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太極拳在民警防衛與健身方面的應用

2025-08-02 07:28:08

太極拳在民警防衛與健身方面的應用

一、將太極拳納入警務工作的緣由

近些年來,人民警察在執行公務時經常遭到不法分子襲擊。據資料統計全國每年都有數以千計的民警犧牲負傷。舉最近一例:今年9月7日上午,在南京路與鞍山道交口,一位53歲的交通民警宋炳南因為制止一名騎電動車闖紅燈的人,竟然被此人數拳猛擊頭部,將警帽和眼鏡打掉,左眼眶打成骨折,鮮血從眼睛裡流出來,這還沒完,繼續狠踢這位交警的襠部,簡直肆無忌憚。

當法律尊嚴受到踐踏,警察成為「弱勢群體」,執法難是擺在當前的新課題。在人民警察自身安全都不能得到保障的情況下,那麼,人民的安全感從何談起,社會的穩定肯定受到影響。為維護廣大公安民警的切身利益,公安部決定建立維護民警人身安全為核心的教育培訓機制,各級公安機關也採取了一系列措施。面對當前這種「大氣候」,結合幾十年公安工作實踐,我認為太極拳比較適合應對襲警。中國武術界歷來就有「文有太極安天下,武有八極定乾坤」的說法。

二、太極拳在警務工作中的應用

我多年來培養了一大批民警練太極拳,部分學員掌握了太極推手的功夫,在遭遇襲擊時,採用了太極方式屢屢化險為夷,他們深有體會地講:「遇到襲擊時,太極還真管用。」但是,社會上常有人講,太極拳「慢騰騰,軟綿綿」用於健身還可以,用於搏擊恐怕不行吧?殊不知,太極拳外柔內剛,能快、能慢,可極柔軟,也可極堅剛,一旦發力,可迅雷不及掩耳,勢不可擋。

太極拳以放鬆自然的動作融入到對抗糾纏中,使對方失去平衡,達到無法向我攻擊的目的。太極推手以控制為本。

1、太極拳以柔克剛的效應

太極推手利用沾、粘、連、隨的方法,也就是在對方推搡我時,我用手臂與他接觸,再沿著他的臂力纏轉,將勁力浸透到接觸部位謂之「沾」,在相對移動中產生的摩擦力起到「粘」的作用,形成二人相「連」,我「隨」之而動。這就叫沾、粘、連、隨。彼進我退,隨屈而伸。這樣,對方欲走,脫不開;想打,使不上勁,如同打在軟棉花套上。據動量定律證明:P=1/2MV²(P表示動量、M表示人體質量、V表示速度)。由此可見,打擊力的大小取決於質量與速度,當質量確定,速度是決定的因素,發力時,力量隨速度的加快倍增。但是在雙方的接觸部位無間隙時,即為沒有空間移動距離,無法產生加速度,同步位移相當於沒有做有用功。這就是打人者無能為力的原因。可見,只有當作用力與受力部位出現距離時,進行打擊才有效果。顯而易見,在膠著狀態下用力,只能起到推動作用,這種現象客觀上雙方進入了推手狀態。在處理糾紛遇到動手情況,應用推手方式消耗了對方體力,時間一長,就沒有了力氣,脾氣就會減小了,從而降低了對方偏激的情緒,使矛盾緩解。這樣,我以逸代勞,可從容不迫掌握局面。遇到人多混亂情況,還能騰出手來,審時度勢、應對和預防周圍其它情況發生。此時,配合政策攻心為主,瓦解肇事者違法行為。

現在,用以柔克剛的技巧舉一例:遇到摔跤的「背口袋」,對方利用槓桿原理,雙手抓住我的手腕和小臂,如果我用力向外掙,身臂就會緊張,形成剛體,我的胳膊就會成為槓桿,對方以肩膀為支點,就可以將我背出。如果,在他扛摔之際,我以太極的方式,松旋身臂並且另一手掌在他背後推撐,即可化解。

2、太極拳以慢制快、後發制人的特點

太極運行路線迂迴婉轉,看似慢於直線運動。但是,只要太極能在轉圈運行中化開對方直擊,仍可繼續轉回,即可反擊。而直線出擊在慣性的作用下,一旦打空,不能立刻剎住,想 回撤必然出現停頓,反而挨打。這樣太極起到以慢制快的作用。

在解決矛盾激化的情況時,對方突然向我攻擊,當對方勁已發出,形成定式,我以此為靶,瞬間迎擊,用太極內功爆發出整勁,一招制敵。這種方式行話叫「打悶勁」。達到後發制人的作用。這時,再以法律為武器對其進行教育才最有說服力。實戰證明,在對抗中,給予對方重創,使他失去攻擊能力為最好的防禦,而卸重若輕,不動聲色地將對方制服更具有威懾力。若能「不戰而屈人之兵」才為「善之善者也」。

3、太極以小力化大力的原理

聽、化、拿、發是太極推手的基本功。這裡的「聽」指的是在與對方接觸中感覺他力的變化情況,先「化」解對方打來之力,再將他控制住為「拿」,把他逼成背勢,將其放出為「發」。民警在解決治安糾紛時,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情緒失控的鬧事者突然伸手抓住民警的胳膊,在他剛接觸我的時候只要轉動一下手臂即可解脫;如果對方用力擰,則順勢轉身以增加旋轉角度,當超過對方旋擰極限時,自然失去對我的限制。在化解後,我可隨即順手反拿住對方手腕,並且繼續含著勁不放,使他無法擺脫,起到了「軟約束」的作用。

以不頂抗的方式輕鬆化解對方的糾纏,其原因皆源於豎力破橫力的力學原理。F × cos90°= 0(F表示橫力、cos90°表示橫力在垂直面的投影,其作用力為零。)此公式是指雙方在典型角度接觸時受力情況。從理論上講,對方無論用多大的純水平力打來,只要能夠讓空,僅用微小的垂直力,即可打動它。但是,不可忽略,實戰中,他手臂還有身體的支撐力存在及力的角度不斷變化。假設,以對方來力的垂直面為界,此時,我的力逆彼力的方向就會產生頂抗,角度越大費力越大,如果二力在同一直線上,就形成對頂,當然大力推動小力。對頂是太極一大禁忌。順勢借力方體現出太極的風採。我用力的角度只要順著對方力的方向變化就可以借力,角度不同借力的大小不同。當我與他的力「一順」時,為二力合一,此時最省力。太極拳講究「力從人借,勁從己發」,「四兩撥千斤」體現了太極拳的特徵。對方用力打來,當我用右前臂的側面『才朋』接住來力,則後面大臂及各關節全部鬆開並保持全身機體柔韌的彈性勁,緩衝對方的來力,保證了身體的穩定。當來勁傳到我身上時,隨之向右後轉身,同時重心向左前方轉移,使對方打來的力在右側讓空,手臂再隨著一捋,彼將沿著我轉身的切線方向放出。太極身形的運行方式是通過摺疊往復運動,進退為一正一反兩個「S」組成,合起來正好形成一個「∞」字路線。所以,當我身右側向後轉時,身體的重心已轉向左前側,正好面對引進的對方身體。因此,即使對方反應靈敏,打空後迅速回撤,我已蓄而待發了,仍可借其慣性,將他發出。太極化解方式如同大禹治水,不是堵擋,而是疏導,順其自然。

太極拳在腰的帶動下,全身各部螺旋依序運行,其力點的運行軌跡在運動力學上稱為「牽連運動」,屬於空間力系。將其著力點在X、Y、Z三個軸形成的坐標上投影,進行分析,可以明確顯示出螺旋力時刻產生不同方向變化。因此,僅單方向的力不能控制住這種力,如果,以全力固住此力點,用力者全身必然呆僵而被擊。可見,太極拳易守能攻,更何況太極「柔腰百折如無骨,一動處處都是手」使應對者防不勝防。

具備了以上太極推手技術後,還要掌握脫手對抗的能力才能實戰,這就是太極散手。仍然採取後發制人的方式,「彼不動、我不動、我意在先;彼一動、我先動、我勁在先」。「大寫意」是太極散手的大手筆,應對突襲疏而不漏,在對方出手打來時,太極功夫就會做出下意識的反應,接住來手,我用力與他大小相等,方向一致,速度相同,掐量不差一絲一毫。勁力與他橫豎相剋,以無招勝有招,與彼不即不離,如影隨形。對抗過程中會出現脫手,要做到「勁斷意不斷,勁斷意相連」。在雙方周旋中,進攻者連續用力,必然氣喘籲籲,重心上浮而失穩。而太極勁不用拙力,呼吸與動作協調一致,雙方比較,勁長者必然可擊敗勁短者,有章法的勝過亂打的。

由於太極拳不主動進攻,就不會出現矢向力和稜角,相當於不授人以柄,使對方無懈可擊。太極拳處處圓活,左右逢源,因此,太極拳常常被形容為推來讓去,消極不作為。其實,實戰中太極拳在與對方應對中隨時調整身形、達到中正安舒,時刻摸向對方不得勁處,只要對方一給勁或身體稍出現呆滯處就可借力,以此為契機,將內勁滲透到可導致對方身體失重點上,迫使對方逐漸失穩欲倒。此時發人,一蹴而就僅在抖轉之間。太極是武術的上乘功夫,太極高手具有大家風範,思機敏而行憨厚,不到萬不得已絕不出手,一旦還擊勢如破竹。

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華山論劍」切磋武藝,不光動口必須動手,沒有正確的理論就沒有正確的實踐,而正確的理論又源於實踐,只有沿著實踐、認識、再實踐的過程才能不斷提高技藝。訓練與實戰是必修課。在此,僅以親身經歷,闡述太極拳的功用。

在1995年,我到紅橋區家具大世界購

同类文章

穴位圖手太陰肺經 經絡知識

手太陰肺經 經絡知識1、穴位圖:中府→雲門→天府→俠白→尺澤→孔最→列缺→經渠→太淵→魚際→少商(共11穴,圖1)2、經脈循環:起於中焦,向下聯絡大腸迴繞胃口過膈屬於肺臟,從肺系(肺與喉嚨相聯繫的部位)橫行出來,沿上臂內側下行,行於手少陰經和手厥陰經的前面,經肘窩入寸口,沿魚際邊緣,出拇指內側端(少

穴位圖手陽明大腸經-經絡知識

1、穴位圖: 商陽→二間→三間→合谷→陽溪→偏歷→溫溜→下廉→上廉→手三裡→曲池→肘髎→手五裡→臂臑→肩髃→巨骨→   天鼎→扶突→口禾髎→迎香。(共20穴,圖1)2、經脈循行:起於食指末端(商陽),沿食指內(橈)側向上,通過一、二掌骨之間(合谷)向上進入兩筋(拇長伸肌健與拇短伸肌腱)之間的凹陷處,

穴位圖足陽明胃經--經絡知識

1、穴位圖:(共45穴,圖1)承泣→四白→巨髎→地倉→大迎→頰車→下關→頭維→人迎→水突→氣舍→缺盆→氣戶→庫房→屋翳→膺窗→乳中→乳根→不容→承滿→梁門→關門→太乙→滑肉門→天樞→外陵→大巨→水道→歸來→氣衝→髀關→伏兔→陰市→梁丘→犢鼻→足三裡→上巨→虛條→口下→巨虛→豐隆→解溪→衝陽→陷谷→內

穴位圖足太陰脾經--經絡知識

1、穴位圖:(共21穴,圖1)隱白 →大都 →太白 →公孫 →商丘 →三陰交 →漏谷 →地機 →陰陵泉 →血海→箕門 →衝門 →府舍 →腹結 →大橫 →腹哀 →食竇 →天溪 →胸鄉 →周榮 →大包   圖1 足太陰脾經穴位圖                                      

穴位圖手少陰心經--經絡知識

1、穴位圖:         圖1 手少陰心經穴位圖                               圖2 手少陰心經脈循行圖2、經脈循行:起於心中,出屬心系(心與其他臟器相連繫的部位),過膈,聯絡小腸。   「心系」向上支脈:挾咽喉上行,連繫於目系(眼球連繫於腦的部位)   「心系」直

穴位圖手太陽小腸經--經絡知識

1、穴位圖:手太陽小腸經(共19穴,圖1)少澤→前谷→後溪→腕骨→陽穀→養老→支正→小海→肩貞→需俞→天宗→秉風→曲垣→肩外俞→肩中俞→天窗→天容→顴繆→聽宮        圖1 手太陽小腸經脈穴位圖                             圖2 手太陽小腸經脈循行及穴位示意圖2、

穴位圖足太陽膀胱經--經絡知識

1、穴位圖:(共67穴,圖1)睛明→攢竹→眉衝→曲差→五處→承光→通天→絡卻→玉枕→天柱→大杼→風門→肺俞→劂陰俞→心俞→督俞→膈俞→肝俞→膽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腎俞→氣海俞→大腸俞→關元俞→ 小腸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環俞→上繆→次繆→中繆→下繆→會陽→承扶→殷門→浮郄→委陽→委中→附分→魄戶

穴位圖 足少陰腎經--經絡知識

1、穴位圖     圖1 足少陰腎經穴位圖                         圖2 足少陰腎經經脈循行示意圖2、經脈循行:起於足小趾之下,斜向足心(湧泉)出於舟骨粗隆下,沿內踝後向上行於腿肚內側,經股內後緣,通過脊住(長強)屬於腎臟,聯絡膀胱。   腎臟部直行脈:從腎向上通過肝和橫膈

穴位圖手厥陰心包經--經絡知識

1、穴位圖:手厥陰心包經(共9穴,圖1)天池 →天泉 →曲澤 →郄門 →間使 →內關 →大陵 → 勞宮 →中衝              圖1 手厥陰心包經穴位圖              圖2 手厥陰心包經循行圖 2、經脈循行:起於胸中,出屬心包絡,向下通膈,從胸至腹依次聯絡上、中、下三焦。   

穴位圖手少陽三焦經-經絡知識

1、穴位圖:手少陽三焦經(共23穴,圖1)關衝→液門→中渚→陽池→外關→支溝→會宗→三陽絡→四瀆→天井→清冷淵→消濼→臑會→肩髎→天髎→天牖→翳風→瘛脈→顱息→角孫→耳門→耳和繆→絲竹空                         圖1    手少陽三焦經穴位圖2、經脈循行:起於無名指末端(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