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德地圖發布「停車導航」,業內首創全程動態引導用戶停車
2025-05-13 14:21:10
近日,高德地圖宣布正式發布「停車導航」功能,旨在利用科技創新,幫助駕車用戶儘可能地緩解在不同出行場景下、普遍存在的「停車難」問題。
據了解,高德停車導航由高德地圖APP中新上線的「一攬子」停車相關服務構成,覆蓋了行前、行中、行後等用戶駕車出行的整個周期,期望能夠減少每位自駕用戶的「停車焦慮」。
這也是業內首個覆蓋駕車出行全程、動態引導用戶停車的專業地圖導航解決方案。
「停車難」,本質是動態供需平衡問題
日常開車出行中,停車是個令人頭疼的普遍性難題,尤其是在尖峰時段,來回折返、繞圈,甚至遠離目的地數公裡尋找一個空餘停車位,幾乎是每位車主都體驗過的「基本操作」。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城市機動車保有量大幅增加。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截止2021年底我國汽車保有量估計超過3億,且未來仍有較大增長空間。
相較之下,許多城市的停車設施供給卻無法以同樣高速增長:根據高德地圖與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聯合發布的報告,目前國內已建設了超過百萬的停車場,但對比龐大的汽車保有量,停車位依然緊缺,尚有8000萬的停車位需求缺口。
報告認為,「停車難」本質是一個動態的供需平衡問題,在一定的空間、時間範圍內,停車需求超過了停車供給,就會造成停車難。
因此,利用技術創新盤活存量資源,緩解用戶車輛和車位之間由於信息不匹配產生的供需矛盾,成為了重要解決思路之一。
覆蓋出行全周期的停車引導
據了解,本次高德地圖公布的「高德停車導航」,是由高德地圖APP內多個停車相關服務的統稱——所對應的,則是用戶在自駕出行時,在行前、行中及行後三種場景中,對於停車的多種不同需求。
例如在行前,許多用戶習慣事先查找目的地附近的停車相關信息,高德的「停車雷達」即能解決這類需求:在高德地圖「駕車」頁面輸入出行起點和終點後,上劃點擊工具欄中的「停車雷達」,即可查看終點附近有哪些停車場,以及它們的具體位置、距離終點多遠、車位情況、停車費用、在路邊或者地下、是否內部專用等豐富信息,用戶可據此進一步提前做好停車規劃。
而如果有以上信息以外的需求,則可以使用同頁面的「問問」功能,向其他到訪過此地的高德用戶詢問更細緻內容。
但事先確定好停車位置,並不意味著停車問題就已解決——即便提前選定停車地點,許多用戶抵達目標停車場時,也可能發現已經沒有空位。而停車雷達同樣可以在行程中就幫助用戶規避該種情況:距離目標停車場1-2公裡時,即能主動獲取動態停車位數據,並在位置已滿的情況下,智能推薦附近合適的停車場,引導用戶改變導航行程前往新目標停車場。
而即便在抵達目標停車場,順利停入車位後,高德停車導航也能夠繼續為用戶提供細緻服務。例如停車後的「終點接續」,主動提示用戶使用停車場到最終目的地(例如,一家餐館)的新路線導航,實現從駕車到步行導航的無縫銜接;此外還有「停車記錄」功能,能夠貼心地在駕車導航結束後識別停車行為,並自動記錄停車位置,避免用戶隨後在某些複雜的停車場環境中,找不到自己的車輛。
事實上,高德停車導航包含的功能遠不止於上述這些,根據不同用戶的不同使用場景,還有「停車預約」、「默認導航到停車場」、「停車場推薦指數」等服務,融入了整個駕車出行過程中。
總體而言,高德停車導航推出的核心思路在於利用科技創新,最大程度的消弭用戶與目的地停車場之間的信息隔閡,並智能引導使用習慣迥異的不同用戶在不同場景中,都能找到合適的停車位,實現供需的相對動態平衡。
而高德也正藉於此,成為了國內首個實現全程動態引導用戶停車的專業地圖導航廠商。
政企聯動,助力緩解停車難題
解決停車難題,除去專業的技術和產品研發之外,更重要的是產業合作思維——由於各大城市的停車設施普遍具有公共屬性,合作、助力政府機構為老百姓緩解停車難題,也因此成為了高德停車導航的重要發展方向——例如得益於各地相關政府機構的支持,高德地圖已經接入了全國超過百萬的停車場數據,為停車導航的產品研發打下了堅實基礎。
除此之外,某些特定停車產品功能也在此基礎上,開始了創新探索,例如高德停車導航中的「停車預約」。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北京交通發展研究院、北京市公聯公司、支付寶等機構,在北京市五棵松地下停車場開通線上停車預約試點。這也是北京市首個線上預約停車服務。
即日起,用戶可通過高德地圖APP,在搜索欄搜索「五棵松地下預約停車場」,在停車場詳情頁找到「預約/查詢停車位」入口,點擊就能進入停車預約小程序,手機號登錄進入首頁添加車牌-選擇預約的時間-添加預約手機號,自動生成費用-點擊預約-支付費用。出發時,一鍵發起導航,即可實現預約-導航-支付一體化的服務。
據悉,未來隨著合作的進一步深入,還會有更多停車場接入「停車預約」,同時高德停車導航也會推出更多更人性化的服務,為緩解用戶停車難題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