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種最簡單實用的太極松秘籍 讓你找到松透了的感覺
2025-08-02 16:47:08
接觸太極拳必談松,恰恰也是這個「松」,困擾了很多太極拳的愛好者。唯有做到了「松」,拳架子才能夠自然流暢,心理上才能穩定。解除身心上的緊張點,氣血貫通,虛心實腹。太極拳中的「松」指的是全身自然舒松的意思,不是懈怠和疲沓。它對肢體有「曲中求直」的要求。
練松有訣竅,那就是把掌指緊起來。根據梢節緊會帶動根節緊的原理,以掌指的緊帶動根節的緊,可以使全身不緊自緊、不松自松。在這方面,陳式、武式太極拳的掌型做得最為明顯也最為有效。
陳、楊、吳、孫、武諸式太極拳.雖掌形均不同,但「掌指舒展,勁不失』』卻是相同。在馮志強、李秉慈兩位老師合著的一本書裡介紹了各式太極拳掌形的不同。
陳式:大拇指指根向小指指根相合.大拇指指尖後仰,並與食指分開,其餘四指微微分開自然伸直,指尖向後彎曲,五指相錯成螺旋型。
楊式:五指自然伸直微分,手指向掌心側微曲不伸直,指肚微向手背撐張,虎口撐圓.掌心內凹。
吳式:大拇指與食指分開,其餘四指微分開指尖向前,四指與拇指似兩個部分,四指微分開的距離比楊式的小。
武式:五指自然平均地分開,手指向掌心曲不完全伸直,大指與小指相對領氣,掌心內凹,有的練法要求拇指內扣。
孫式:五指自然分開,掌心內凹程度比武式小,突出掌心,五指舒展」。要做出楊式的「指肚微向手背撐張」、陳式的「指尖向後彎曲」、吳式的「大拇指與食指分開」、武式的「大指與小指相對領氣」、孫式的「突出掌心」,掌指都必須要適度用力。掌指的適度用力是打太極拳時的必需。
一、松靜
毫不誇張地說,種類繁多的內家拳無一不把放鬆和入靜作為首要的要領。對於內家拳的代表太極拳而言,松靜的要求更是貫穿著每個套路的始終。雖然陳式太極拳講究快慢相間、發力於瞬間,但在多數狀態下或發力的前奏中,松靜也必須滲透至各個招式的動作中。
放鬆主要是對肢體動作的要求,入靜則是對大腦思維活動的靜化規範。練太極拳首先要做到肌肉放鬆,只有這樣才能使動作輕柔、氣血運達暢通。當套路動作純熟後,就要儘可能使骨骼放鬆、內臟放鬆、筋腱放鬆、大腦放鬆。
真正的入靜是大腦的極度靜化,萬念皆空。這種狀態只能在高級靜功的某一時間段出現,一般難以達至0。因此思緒的單一化就成了入靜的代名詞,比如意守丹田、氣沉丹田、以意領氣、以意導行等,都可以視為太極拳的入靜方式。
放鬆和入靜既是兩個不同方面的要求,又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只有很好地做到肢體動作的放鬆,才能有效地進入入靜的狀態,才能在大腦靜化的狀況下體認內氣的運行和內勁的走向。反過來,大腦的入靜又能促進套路演練的放鬆效果。
二、松沉
松沉不是動作的下砸,也不是動作的下蹲,而指的是丹田內氣的下沉,並不是外氣,當然和外氣也有關係。因為肺主呼吸,腎主納氣,只有腎健康,納氣才能呼吸深沉,通過肺呼吸,深沉氣機方能入骨,氣機入骨內氣才能騰然,練出來的掤勁十足純正。人身,腎臟是父母給的先天之本,所以儘量不要消耗,一切以養為主。人體真氣的消耗主要是七情六慾,去掉雜念杜絕妄想。正所謂「靜養靈根氣養神,養精養氣見天真,修得丹田長命寶,黃金萬兩不於人」。練拳盤架時以丹田之氣而運之。
三、松擊
諸如短勁、透勁、驚彈勁、崩炸勁等太極功夫的松擊手段,以松透全身的整勁求得快準、冷狠、入裡透內、驚心動魄的擊打效果,拳論所謂極柔軟而後極堅剛的內勁就是松擊的體現。太極宗師洪均生生前曾有人問他:「未見您用多大勁,何以將人打出去那麼遠,打得那麼脆呢?」洪宗師答日:「我是松著勁打的。」
要體悟松擊,先要理解和認識「松」與「緊」的關係,這樣有利於進行「由松入柔至剛」的技擊訓練。練太極拳時往往強調一個「松」字,因為「松」是太極拳術之靈魂,但也不能不談「緊」字。太極拳明師劉習文先生在《緊是太極拳的禁區嗎》一文中說:「太極拳鍛鍊要求的放鬆,是自然的放鬆、綿柔的放鬆、輕靈活潑的放鬆、『用意不用力』的放鬆:太極拳鍛鍊要求的縮緊,亦為自然的縮緊、綿柔的縮緊、輕靈活潑的縮緊、『用意不用力,的縮緊。
太極拳練得越松,內勁就越整:勁越整,打擊點越小;點越小,穿透力就越大。這就是把鬆緊練至恰到好處的結果,亦是松擊的功夫。
四、松空
全體空靈,應物自然。松的程度越高,功夫也就越深。反過來,功夫越深,對松的質量要求也就越高。應物自然是人的功夫練至虛無至極時,身體在受襲時突然表現出來的一種自然反應,傳說功夫高深者可使自己在受襲時安然無恙,而襲擊者卻被發放出去。松乾淨了就是松空,不要看得太玄了。練太極拳至少有四空。第一要心空,思想要空。練久後則熟能生巧,自可以不假思索地練習,心空自然,體內生理機能就自然發動。第二要手空,兩手心空松。太極拳出手姿勢,無論陰手陽手,手中要如挾有一個皮球,手指亦需在動,手必須要空。第三要腳空,兩腳心要空松。足心空出,則足心的湧泉穴不受阻塞,氣機自易流出。第四要胸空。武式太極拳名家郝少如先生說:「要空中有松,松中有空。」松「空則是練太極拳達到了無形無象的高級階段,此階段沒有幾十年的潛心追求和明師高人指點是無法達到的。
松是指修為的方法,是身心於規矩之中的自然放鬆,目的就是要消除拙力、去掉僵勁。要想松就要按照規矩用勁,以意貫穿於動作過程之中。練拳時松,關節是開啟的,肌肉軟組織是舒展的,皮膚的毛孔是隨呼吸和動作的開展而開放的,精神是安逸的。有些人練松不成反變為懈,懈時關節是閉合的,肌肉軟組織是萎縮的。皮膚緊張,精神萎靡不振。懈是人之自然本能,其表現是上下癱成一堆。腰懈則身癱,胯懈則身傾,膝懈則立不定。做到松而不懈,這是練功的關鍵。練松並不是一點力氣都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