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如何從舌頭診斷疾病!這幾個方法很有效!
2025-07-20 12:41:10
常看中醫的朋友們可能會知道,在看中醫時會叫你先把舌頭伸出來看一下,這是因為中醫通過舌頭可以看出你身體的一些變化。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國可以多觀察舌頭,從而辨別疾病。那麼辨別的方法有哪些呢?今天小編就給你介紹一下。
舌頭對應身體部位
1、舌尖——對應頭部、心
2、舌中——對應胃,包括兩側分別對應肝膽等內臟
3、舌根——對應再往下的部位,直到腳
另外,察看舌頭,還應該注意到:
4、舌體本質顏色——反映體質本身問題
5、舌苔顏色——反映外來因素
從舌頭診斷疾病
1、舌兩側紅:肝火旺
如果不僅口乾,口還發苦,眼睛發紅等,則都屬於肝火旺的表現。有肝火時,舌質會發紅,但兩側紅更明顯。臨床上,吃龍膽瀉肝丸就可以清肝火。此外也可以喝藥茶,比如用苦丁茶加上菊花、蔓荊子沏水。如果伴隨臉發紅,血壓升高,可以用夏枯草、鉤藤來泡水,具有輔助降壓作用。
2、舌尖紅:有心火
一般來說,比正常顏色要深的紅舌是比較多見的病體症狀,它預示著體內有熱證。心火的表現主要是舌尖紅,另外還有口乾、煩躁、口舌生瘡、睡眠不好、小便發黃、大便偏乾等症狀。如果心火旺盛,但症狀較輕的,在臨床上常用導赤散;如果症狀嚴重,可以用瀉心湯,裡面有黃連、黃芩、黃柏、大黃,這些中藥都有瀉火作用。
3、舌紅咳嗽:有肺火
發紅部位在舌頭的前半部,且伴隨咳嗽、鼻幹、口乾、咽乾等,一般屬於肺火。清肺火主要使用瀉白散。此外,因為肺與大腸相表裡,很多肺熱病人大便都不通暢。因此,治療時既要清肺熱,還要通腹氣,可以用白茅根15克、蘆根15克、大白蘿蔔50克切成塊,做成湯,就是一道很好的清熱佳餚。
4、舌紅苔黃且口臭:胃火
胃熱的時候整個舌頭都比較紅,有時候舌紅苔黃,黃色會把紅色覆蓋掉,需要特別注意。胃火旺者通常表現出胃疼、口臭口苦、老想喝水,特別是涼水等症狀。此時建議試試清胃熱的藥。若是除了胃疼,還有似飢非飢,似脹非脹的感覺,不想吃東西,嘴幹,通常是胃陰不足導致,可採用蘆根、石斛、沙參等養胃陰。
5、舌紅少苔:可能有腎火
上面幾種情況都屬於實熱證,往往是舌紅有苔,而且都是黃苔。如果舌紅少苔或者沒苔,就是虛熱證了。如果舌紅少苔,舌質紅得不是那麼明顯,可以用六味地黃丸。六味地黃丸以補腎陰為主,它是三補三瀉,比較平和。如果舌紅的程度比前者明顯,還伴有潮熱、盜汗,手老想放在玻璃板上,這種情況要用知柏地黃丸。
6、舌頭髮白:多屬脾虛
舌頭正常的顏色是淡紅的,不正常的「舌淡」症狀表現為淡白舌,血色很少。臨床上,舌淡表明氣虛、血虛,其中最常見的是脾氣虛所致。脾氣虛的人總覺得渾身沒勁、累,不想吃東西,胃有脹滿感,大便偏軟、不成形。針對這種情況,可以選擇四君子湯、香砂養胃丸等。如果除了脾虛,還有中氣不足症狀,主要表現為有時候肚子墜脹,大便拉稀次數比較多,可以選擇補中益氣丸。
從苔質診斷疾病
苔質。是觀察舌苔性質的異常變化以診察內在疾病的方法,一般常能看到的有以下情況。
1、厚薄:薄苔即透過苔而能隱隱看到舌體,表明病在早期、輕微;厚苔,即透過苔而不能看到舌體,說明病情深重。若舌苔由薄變厚。表明病情有發展;相反,是病情好轉,是好的徵兆。
2、潤燥:潤苔即苔而潤滑多津,表明唾液仍能不斷分泌,津液尚存的表現;燥苔即苔而乾燥少津,表明津液已傷,唾液分泌障礙。
3、膩腐:膩苔即苔質顆粒細小緻密,苔而粘膩,多見於便秘、慢性腹瀉、消化不良、腎炎等病;腐苔即苔質顆粒大而疏鬆,厚如腐渣,多見於小兒食積、腸梗阻等症。
4、剝落:花剝苔即舌苔剝落不全,多見於小兒營養不良、小兒偏食症;舌苔完全剝落而成鏡而舌,多見於病的危候,如敗血症、肺心病、胃癌等病。
5、有根無根:有根即舌苔堅斂著實,刮之不去是有胃氣的表現,見於實證、熱證;無根苔即舌苔如浮塗舌上,刮之即去,是胃氣大傷的表現,見於虛證、寒證。
舌頭操的做法
一、每天早晨,對著鏡子,舌頭伸出與縮進,重複10次,再在嘴巴外面向左右各擺動5次。
二、坐在椅子上,雙手十指張開地放在膝蓋上,上半身微微向前傾。先由鼻孔吸氣,再大大地張開嘴巴,舌頭伸出並且呼氣,同時睜大雙眼,平視前方,做3-5次。
三、嘴巴張開,舌頭伸出並縮進,同時在左下邊至咽喉處,用右手食指、中指與無名指的指尖上下搓擦30次。右邊也重複同樣的動作。
四、對著鏡子,張開嘴巴,舌頭緩慢地伸出,停留2至3秒鐘,做5次。然後頭部上仰,下巴伸展,嘴巴大大地張開,伸出舌頭,停留2到3秒鐘,也做5次。
總結:通過上述介紹的方法大家一定有了一定的了解,平時在家裡早上或晚上刷牙時可以仔細觀察一下舌頭的情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