗氧化成分,而廣受民眾所青睞。營養師指出,均衡飲食搭配全穀食物作為基礎,可替健康加分,而唯有先破除3大常見誤區,只有合理的飲食作為基礎才能健康養生不養病。
全谷的定義是指整顆穀物經過處理後,仍保有與原穀物相同比例的胚乳、胚芽和麩皮(或稱糠層),3項缺1不可,才能稱為全穀類,例如糙米、全麥、糙薏仁、糙玉米等。
國外研究也發現,每日攝取48公克全穀物,可降低20至40%的慢性疾病及控制肥胖,因此建議民眾,平日可於三餐搭配全榖物,例如早餐選擇燕麥片、全麥土司或麵包,也可以在午晚餐選擇燕麥飯、五穀飯、糙米飯等當主食。
日常飲食想充分補充全穀類食物含有的營養素,最簡單的方式就是以糙米取代白米,可先以糙米、白米1:1的比例混合,逐漸增加糙米比例來加強攝取。或是,選擇自製燕麥小米粥等點心,都是不錯的選擇。
全穀類常見誤區
迷思1.全穀類吃愈多愈好?
全穀類的熱量與白米飯熱量相同,而五穀雜糧的纖維多,較容易有飽足感,對於糖尿病者或肥胖者是不錯的選擇,但仍需要控制份量。以及對於胃潰瘍、胃腸道術後等消化能力有問題者,或容易脹氣的人,也不適合食用五穀雜糧。
迷思2.全穀類愈多種類愈好?
目前市面上除了單一的糙米、薏仁、麥片、燕麥、各式豆類等產品外,還有許多業者推出五穀米、十穀米,甚至20種以上穀類的雜糧食品,選擇非常多樣。但痛風患者吃多了豆類,會使尿酸增高,所以在五穀雜糧選擇中,豆類攝取份量就應降到最低。另外,腎臟病人適合吃白米飯,不建議吃全穀類,因為全谷雜糧的磷值含量偏高,不利疾病控制。
迷思3.只要是全穀類就是好?
為因應消費者的忙碌生活及食用上的便利,許多業者推出衝泡式粉狀包裝食品,以簡化穀物料理方式;且為使全穀類食品的口感變好,市面上銷售的產品也通常含有許多添加物,例如:某些衝泡式五穀粉或全麥餅乾,皆含高糖、奶精與油脂。此類穀物食品對健康並無助益。
結語:建議最好選擇真空包裝的雜糧產品,並注意包裝的完整性,確認穀粒堅實、均勻完整、無發黴、無砂粒、昆蟲等異物。同時應注意保存期限,拆封后放在密閉、乾燥容器內,置於陰涼處,勿存放太久或置於潮溼之處,以免蟲害及發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