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妙方送給你!練習太極拳中容易出現的問題及解決辦法
2025-08-02 18:39:11
大多數練拳者尤其是初學者普遍都存在諸多弊病。小編在此總結並根據各種弊病的病因及防治方法,希望對太極拳愛好者有一些幫助及指導作用。
1、保持中正難
病例:在習拳過程中,經常發現習拳者身體不中正,東倒西歪,前俯後仰,周身彆扭,初習拳者尤甚。
防治:首先要做好"四平",即頂平頭正,肩平身正,眼平意正,心平氣正。其次,為了使身體中正安舒,支撐八方,必須做好外三合,即肩與胯合,肘與膝合,手與足合。以摟膝拗步為例,左腳在前成川字步,右肩與左胯合住,右肘與左膝合住,右手與左足合住,右腳在前相反之。外三合就好象木工在豎門窗時,為了不變形,首先打個"X"來固定框架一樣。當然,我們習拳者的外三合,主要是靠意念來實現了。添加太極木老師微信號:taijiquanjiaoxue太極拳的中正,並不是絕對保持身體中心與地面垂直,而是保持身體平衡。以"金雞獨立"為例,一定要身體略有傾斜,才能保證身體沉穩,即"斜中寓正"。在行拳過程中,保持身體動態平衡。
2、"松"、"懈"無區別
病例:練拳時精神萎靡,骨節閉合,好象支撐不了自己的身體一樣,頭垂、背彎、胯餘、膝軟,兩手兩臂也是如此,肌肉軟癱一堆。拳架鬆懈丟癟、無精打採。雖練拳多年,但是情緒不濃,推手時丟癟頂抗,毛病叢生。以上弊病皆由"松"、"懈"不分所致。
防治:首先要提起精神,注意意領。其次,所有骨節都要啟開,筋要鬆開,肉要沉,腰以上的勁往上,腰以下的勁往下,處處都要走出兩奪之勁來。用意不用力為之松,不用意不用力為之懈。所以拳論說,用意不用力,在氣則滯,在意則靈,意氣君來骨肉臣。
3、追求感覺
太極拳是內家拳,練到一定程度,必然會產生各種各樣的身體感覺。這些感覺有的是正常的,有的不正常。對於不正常的感覺就要及時糾正,否則越練越偏。即使是正常的感覺也是練拳的自然現象,不能過分去追求,過分追求感覺就是「著相」。就會「跟著感覺走」。太極拳要領是一致的,長久不變的,而感覺是臨時的,是不斷變化的,追求感覺就會失去原則,最終走入迷宮。
4、"開"、"合"分離
病例:不少人練拳和推手時,知開不知合,知合不知開,拳勢開則散,合則癟,開合分離,根本談不上連綿不斷。行拳稜角叢生,推手時頂抗丟癟,處處受制。
防治:開合是一個矛盾的兩個方面,開離不了合,合離不了開,開合同時存在。我們提倡開時注意合而不散,合時注意開而不癟,就是為了防止開合分離。拳論說,開中寓合,合中寓開是千真萬確的。當你功夫練到一定程度時,你會感開中有開,合中有合,或者叫一開再開,一合再合,達到開合難分的程度。這是練好太極拳和太極推手的關鍵所在。
5、不圓活
病例:有剛無柔,精神緊張,動作不協調,所以筋骨不松,形成周身僵硬,此乃初學者之通病。
防治:首先要從松上入手,提示學員精神放鬆,具體是雙肩要松沉,兩胯要松沉,專門練習一兩個動作體會松。如太極起式。
6、技擊為上
太極拳是一種武術拳種,自然有很強的技擊功效。但有的人練太極拳一切從追求技擊效果出發,每一式必究如何技擊和怎樣應用技擊。如此,心中總有努氣,難以放平,難以放下,難以舍卻。太極拳並非每個動作都有確定的技擊應用,有些動作是練功力、練敏銳、練意氣,是整體上提升身心的活力水平,這樣對健康、對技擊都有根本性的幫助。而過分關注每個招勢的技擊應用,則流於表面,在練拳中也容易一葉障目,因小失大。
7、出手怕錯
這是很多初學太極拳者最常見的心理障礙。這主要是把太極拳看得太難、太艱澀的緣故。太極文化很深奧,但太極拳是一種很「親民」的拳,學會並不難。太極拳是一种放松的拳,學拳屆要有一种放松的心態。太極拳幾項大的基本要領要掌握,動作上不要有太多的負擔,只要符合要領,出手就是對的。步子大小、手臂高低都是細節問題,可以隨時間長久而慢慢打磨,那是如何練得更好的問題,而非對錯。所以保持一種輕鬆愉快的心態,大膽、放鬆的練拳,這才是太極原則。
8、凹凸斷續較多
病例:盤架、推手時,常常發現此處有,彼處無;一處有,多處無。凹凸斷續處處可見,拳勢不圓滿,因此在推手時處處受制。
防治:要學會全面用意,在意的指揮下,周身都要有一定的棚勁,棚勁不能單純理解為向前向上的頂和抗,棚勁是母勁,一切皆由母勁變化而來,棚勁用好,感覺奇妙。用意就是練意,意既能照顧全身,又能突出重點。突出重點又要照顧全面,全面是為了重點,重點是全面的突出表現。這就是太極拳的整體觀念。任何拳勢的變化都應意變在先,意是指揮官,又是先鋒官。添加太極木老師微信號:taijiquanjiaoxue無論盤架還是推手,周身始終保持動態平衡,同時又要千變萬化,這就叫"身形不變變在中,變中不變在其中"的理論。如果我們做到這一點,拳勢自然舒展大方,緊湊圓活。舒展而不散,緊湊而不癟。沒有斷續,沒有缺陷,沒有凹凸,功夫久了,就能松沉貫通,內外一致,無論行拳還是推手,都會感到奇妙無窮,丟癟之病自然消除。
9、緊張
病例:努目、張口、吐舌、繃嘴、努嘴、皺眉、胸悶、手顫。
防治:首先放鬆精神,呼吸要自然,放鬆全身肌肉。具體練習單式,理解動作要領,從熟上去求。
10、強求開合配呼吸
病例:太極拳之呼吸是太極拳愛好者所關心的一件大事,而一些書刊雜誌又各說不一,使得練拳者無所適從。我想談太極拳之呼吸,首先要弄清三大呼吸系統,即胎吸、毛髮呼吸、及口鼻呼吸。這三大呼吸系統,不管你意識到或沒意識到,都在完成與大自然交換氣的任務。三者缺一不可,否則就要影響健康,甚至威脅生命。
防治:口鼻呼吸入肺,只有胎吸,氣才能下達氣海,才是真正的深長呼吸。呼吸深長,一般說來,身體健康,壽命長;呼吸越淺,健康越差,壽命越短。通常所說的腹式呼吸或叫丹田呼吸都不準確。準確的說法,我認為應該叫胎吸。方法是用神闕穴進行呼吸,吸時神闕穴(臍輪)帶動肚皮往命門貼,呼時還是用神闕穴帶動肚皮回原處。這樣一收一放,周而復始,任其自然。呼吸時注意防止腹緊,防止憋氣,腹鬆氣騰然。
實踐證明,太極拳的氣不是配出來的,而是通過長期練功練出來的。我們練拳每式要五、六個呼吸才能完成一次開合。然而我們在單式練發勁時,呼吸和開合自然配合起來了。
這裡說的慢,慢而不滯,慢而不停,是初期的練法;這裡說的快,快而不滑,快而不亂,是後期的練法。不管是快還是慢,呼吸都是自然的,毫不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