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腸潰瘍和胃潰瘍的區別 二者在飲食上有哪些注意事項?
2025-07-20 02:09:09
十二指腸潰瘍和胃潰瘍都是消化性潰瘍,但是二者還是有一定區別,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在發病年齡、性別等有區別,並且胃癌會導致癌變,但十二指腸潰瘍不會癌變。他們二者症狀是都會潰瘍出血以及潰瘍穿孔。今天小編給大家說的是它們二者的區別以及在飲食方面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十二指腸潰瘍和胃潰瘍的區別

專家表示,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雖然同為消化性潰瘍,但是它們還是有一定的區別,它們的區別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發病年齡:胃潰瘍病人的平均年齡比十二指腸潰瘍大,胃潰瘍的好發年齡在40-50歲,而十二指腸潰瘍的好發年齡在20-30歲;
(2)性別:十二指腸潰瘍病人中男性多於女性,而胃潰瘍的發病與性別無明顯關係。
(3)精神因素:二者發病都與精神因素有關,但十二指腸潰瘍的發病與精神因素更為密切;
(4)血型:十二指腸潰瘍病「o」型血的人發病率高,而胃潰瘍的發病與血型無關。
(5)症狀:十二指腸潰瘍一般都有明顯的飢餓時疼痛、夜間痛、反酸等症狀,進食後緩解,而胃潰瘍上述情況不典型,其次胃潰瘍的症狀一般較十二指腸潰瘍重,十二指腸潰瘍症狀較胃潰瘍容易控制;
(6)癌變:胃潰瘍可以癌變,而十二指腸潰瘍不會癌變。
十二指腸潰瘍與胃潰瘍的危害

一、十二指腸潰瘍的危害
1、潰瘍出血:一般潰瘍病活動期,病變多是少量出血,故糞便內存在隱血,這不夠稱為十二指腸潰瘍的併發症。
2、幽門梗阻:潰瘍發生於幽門部或十二指腸球部,容易造成幽門梗阻。有暫時性和永久性兩種同時存在。
3、潰瘍穿孔:潰瘍急性穿孔是潰瘍病最嚴重的併發症,約佔潰瘍病的15%,也是潰瘍病致死的主要原因。
二、胃潰瘍的危害
1、胃潰瘍會導致潰瘍穿孔,消化性潰瘍穿孔臨床上可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三種,其發生率為5%~10%。十二指腸潰瘍發生率高於胃潰瘍。除此之外,胃潰瘍還會導致上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是潰瘍病最常見的併發症,約有20%~30%的潰瘍患者曾有出血病史,十二指腸潰瘍出血較胃潰瘍更多見。據統計,在上消化道出血的各種病因中,潰瘍約佔50%,居首位。
2、胃出血:胃潰瘍出血並不少見:黏膜萎縮變薄、血管顯露、粗糟食物磨搓、黏膜糜爛出血,以黑便為主要表現,若出血量大時可突然吐血,重者頭暈,心慌、眠黑、大汗、甚至休克等。
3、貧血:胃潰瘍大量失血後伴有兩種貧血:1、巨幼紅細胞貧血,即惡性貧血,患者具有貧血表現,頭暈、乏力、心悸、面色蒼白。2、缺鐵性貧血,一是慢性失血所致;二是胃潰瘍患者吃飯少,營養不足引起;三是胃酸缺乏。
4、胃潰瘍病人在短期內出現食欲不振、噁心、嘔吐、發熱及進行性的消瘦,如果這種情況發生,產生癌變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當胃潰瘍患者出現嘔血和黑便。若發生嘔血或出現柏油樣大便,大便潛血試驗結果持續呈陽性,並且發生嚴重貧血,表明胃潰瘍可能正在癌變。
二者在飲食上的注意事項

1、制訂合理的飲食制度,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吃飯時少說話,不看書報、電視。
做到定時定量,少量多餐:定時進餐,避免過飢過飽,每餐進食量要有一個基本定量。吃得太飽會使胃竇部過度擴張,增加胃泌素的分泌,而使胃酸增多;吃得過少,食物不能充分中和胃酸,潰瘍可受胃酸刺激而引起疼痛,並難以癒合。在發作的急性期,宜少量多餐,白天可每隔2小時進食1次,以使胃液酸度變動的幅度減少。症狀得到控制後,就應恢復平時的一日三餐,同時應避免吃零食或夜宵,飯後不要躺下休息。
2、提倡細嚼慢咽,保持思想鬆弛、精神偷快,切忌暴飲暴食
因為咀嚼可以增加唾液分泌,而唾液入胃後不僅能中和胃酸、保護胃黏膜,而且其所含表皮生長因子可抑制胃酸分泌和促進胃黏膜再生。注意進食情緒,避免精神緊張和情緒抑鬱,否則會引起胃功能紊亂,不利於潰瘍癒合;因為暴飲暴食會破壞胃酸分泌的節律性。酒精在體內產生的乙醛對胃黏膜有直接的損害作用,長期酗酒會削弱胃黏膜的屏障作用。
3、講究生活規律,注意氣候變化
胃潰瘍病人生活起居要有一定規律,不可過分疲勞,勞累過度不但會影響食物的消化,還會妨礙潰瘍的癒合。潰瘍病發作與氣候變化有一定的關係,因此潰瘍病人必須注意氣候變化,根據節氣冷暖,及時添減衣被。
4、加強營養
應選用易消化、含足夠熱量、蛋白質和維生素豐富的食物,營養充足能夠改善全身狀況,促進潰瘍癒合。
a、保證蛋白質的供給。給予充足的蛋白質是潰瘍癒合的重要因素之一,每天每公斤體重不少於1克,應選用易消化的蛋白質食品,如雞蛋、豆漿、豆腐、嫩豆腐、雞肉、魚肉、瘦肉等。豆類中也含有許多上等的蛋白質,但豆類不易消化,必須煮軟後再食用。豌豆煮清淡、鬆軟些,也可健胃整腸。並發潰瘍出血者,緩解期應提高蛋白質供給量,應按每天每公斤體重1.5克供給。
b、碳水化合物要充足。碳水化合物既不抑制胃酸分泌,也不刺激胃酸分泌,可以保證充足的熱量供應。可每天供給300~35 0克,選擇易如稠粥、麵條、飩等消化食物。蔗糖不宜過多,因可使胃酸分泌增加,且易脹氣,加重腹脹。
c、維生素必不可缺少 要多多吃水果及蔬菜等豐富含維生素的食品。B族和維生素C有促進潰瘍癒合的作用。美國進行了為期6年的調查研究表明,增加膳食中的胡蘿蔔素,可能有預防十二指腸潰瘍的作用 。每日食用較多的水果與蔬菜的人比少食用者發生潰瘍的機率降低33%,研 究 人 員指出,潰瘍病的形成除幽門螺桿菌感染外,與腸道內環境因素也有關,建議常吃水果和蔬菜可預防潰瘍病。
5、在潰瘍病急性活動期飲食溫度要適宜,勿過燙過冷。
過熱食物刺激潰瘍面,引起疼痛,甚至使潰瘍面血管擴張而引起出血;過冷食物不易消化,可加重病情。食物溫度以35℃為宜。
6、調整食品的種類和口味

儘量選擇營養價值高、細軟、易消化食物,如:雞蛋、精白麵粉、豆漿、魚、瘦肉等。選用含纖維少的瓜果、蔬菜,如嫩黃瓜、嫩茄子、嫩白菜葉、西紅柿(去皮、籽)、冬瓜、胡蘿蔔和成熟的蘋果、桃梨等。
戒刺激性的食物:咖啡、酒、肉汁、辣椒、芥茉、胡椒等;
戒酸性食物:酸度較高的水果,如:鳳梨、柳丁、桔子、金桔、柚子、文旦、各類葡萄等;
戒產氣性食物:如啤酒、雪碧、可樂等碳酸飲料以及土豆、地瓜生蔥、生蒜、生蘿蔔、蒜苗等;
限制多渣食物 應避免吃油煎、油炸食物以及含粗纖維較多的芹菜、韭菜、豆芽、火腿、臘肉、魚乾及各種粗糧。炒飯、烤肉等太硬的食物,年糕、粽子等糯米類製品,各式甜點、糕餅、油炸的食物及冰品類食物,常會導致患者的不適,應留意選擇。
7、適當控制一些調味品,食物不宜過酸、過甜或過鹹,要清淡爽口。
食鹽的使用。潰瘍病患者鈉代謝降低,致使體內鈉儲留,多餘的鈉可增加胃液的分泌,所以每人每日食鹽攝入量以3~5g為宜。應限制辛辣、濃烈的調味品,因為這些調味品如辣椒、芥末、咖喱粉、肉湯、濃茶、咖啡、巧克力、可樂飲料和酒類等都是胃酸分泌的強烈刺激物。不宜食用大量的糖。
8、避免服用對胃腸具有刺激性的藥物 如阿斯匹林、保泰松、布洛芬、消炎痛以及強的松等;
總結:無論是十二指腸潰瘍還是胃潰瘍,大家都應該在飲食上要有規律、講衛生,口味要清淡,想遠離腸胃問題、就要在飲食是下注意。當然,保持樂觀情緒和加強身體鍛鍊也很重要。
推薦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