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聯璧合 中國信通院-阿里巴巴集團安全創新中心正式成立
2025-05-12 02:07:08
3月6日,中國信通院-阿里巴巴集團安全創新中心在京正式成立。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劉多、阿里巴巴集團首席風險官劉振飛、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何桂立、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安全研究所所長魏亮、阿里巴巴集團安全部資深總監侯金剛等領導和專家學者出席了發布儀式。
圖-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劉多致辭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劉多在會上表示,「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正在創造歷史性機遇,當前,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新一代網絡信息技術正快速融合、全面普及。與此同時,網絡安全面臨著全新的嚴峻挑戰。正是在這一背景下,中國信通院與阿里巴巴集團攜手成立安全創新中心。創新中心的成立是雙方戰略合作的進一步深化和升級,合作雙方可以充分利用各自在網絡安全領域的優勢資源,互相促進,實現互惠互利,攜手開創網絡安全合作共贏的新局面。」
圖-阿里巴巴集團首席風險官劉振飛致辭
阿里巴巴集團首席風險官劉振飛表示,「很高興能夠與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共同成立安全創新中心。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是國家高端專業智庫,始終站在技術研究領域的最前沿。阿里巴巴擁有全球最為複雜的業務場景,而且在安全技術方面有著十多年的積累。雙方聯手,可謂天作之合。相信中國信通院-阿里巴巴集團安全創新中心會不斷研發創造新的技術和產品,用科技服務整個社會。」
十年磨一劍 阿里巴巴深耕安全領域
據了解,經過十多年的發展,阿里巴巴建立了非常強大的生態格局,也擁有最為複雜的業務場景,在網絡安全領域更是沉澱了豐富的實戰經驗,具備了領先的安全技術能力和全面的安全解決方案。
依託於海量的數據、強大的計算力以及先進的人工智慧技術,阿里巴巴集團安全部已經建立起了一整套的大數據實時風控體系。該系統能夠做到事前預警、事中處置和事後打擊的全流程處理,目前已經在多個領域得到實踐和運用。
阿里巴巴集團安全部結合十幾年來在支付、交易領域的大數據安全能力,為保護老百姓的資金安全打造的錢盾反詐騙公益平臺。其擁有的智能加密通道技術榮膺工信部與信息通信行業優異智庫METIS頒發的 「墨提斯」移動安全應用服務獎。而且國際權威AV-TEST認證顯示,錢盾的病毒查殺率連續三年獲得滿分。
秉承「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阿里巴巴集團安全部還推出了All in One的安全解決方案——阿里聚安全,旨在為廣大企業提供最好的安全防護。最新數據顯示,阿里聚安全覆蓋的終端數已高達10億。
除此之外,阿里巴巴集團安全部還將多種經過長時間實景「打磨」的安全技術封裝為產品或解決方案,比如御城河、實人認證等。
珠聯璧合 中國高端專業智庫牽手優異網際網路公司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的前身為成立於1957年的郵電部郵電科學研究院,至今已有60年的歷史。一直以來,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致力於打造「國家高端專業智庫、行業創新發展平臺」,充分發揮其在電信業的引領優勢,不斷強化網際網路綜合優勢,並建立信息化新優勢,形成兩化融合新亮點。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在國家ICT領域重大戰略和重大政策制定中發揮著核心支撐的作用,在網絡安全技術產業創新與監管支撐等方面有著雄厚的研究實力,而且在國際ICT領域也具有較高的影響力。
阿里巴巴集團經過十多年的發展,成為中國最大的網際網路公司之一,建立了非常豐富的生態格局,也擁有最為複雜的業務場景,在網絡安全領域沉澱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具備了領先的安全技術能力和全面的安全解決方案。
阿里巴巴已經完成了華麗的蛻變,其展現在人們面前的是一個更加多元的形象。在很多時候,阿里巴巴是一家大數據公司,但同時也是一家科技公司。
圖-中國信通院-阿里巴巴集團安全創新中心聘任的專家委員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和阿里巴巴聯合成立安全創新中心可謂珠聯璧合,雙方不僅可以進行前沿領域的研究,而且能夠很好地將這些創新成果最終落地。
聚焦信息通信安全 用科技服務社會
中國信通院-阿里巴巴集團安全創新中心的目標是以習總書記總體安全觀和網絡安全觀為指導,積極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為維護公共網際網路網絡安全和大數據安全,推動網絡安全公共服務體系和平臺建設,促進網際網路新技術新業務安全評估研究和技術創新,拓展創新成果的應用,加強通信主管部門安全監管工作支撐,推進信息通信安全技術經濟產業的發展。
中國信通院-阿里巴巴集團安全創新中心將開展防範和打擊通訊信息詐騙相關技術研究和實驗;同時,進行信息通信安全基礎技術研究,如防病毒引擎、應用安全加固技術等。在物聯網安全技術研究領域,重點對車聯網及車載智能終端安全進行研究;另外,還將推進YunOS終端安全研究,包括雲作業系統標準制定,TEE安全、作業系統安全、應用安全評估與研究。
中國信通院-阿里巴巴集團安全創新中心將聚焦於信息通信安全領域,雙方合作開展國家與行業標準研製、產業發展研究、測試技術手段研發等工作;相關研究報告和白皮書的編制和發布;輸出技術能力和創新成果,為社會提供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