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蠶主治 僵蠶治風 遍身癮疹疼痛成瘡 祛風散寒化痰止痛
2025-07-20 11:24:08
1、《聖惠方》記載:僵蠶治風,遍身癮疹,疼痛成瘡:白僵蠶,焙令黃色,細研為末,酒服。 2、小兒脾虛久瀉之慢驚,僵蠶可與黨參、白朮、天麻等相配。 3、僵蠶臨床多與蟬衣、薄荷等同用,能退疹止癢、疏散風邪。 4、《積德堂經驗方》記載:僵蠶治重舌、木舌:僵蠶一錢,黃連(蜜炒)二錢。為末,摻之,誕出為妙。 5、白僵蠶一般情況下炙用,散風熱宜生用。 6、《衛生雜興》記載:僵蠶治腸風下血:僵蠶(炒,去嘴、足),烏梅肉(焙)各一兩。為末,米糊丸,梧子大。每服百丸,食前白湯下,一日三服。 7、《產乳集驗方》記載:僵蠶治野火丹從背上兩脅起:僵蠶二七枚,和慎火草搗塗之。 8、《楊氏家藏方》牽正散 記載:僵蠶治中風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白附子、白僵蠶、全蠍各等分(並生用)。為細末。每服一錢,熱酒調下,不拘時候。 9、《千金方》記載:僵蠶治瘰癧:白僵蠶,研末,水服五分匕,日三服。 10、小兒高熱驚風,其輕者,僵蠶可與桑葉、鉤藤配伍;重而痰喘欲死者,僵蠶可與牛黃、硃砂、全蠍、南星等同用,以鎮驚化痰。 11、《經驗後方》記載:僵蠶能下奶:白僵蠶末兩錢。酒調下,少頃以脂麻茶一錢熱投之。 12、《中藏經》記載:僵蠶治喉閉牙關不開者:白僵蠶,微炒為末,生薑自然汁調下一錢。 13、痰氣捕結頸項而致瘰癘核者,僵蠶可與浙貝母、夏枯草、牡蠣等配伍,以增化痰軟堅散結之功。 14、《吉林中草藥》記載:僵蠶治空洞性肺結核:白僵蠶、白芨各等分。共研細末;每次二錢,日服二次。 15、癲癇發作手足抽搐,神志不清,口吐痰涎者,僵蠶可配天麻、全蠍、半夏、石菖蒲等。 16、《本草衍義》記載:僵蠶治小兒驚風:白僵蠶、蠍梢等分,天雄尖、附子尖共一錢(微炮過)。為細末。每服一字或半錢,以生薑溫水調,灌之。 17、白僵蠶與白芥子、肉桂、莪朮等配用,僵蠶治腋窩淋巴結結核、胸避結核、胸前疽、腋疽等多種陰疽症。 18、《百一選方》記載:僵蠶治頭風:白僵蠶(去絲、嘴)、良姜等分。為細末。每服半錢,白梅茶清凋下,臨發時服。 19、若熱盛痰壅氣粗者,僵蠶可與牛黃、天竺黃等並用。 20、《小兒宮氣方》記載:僵蠶治小兒撮口及發噤:白僵蠶二枚。為末。用蜜和,敷於小兒唇口內。 21、驚癇中風,抽搐痰鳴者,僵蠶可與全蠍、天麻、膽星等相伍。 22、《千金方》記載:僵蠶治婦人崩中下血不止:衣中白魚、僵蠶等分。為末。以井花水服之,日三服。 23、《魏氏家藏方》白僵蠶散 記載:僵蠶治纏喉風並急喉閉喉腫痛者:白僵蠶一兩(新瓦上炭火略炒微黃色)、天南星一兩(炮裂,刮去粗皮,銼)。為細末。每服一字,用生薑自然汁少許調藥末,以熟水投之,呷下,吐出涎痰即快,不時服之。 食用方法編輯本段回目錄僵蠶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錢;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調敷。 僵蠶良薑茶 組成:白僵蠶(去絲、嘴)、高良姜等分。 製法:按原方用藥比例,共研細末,混勻。每服取10~15克,加茶葉末6克,置保溫瓶中,用沸開水適量衝泡,蓋悶30分鐘後,分2~3次代茶飲。每日1~2劑。 功效:祛風散寒,化痰止痛。 宜忌:非風寒所致者不宜用。 按語:僵蠶良薑茶用治頭風。方中白僵蠶功能祛風解痙,化痰散結,《玉揪藥解》說它能「活絡通經,驅風開痺。治頭痛胸痺」;《醫學啟源》謂其可「去皮膚間諸風」。現代藥理試驗:人工白僵蠶煎劑有抗驚厥和催眠作用,並認為抗驚厥的成分是草酸銨。高良姜性味辛溫,功能溫胃、祛風、行氣、止痛,《本草求原》稱它能治「頭痛,風冷痺痛」。茶葉功能清頭目。三者相伍,是治療風痰頭痛的有效方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