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三練三不練的法則
2025-08-02 22:23:08
太極流傳至今已經有一套完成的體系。太極拳是一項需要揣摩,思考的武術。練好太極只做不思,是沒辦法做到好的。只能做到懂,根據前輩們的經驗,大概整理除了太極的三練三不練原則,與大家分享:
一、練理不練力
「理」也就是太極心法,也是道理的意思。套機中注重陰陽轉換,陰陽相生。
就是太極拳的道理、原理。太極拳剛中寓柔,柔中寓剛,剛柔相濟;虛極生實,實極生虛,虛實轉換。通過精神集中、以意導氣、以氣運身、意到氣到形隨的練習,做到一動全動,周身相隨,內外相合。練功要一步一個腳印,不要急於求成。練力指的是力氣,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拙力,這種力雖然能力高局部力量,但是缺少靈性,沒有靈活之感。
二、練本不練標
「本」是指本源、根本,腎藏陰陽之氣,是先天根本,發氣的根源。腎氣足則氣血旺盛,不會出現失眠等現象。,故能精力充沛、力量充足、反應靈敏、身體協調。內氣充盈為本源之一。其二是指在周身放鬆的基礎上,氣納丹田,沉入湧泉,達到上盤靈,中盤活,下盤穩固,落地生根。「標」是指以練習身體各個部位的力量和硬度為主要目的的局部練習方法。太極拳是內功拳,內外兼修,以練內培元為主,「培根潤源」,「培其根則枝葉自茂,潤其源則流脈自長」。
三、練身不練招
練身不練招,講的是練整勁,不為了學習招式而去學習,而是為了整體的協調而去學習。比起身體某一方面的發達,全身的協調性更為重要。從招勢上去解釋和理解太極拳用法及內涵,不可能得到太極拳之精髓。練太極拳必須經過熟練套路、動作正確、去僵求柔的過程,使周身相隨,內外相合,內氣充實飽滿,把功夫練上身。太極拳主要是訓練自身整體功力,在臨敵應用時則根據客觀形勢,捨己從人,隨機應變,並不拘泥於一招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