攬雀尾式四正手有什麼作用?
2025-07-30 14:13:08
太極拳先達譚孟賢先生曾著有《八法歌訣》,其中對搠、捋、擠、按的各勁法的記述如下:
掤法歌:掤勁義何解,如水負舟行;實丹田氣,次緊頂頭懸;周身彈簧力,開合一定間,任彼千斤力,飄浮亦不難。
捋法歌:捋勁義何解,引導使之前;順其來勢力,引之使延長;輕使不丟頂,力儘自然空,重心自維持,莫被敵人乘。
擠法歌:擠勁義何解,有時用兩方;直接單純意,迎合一動中;間接反應力,如球撞壁還,又如錢投鼓,躍躍聲鏗然。
按法歌:按勁義何解,運用似水行;柔中已寓剛,急流勢難當;遇高則澎滿,逢窪向下潛,波浪有起伏,有孔必竄人。
以上用歌訣的形式解釋四正手的用法、意義、要領比較簡括。說得較為清楚一些,就是:
(1)所謂掤,是一種防守法門,是與人搭手時必用的勁力,以手臂的弧形圓拱力以禦敵,飄浮對方加給我的壓力。特別在推手時,一接手則須有勁,如無掤勁,即為對方所乘。適當時機,掤勁亦可用以發人。以勁發人要選擇適當的時機和接觸點發勁。時機就是對方重心被我引勁動搖的剎那,力點最好是對方的關節處。其要領,則是形式上用手臂作掤,實則上須用腰腿工夫,加以意氣。所以必須「先實丹田氣,次緊頂頭懸」,以周身彈簧力集中於作
用點。
(2)所謂捋,是一種化被動為主動,化守為攻的法門。在形式上以我的雙手分別連接對方的腕與肘關節,自己不抗不丟,順應對方進擊的力量和方向而順勢取之,待對方重心被引前傾即可稍加力使對方向前倒,跌至己身的斜後方。動作的要領,全在腰腿與意氣,並不在手臂用力的形式上。首先自己的重心要穩固,要「順其來勢力,引之使延長」,目的是使對方「力儘自然空」。
(3)所謂擠,是進擊的法門。以前臂近腕端擠擊對方。用擠的時機是被對方捋至盡處.而自己變成擠勢。一可穩住自己已被前引的重心,二可順勢擠逼對方向後傾倒。因對方捋我至最盡時,其重心亦必坐於最靠後處,幾乎沒有迴旋餘地,我一加勁,甚易擠倒。有時亦可伺機在對方身型背勢時,突發短促的爆發力,發勁擠倒對方。所以,擠的用法有兩方:一方是「間接反應力」,變被捋失勢為擠的順勢——「如球撞壁還」;另一方就是主動地擠擊——「如錢投鼓」,鏗鏘有聲,以短促的爆發力突然擠倒對方。
擠入時雖然以一手的肱在前,另一手在後加壓力,但不能用手臂的力量,必須用腰腿,意、氣、勁合一。擠的姿勢亦應圓滿。沉肩垂肘、身型中正、懸頂正容、含胸拔背、尾閭內收,氣沉丹田。上體切不可前傾。
(4)所謂按,是進攻的法門,也是人的攻打的本能,乃以單手或雙手推按對方的簡單方法。但常人的直向前推按,往往作用不大。太極拳的按,寓有開合之意,前進後退有升降之勢。按時不可用手臂猛而短促的斷勁去推擊,這樣作用不大,必須用腰腿勁,借腰腿前伸以長而沉的內勁,通過手臂緩而綿長地加力於對方。所以做按時,必須五趾抓地,頂懸身正,沉肩垂肘,含胸拔背,松胯斂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