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溼熱該如何調理?脾胃溼熱與肝膽溼熱的區別
2025-07-20 06:21:09
脾胃溼熱是中醫方面的名詞,脾胃溼熱給人帶來了眾多的煩惱,脾胃溼熱的原因有多種方面,飲食無節制、沒有規律是導致脾胃受傷最常見的原因,而心情的好壞直接關係到身體的健康,那麼,脾胃溼熱的具體症狀有哪些?脾胃溼熱怎樣調理?今天小編給大家說說脾胃溼熱的相關知識。
脾胃溼熱的原因
中醫方面認為,身體出現脾胃溼熱的主要原因就是由於體內正氣不足,如果體內的正氣充足,那麼風雨寒熱就不能夠入侵身體,這樣也就不會損傷身體了。事實上,導致脾胃溼熱的形成原因有很多。在臨床上曾經出現了患者由於多吃了一些東西,身體就出現了胃脘脹滿的情況,不僅僅食慾下降、噁心想吐,同時也出現了大便失常的情況。
所以說,追根問原無論是由於先天不足或者是後天失調所導致的脾胃溼熱,那麼身體中的水分還有食物的運化就不能夠正常,這樣水分就會淤積在身體中,久而久之就變成了溼氣滯留在身體中,長期如此就變成了溼熱的情況。研究發現,由於各種原因所導致的脾胃溼熱情況對於身體的傷害非常的大。
第一:外邪入侵
由於體內外邪入侵,溼邪或者是燥邪就容易進入身體中侵犯我們的脾胃,而溼邪最容易傷害的就是我們的脾臟,而燥熱最容易傷害我們的腸胃。外感風寒和內蘊的溼氣結合之後就容易出現溼熱的情況,會導致肺部也受到影響,出現胸悶咳嗽的情況。
第二:飲食不科學
研究發現,平時飲食無節制是導致脾胃受傷最常見的原因。在我國的很多中醫名著中都有記載,就是飲食加倍,對於脾胃的傷害也在加倍。日常如果愛喝酒,飲食吃太飽或者是吃的食譜上過於的油膩以及不乾淨,還有飲食沒有規律,這些都容易損傷我們的脾胃,導致出現氣滯以及食滯的情況。而這些情況都會導致身體出現化熱的情況,這就導致出現溼熱的問題了。
酒本身就是屬於氣熱同時質地也是屬於潮溼的,如果身體出現了氣滯的情況就會導致體內水溼之氣的加劇,這樣生溼助熱,很多飲食不科學的行為都會導致脾胃溼熱的情況出現。
第三:心情問題
心情的好壞直接關係到身體的健康,如果心情不好,那麼會導致憂思鬱結在心中,這樣身體也會越來越差。過度的憂慮會導致心情不好,這就嚴重影響了肝臟的疏洩功能。而肝臟的疏洩功能是調節脾氣運化最為重要的一個關鍵因素。如果肝臟以及脾胃失去了調節,那麼體內的氣機就會不通暢,這樣腸胃功能就會下降,這樣體內就容易出現溼熱的情況了。
脾胃溼熱的症狀
脾胃溼熱的人有什麼症狀?症見脘腹痞滿、體倦身重、大便溏洩、身熱口苦、渴不多飲、尿少而黃,甚至面目皮膚發黃如橘子色,舌苔黃膩,脈濡數。
1、脘灼熱疼痛,嘈雜泛酸。
2、口乾口苦,渴不欲飲,口甜粘濁,食甜食則冒酸水,納呆噁心,身重肢倦。
3、小便色黃,大便不暢,舌苔黃膩,脈象滑數。
脾胃溼熱的飲食注意
1、蔬菜
多吃一些芳香的蔬菜如香菜、荊芥、藿香等,但這些菜也偏溼,不能吃得太多,可把這些菜當配菜來吃,以清除溼氣。還有黃豆芽、綠豆芽、冬瓜、木瓜、山藥,這些菜可以作為主菜來吃,有利溼作用。
2、水果
水果中如西紅柿,西瓜,梨,香蕉等,這些都有清熱瀉火的作用,還可補充人體所需的維生素,蛋白質等。
3、多飲水
以溫開水為好,可以促進新陳代謝,內熱的排出。但不要用飲料代替,尤其是橙汁,因為橙汁多喝可生熱生痰,加重內熱。
4、少吃油膩、甜味品
溼熱體質,除通過飲食調理外,不宜暴飲暴食、酗酒,少吃肥膩食品、甜味品,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
5、飲食清淡
在飲食上儘量做到不嗜菸酒,不吃辛辣油炸的食物,儘量少吃一些大熱大補的食物,比如辣椒、生薑、大蔥、大蒜等。狗肉、鹿肉、牛肉、羊肉、酒等溫熱食物也要少吃。
6、多食清利化溼的食物
宜食用清利化溼食品,如薏苡仁、蓮子、茯苓、紅小豆、蠶豆、綠豆、鴨肉、鯽魚、冬瓜、絲瓜、葫蘆、苦瓜、黃瓜、西瓜、白菜、芹菜、捲心菜、蓮藕、空心菜等。溼熱體質的人而且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果蔬能有助保持大小便通暢,防止溼熱鬱積。
脾胃溼熱如何調理
1、應該儘量少吃水果等生冷的食物,大多數水果都偏寒,食用後不利於胃寒的恢復。
2、可以多吃一些溫、熱性的食物,例如紅棗、桂圓、牛羊肉、洋蔥等食物。
3、做菜多放生薑,並且吃掉生薑,胃有問題的人口氣一般不好,吃薑能有效改善寒痛和口臭,效果很好。
4、食物煮的軟爛一些,對胃會比較好,多吃粥。
5、適量食用蜂蜜、花粉、淮山、山楂等健脾、養胃的食物。
6、注意腹部保暖、寒痛時可以在肚子上加個熱水袋,不吃、喝冷的東西。
7、胃寒者多脾溼,所以可以經常食用一些利溼的食物,例如薏米、扁豆等豆類。
8、不能吃性質溫熱,有補益助熱作用的食物。如秈米、狗肉、羊肉、雞肉、河蝦、海蝦、海參、鏈魚、草魚、荔枝、橘子、刀豆、芥菜、薤白等。
9、不能吃味辛辣性溫熱,易助熱生火的食物。如韭菜、辣椒、肉桂、乾薑、生薑、花椒、胡椒、小茴香、菜茴香、大蒜、白蔻等。
10、不能吃磁膩味厚,易生溼、加重溼證的食物。如山藥、糯米、紅棗、蜂蜜、龍眼、花生、西瓜、松子、豬肉、牛奶、枇杷等。
脾胃溼熱與肝膽溼熱的區別
對於脾胃溼熱的症狀,很多人會混淆於肝膽溼熱,那麼二者之間怎樣區分呢?
脾胃溼熱是溼熱內蘊中焦所表現的證候。臨床表現為脘腹痞悶,嘔惡,厭食,肢體困重,大便溏瀉,小便短赤不清,或面目肌膚發黃,色鮮明如橘子,皮膚發癢,或身熱起伏,汗出而熱不解,舌紅苔黃膩脈濡數。肝膽溼熱是溼熱鬱結肝膽所表現的證候,臨床表現為脅肋脹痛,口苦納呆,嘔惡,腹脹,大便不調,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膩,脈弦滑數,或身目發黃或寒熱往來,或陰囊溼疹,或睪丸腫脹,熱痛,或帶下黃臭,外陰瘙癢等。
二者的共同點:
1 、病因相同:脾胃溼熱與肝膽溼熱多由感受溼熱之邪,或偏嗜肥甘厚膩,釀溼生熱所致。
2 、都有納呆,嘔惡,腹脹等脾胃症狀。
3、 二者可有黃疸的症狀。黃疸是由溼熱燻蒸,膽汁不循常道而外溢肌膚所致。二證如出現黃疸,皆為陽黃。
4、望舌苔均為舌紅苔黃膩溼熱之象。
二者的區別:
1 、 溼熱偏重不同。雖然脾胃溼熱與肝膽溼熱之病因均為溼熱,但溼熱偏重不同。脾胃溼熱溼重於熱,溼的表現如肢體困重,納呆,腹脹,大便溏瀉表現明顯。熱的表現相對較輕。肝膽溼熱熱重於溼。熱的表現如身熱,口乾,口苦,大便乾結。小便短赤的表現明顯,而溼的表現相對較輕。
2、 脾胃溼熱與肝膽溼熱都有脾胃功能失調的症狀,如腹脹,納呆,嘔惡。肝膽溼熱產生上述症狀是因為肝氣橫逆犯胃。脾胃受病,運化失健則腹脹,納呆,嘔惡。故脾胃症狀相對較輕。而脾胃溼熱是因溼熱之邪蘊結脾胃,受納運化失職,升降失常,致腹脹,納呆,嘔惡。故脾胃症狀相對明顯。肝膽溼熱多兼有脾胃症狀。而脾胃溼熱則不兼脅痛,口苦等肝膽症狀。
3 、肝膽溼熱因溼熱鬱結肝膽,疏洩失職,肝氣鬱滯,不通則痛,故脅肋部脹痛不適,而脾胃溼熱為脘悶腹痛症狀,無脅肋脹痛的症狀。且肝膽溼熱有溼熱下注的症狀,如陰囊溼疹,潮溼,睪丸腫脹,墜痛。或帶下黃臭,外陰瘙癢等症狀。脾胃溼熱則無這些溼熱下注的症狀。
4 、 從治療脾胃溼熱與肝膽溼熱的療程來看,脾胃溼熱的療程較長。愈後較少復發。肝膽溼熱雖療程較短,但屢有發作。因脾胃溼熱溼大於熱,溼邪致病的特點是病程較長,故纏綿難愈。
總結:脾胃溼熱對於我們身體的傷害還是蠻大的,所以我一定要找出病因,儘早治療。在平時我們也要在生活方式以及飲食方面來進行調節身體,並且一定要勞逸結合,不能夠過度勞累,這樣才能夠起到更好的保健效果。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