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好太極拳需先練好底盤功夫
2025-08-02 18:07:09
太極拳十分注重下肢,講究腳下生根,就是根基功夫。而這個根基功夫卻不好練習。許多人練拳多年,卻始終沒有進步。其中的原因就是因為對於下肢的練習不正確所造成的。
「坐腿」是練底盤功夫的一種方法。可以稱之為「單腿屈膝負重練法」,把它看作是一項基本功。張三丰祖師早在《太極拳論》中即提到:「其根在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這段話是論發勁,指明足是根基,蹬地接勁由腿部從屈到伸產生根力,再上送到腰到手,這就明確指出足腿底盤要有產生根勁的能力。
練拳的高手們都說太極拳的功底在腳下,其實這種說法雖然有點誇張,但也可以看出下肢對于田雞的重壓性。底盤功夫對於根力的重要性。
下肢要生根,自身穩定性就強。 在太極推手的過程中,先要固自身的根,才來想著如何去破壞對方的穩定性。所以一個人的根勁練的好不好關乎到了太極的造詣高不高。高手們能夠時刻的保持自身重心穩定。要知道重心不穩則身法亂,身法一亂就會陷入挨打的處境。太極有功底者,底盤穩固,一般人是不容易推動的。
現將底盤的功能歸納如下:
1.產生根力,向上送勁
2.富有彈性,承受負荷
3.柔軟有勁,增強穩定能力
下肢底盤的功夫練法其實很多,但原理都是一樣的。都是全身放鬆屈腿沉,讓膝蓋承受自身重量 。靜練法,慣用站樁功,在全身放鬆,心意自然專一的條件下,採用不同姿勢,一站就是半小時,很吃力,不好練,目前採用者不甚普遍;動練法較普遍。
打拳的時候,除了做到屈膝彎腿之外,要學會用意念來使身體變松,要有松沉之感,這種感覺是能夠感受到自己的重量。增加腿部的負荷,不斷延長單腿負重的時間,邁步向前退後仍要輕靈穩當,如履薄冰緩緩移動重心。同時再利用拳式步型、步法的轉變,兩腿不斷地交換著單腿負重的勢態來進行拳架的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