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運動對人體神經中樞的積極影響?
2025-07-30 13:14:08
從科學家對太極拳的研究進一步揭示了它對人體保健作用的整體性實質和心靜神聚的主導作用。
人體的活動機能從內因來說,不外通過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兩者來支持和互相平衡、協調。大腦是神經中樞、高級神經活動的主宰。許多生理活動都由大腦皮層所管制。太極拳運動的一個特徵就是手、眼、身、步、心(意)內外一致,緊密配合、協調動作。所以運動過程要高度集中精神,務求心靜,注意內外上下的統一,對中樞神經系統起著調節作用。
心靜神聚是兩大腦半球靜與動的矛盾的統一,是一種使大腦皮層得到最積極休息的方法。皮層中各個活動中樞得到積極休息與調整,從而加強皮質活動的機能,提高興奮與抑制的平衡的穩定性,因而機體各系統器官的活動也相應得到調整、改善或加強。
比如,原發性高血壓病,是中樞神經原發疾病。外界因素如精神方面或情感方面的興奮、緊張和刺激,是高血壓發生的主導因素。根據報導,有人做過試驗,將一些高血壓病患者關在與外界環境隔離,不透聲音的單間內1小時,其血壓可降到近於常人。證實了喧譁刺激,經過聽覺分析器,傳到大腦皮層,作用於血管增壓神經中樞而發生高血壓病。假若我們在靜的意念配合下,加上特定的條件刺激,使血管增壓神經中樞抑制,則高血壓顯然會得到調整。呼吸運動是由高級神經活動所主宰的,呼吸中樞在延腦。由於太極拳運動要求氣沉丹田,運動過程形成一種有節律的拳勢呼吸,深長細緩而又有均勻的節律,能調節植物神經的功能而影響血壓下降,這或許就是打太極拳能使人的血壓保持在比較平穩水平上的一種機理。
北京有關單位曾對一組打太極拳老人與同年齡組常人對照,前者的血壓為17.88 kPa/10.8 kPa,後者為20.6 kPa/11 kPa,前者較後者正常。
廣東省人民體育場太極拳輔導站女學員黃某,患癲癇病多年,以往經常發作,參加太極拳運動3年來,只有一次輕度發作,也沒有暈眩、跌僕,自覺精神爽利。
又如廣州市有一位小學教師黃某,1 952年起患十二指腸潰瘍,曾作胃次全切除手術。1972~1974年又先後患腰椎肥大、慢性肝炎和美尼爾氏症候群等病症。長期全休或半休,服大量中西藥物也無法解除疾病的痛苦。後來堅持72年多太極拳運動鍛鍊,體質就大為改善,頭暈消失,記憶逐漸恢復。10多年的慢性腹瀉症狀明顯好轉,一年多才發病一次,食慾大增,精神大振,不但能上全班,而且常常工作到深夜。
由此可見,太極拳運動對中樞神經系統功能有明顯的調整效果。糖尿病不但是由於胰島素機能不全,也受其他內分泌機能和神經因素的影響,從病因和病理機轉來看,它與高血壓或潰瘍病一樣屬於大腦皮質內臟性疾病,精神刺激通過大腦皮層、視丘下部、腦下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而影響糖、蛋白質及脂肪代謝。這些無疑是糖尿病發病的一個重要機理。所以,太極拳鍛鍊在糖尿病的防治方面也會起到積極的輔助治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