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怎樣練習太極拳內勁及8種勁法
2025-08-02 19:30:09
大家應該都熟知生活中常練太極拳對我們的身體非常意義,所以在練習太極拳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學會其技巧,這樣才能更好的練習太極拳,而需要練好一套太極拳就必須掌握太極拳的勁法及內勁,其中各種勁法有不同的練習方法。學習太極拳最重要的就是培養自己內勁,內勁是太極拳的特點之一,在太極拳學習中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太極拳的內在體現。如果沒有內氣運行和內勁貫通,那就變成了太極操了效果是有限,下面就讓太極拳小編來為你做詳細介紹吧!
怎樣練習太極拳內勁
太極拳內勁的追求應循序漸進,可按照四字求達,即:通、充、疾、衝。
1.通:
就是要求內勁內氣通達四梢。當拳架練習正確熟練後,骨節和筋脈暢通,氣流運行不再受阻。正如流水滔滔,先修河道」。氣是一種抽象的東西,它是構成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精微物質,是極其細小的物質微粒,難以直觀地察覺,只能通過人物感覺器官,根據事物的各種變化而體現它的存在。氣」好似一種水,腹式呼吸似壓力器,丹田好似壓力容器罐,渾身經脈好似流水的管道,四肢是較大的管道,心是指導氣流的總機關,先用心意調整腹式呼吸,使內氣先沉於丹田,然後使丹田部位鼓蕩,加強壓力器——呼吸的功能。呼吸要做到深、長、細、緩、勻、柔,務必與動作合拍,通過呼吸使壓力容器罐向四梢送氣水。
從壓力罐向四肢分發的過程是,用意識將六分氣水上流,分達兩肩,纏繞運轉,至膊、肘、腕、掌,透達於兩手指尖。先小指依次至無名指、中指、食指、拇指,同時將四爭氣水分發流向下,運行經胯,分達兩腿,纏繞運轉,至膝,至足,透達於兩足尖。先小趾,依次至趾。這是氣流隨著動作的開展,引申,呼氣而運轉纏繞到達四梢。
2.充:
就是要求內勁要充滿之意。當內氣能運行四梢時,還要追求內勁的充滿。武禹襄拳論曰:行氣如九曲珠,無微不到」。怎樣使內氣無微不到呢?關鍵還是意識指導呼吸。通過逆式腹呼吸,使丹田的腹蕩性逐漸加強,在呼與吸換接時,要有稍微停頓,使丹田腹部充實圓滿,渾身上下就像打足氣的氣球,有外似棉花內似鋼的表現。此階段會出現手指尖有麻脹如針刺的感覺,手臂有膨脹的感覺,以致有愛莫能助,氣遍身軀的感覺。在格手時,掤勁充足,沾連粘隨勁增強,處處能與對方氣力相吸合。久練既有抗擊力,又有爆發力。
3.疾:
指的是氣流的速度要快。內勁潛轉,要疾如閃電,意之所注,氣即至焉」。在推手中,才能做到人不知我我獨知人的境界,才能有依著何處何處擊的隨心所欲的功夫。
內氣疾,送氣快,關鍵還是用意,這裡的用意,要有較複雜的想像,要刻意揣摩調兵遣將」的練習方法,加速內氣運轉速度。如向前必想後,有左必想右,有上必想下,有來必想回,有攻必想防。要有輕重剛柔、快慢虛實、忽隱忽現等形象思維練習,逐漸能在轉瞬之間完成各種想像及動作表現。
練拳時要先定好目標,循標求功。要頂勁領好,腰勁塌下,襠勁沉著合住,胯根撐開,撐圓,脊柱節節松沉,骶骨有力,隨著呼氣而膈肌下降,氣沉丹田而充滿,重心下降而沉穩,內氣下行到足跟,腿勁如植地生根,蹬下而借力,腰胯要松沉而旋轉自如。內勁由脊背達於手臂,臂劃弧形微向前上方而去,運用在推動時,容易使對方失衡,腳跟浮動。
勁速在腰胯。武禹襄《十三勢說略》日:有不得機得勢處,身便散亂,必至偏倚,其病必與腰腿求之。」腰襠勁練好,靈機一動,鳥難飛。要多練太極的抖勁,抖勁就是一種突如其來的爆發力量。要明白抖勁特點,按照快速、螺旋、氣足、力猛、勁長、動短、意遠練習。
4.衝:
就是要求內氣衝出體外,這是更高的一層功夫。推手時發之剛如矢離弦,擊敵即倒。這種功夫在前面練習的基礎上,時常要有想當然」的想像力,不論練拳或推手,要有無數個圓圈的想像,無數個圓切線想像,然後確定落點位置,出、勁的方位,發勁的速度,發勁的力度等想像。 就像練習鄭多燕減肥舞一樣。
太極發勁是圓走化, 方出點的快速剛勁。當對方落空之機已成,應當採用合力而擊之。此時必須審明機勢、方向、時間,三者不可缺一,發勁如彈丸,無往不利。發勁又如放箭,曲中求直,直達肢端。發勁時須斂氣凝神,先內動然後隨意識指導下,松腰落胯,含胸拔背,開襠合襠,腳跟蹬地產生地面操縱臺作用力,目視對方受力點,形不到而氣力應先人。如槍彈出膛,迅猛異常。
方法二、快練法
請大家兩手交叉放在小腹上,做逆腹式呼吸,鼻吸鼻呼。
1、吸氣
吸氣要慢慢地吸滿,雙手要隨著吸氣收腹用力往裡按。
2、停
吸滿後略停一下。
3、呼
然後猛地快速呼氣,同時丹田瞬間膨脹外鼓,把手彈起。快練的目的是為了丹田發力做準備,練的是丹田氣的發。 請大家連續做100次。
教你練習太極拳八種勁法
1.掤勁:
練太極拳全身無一處無掤勁,和人推手時如無掤勁,即為人壓癟。掤勁分防禦和攻擊兩方面,掤乃有彈性之勁,如蓄氣於球內,此按彼起,令力不得下落,但必須用腰腿勁,加以意氣,此就防禦方面言之也。在攻擊方面說,如未掤之先,若想發人,應往後向下用引勁誘之,使敵勁出,焦點顯露,借其力而發之。若敵不用氣力,無由假借,即不能發。掤乃單手或雙手向上激出之勁,掤之地點,以人之活節或拗處為最得勢,使人不能滑脫。
2.捋勁:
凡人掤擠我時,用捋勁以舒散其力,使人力騰散,不得復聚。用捋勁時,一手掌緣沾其腕,一手肱部沾人臂外面,捋至己身左右邊,補其他發勁之不足,使人跌至己身後。未捋之先,故意用掤勁,到己胸口前,使人抵抗,一變即捋。捋之方向,以弧線為好,捋發之時,必坐腰松胯而轉腰,捋發之際,必須借人之力,如已過則勢盡不能發,未到尚難得勢不能使人前俯,更不能移動其重心,重心不動,不能傾倒。掤勁居於人手下而向圈外,捋勁系居於人手上而向圈內,由捋旋轉以變掤,謂之逆抽絲,由掤旋轉而變捋,謂之順抽絲。掤捋兩勁,隨便倒換。捋為蓄之功用居多,掤為發之功用居多,掤捋倒換,勁效顯著。
3.擠勁:
擠乃補助掤不夠之勁,多用於雙手互相交叉,亦可謂之左右手的合勁。擠生於人捋時,我順勢將力前升、屈臂,將另一手補其腕部而擠之,擠亦可用於人靠之後,但擠不可用於臂之力,必須用腰腿勁加以意氣,身體勿向前俯,免傾重心。擠用雙手,防禦固而變化多,攻守兼備,須雙手俱有掤勁,如車輪之功用,旋轉自如,變化自靈。擠可用於捋人之後,順勢加以擠勁,使其傾倒,可謂捋擠不分。
4.按勁:
以一手或雙手向下沉按,使對方之足跟浮起。彼用擠時,我乃變捋為按,以順步為得勢,並含有由前往後之縱圓圈,如直按,反易為對方借力,用按時,以起步為虛為引,落步為實為發,按必用腰勁,手臂蠕蠕按出,敵人必覺累而受制,上為重心勿前俯,恐被人捋,按人時,必須在其真勁未發之前,即可使對方勢背,自動後跌。按須固定一點,不使對方滑脫,以掌根和指為主,變化時,即可為採和其他三勁。掤捋二勁近於走,按擠二勁近於粘。捋近蓄勁,掤進運勁,擠近接勁,按近發勁。拳譜云:掤 捋擠按系四手,須費功夫得其真」。四手以四正為主,系在圈內,若遇對方大開大合,必定越出圈外。若出圈,四正不能用,必用四隅手補救之,四隅即採挒 肘靠是也。
5.採勁:
採乃反方向之擠勁,擠為合勁,採為分勁。採即以手執人腕或肘,往下採沉,使人重心向前者,更使其前傾,採則順人來勢,接取其勁,此法即捋之變,捋則把持在人手臂外面,採則在內,捋必雙手順人方向並用,採則以單手接抓,採用雙手時,乃一手外掤一手順勢下採,如取樹上果品一樣,一手執枝,一手摘果,用採之手,亦須抽絲向後下斜採,並非平向後採,採如得勢,使對方頭暈眼花,全身連根拔起,即可發之。採人不可過輕,輕則易為人所借力,不採則已,採必採足。
6.挒勁:
挒法系執人之手,反捋其勢,控其關節,即一處以制其全力,亦捋之變,還有因我勢背,來不及還著,用另手照對方面部閃挒,趁其驚惶,轉敗為勝,挒 為擊勁之一種,求擊中而不求擊倒,遇對方有空隙或拗處,順其方向而擊之,挒時,一手用挒,另手須有裡纏絲勁以保持身體平衡,挒時,須與對方相距數寸遠,方可用之,當用身法步法與之配合。挒必須捋和採之後,一手按人臂,一手用手背反挒人領際,使之後仰傾跌。如已被人用野馬分鬃式至勢背後仰之時,即可用挒以轉順,反借其勢,使之後仰跌出。就像練習鄭多燕減肥舞一樣。
7.肘勁:
肘為擊人之二道門,遇手出圈時,貼近己身,亦為出圈,不能用採挒補救,只可用肘擊之,必手短而力猛,發之得勢,可直攻人心窩,是為毒手,不可用。發時須與膝合,大捋中之肘,含於人捋己後,以肘還擊之,推手中之肘,含於分開人手之時,一手執人手,一手用肘擊其胸部。用肘勁之時,則手腕間之勁轉換至肘點,肘以下如指腕處,則空空無物,若非對方防肘勁時,則肘以下之手,自可回歸中正,此仍是以隅手補助正手之法。
8.靠勁:
靠為擊人三道防線,乃以肩擊人胸口或腋下,較肘更猛,如有用雙手掤時,來不及收回,只用靠以濟其窮。靠用於人距離較近,所謂七寸靠,亦有離地七寸用肩靠人膝以下者,在上為肩靠,在下為膝靠,以胯為發勁之樞紐,迎面為腹靠,轉身為背折靠。除手足外,以身擊人者均為之靠,如能節節貫串,即能節節發人,所以用靠時,必須手足失其用以靠補救之。身進似擠,激出似掤,靠須己身中正,肩與胯合,腳根發勁,順步用靠,就插入對方襠內成丁字形。靠時須防己之面部及靠邊之手臂,恐對方擊面或撅臂,故靠時,另一手順護手靠邊之手臂處,以防意外。能靠,則身瘦勁小者可以攻力大者,因肩勁較手足勁大故也,四隅手中,採挒二勁用於制止浮飄亂舞之手居多,用在沾粘勁之先,以救四正手之不及,肘靠二勁,因個人勢已出圈無法挽回時,用在沾粘之後,以補助四正手之太過,因不及和太過均系病手,所以在推手時有不過界之說也。
結語:大家都知道打太極拳有兩個目的一是健身、修身;二是推手、技擊。而要達到這兩個目的的關鍵是必須練出內勁。這就很說太極拳內勁重要性,內勁也是區分太極拳與太極操的一個重要因素。所以大家在練習的時候形成與意念的作用是分不開的,我們要充分發揮意識的主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