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這才是學習太極拳的正確方法 絕對值得收藏

2025-08-02 14:13:24

太極拳作為一項全民運動,早已蔚然成風,走到哪裡都能看到太極的身影,但他們打的所謂的「太極拳」真的是正宗的太極麼?當然不是,我們看到最多就是公園裡老太太老大爺們晨練時成群結隊的在打太極,故而給我們形成一種「太極拳是老人練的老人拳」的錯覺。其實不然,太極拳是一項博大精深的技擊健身術,這些老人只是學會了太極拳的健身功效。

認識太極拳

要想學好太極拳,首先要認識什麼是太極拳,太極拳是中國文化中最全面、最深刻體現中國哲思的古典拳術,深深紮根於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底蘊中,富含哲理。如果不弄透弄懂太極拳的哲學思想,是無法深入理解太極拳的,也不可能學好太極拳。如果只是簡單的學幾套拳架,就妄言自己學會了太極拳簡直可笑。

練習太極拳講究的是周身一致,既要修煉內在也重視外在,絕不是「老人拳」沒有理論基礎的空架子。練拳就要趁早,等到退休,身體機能開始退化的時候,才想起練習太極拳,充其量只能起到一個強身活血延年益壽的作用,並不能把太極的所有技巧和機能全部學下來。我們在學練太極拳中不僅能把中華文化傳承下來,培養民族精神,還可防身健體,進一步加強自身體魄。

太極拳是一項技擊、防身術

太極拳講究精、氣、神合一,講究丹田內撐,精神內含,勁由內生,是中國武術中極負盛名的內家拳的一種。很多人都說太極拳只能健身,打的那麼慢,怎麼用於防身?其實這些人很多都把現代流行的「太極操」、「太極舞」錯認為就是太極拳。還有就是當下人們心態浮躁,追求外形花哨,姿態的優美,卻不考慮內涵,把太極拳練得虛有其表。這些都是不正確的。真正的太極拳是一門融哲學、心理學、生理學、力學、美學等為一體,並注重「以慢求快」,「以柔克剛」,「以弱勝強」的技擊藝術,它是以研究人與人搏鬥中的「攻防」方法為目的的。

練習太極拳必須要「體用結合」,即拳架為體,推手為用。加強基本功的鍛鍊,一招一式都要合乎拳理,研習其攻防意義,才可真正的練好太極拳。

太極拳絕不易學

很多人認為在網上看幾套視頻,在公園學幾招套路就能學會太極拳,這幾乎是不可能的,看視頻和請教別人只能作為輔助學習太極拳的一種方法。想要真正學會太極拳必須苦練和研究,切忌「紙上談兵」,只練套路是絕對不可行的,拳諺說,「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太極拳的樁功就有無極樁、太極樁、兩儀樁、四象樁等,還有丹田內轉功、抖大杆、太極球、單操手等。太極拳作為一個拳種,有著自己一套完整的體系,不僅要練功還要會內養,它講究身心放鬆,精氣神充足。

同类文章

穴位圖手太陰肺經 經絡知識

手太陰肺經 經絡知識1、穴位圖:中府→雲門→天府→俠白→尺澤→孔最→列缺→經渠→太淵→魚際→少商(共11穴,圖1)2、經脈循環:起於中焦,向下聯絡大腸迴繞胃口過膈屬於肺臟,從肺系(肺與喉嚨相聯繫的部位)橫行出來,沿上臂內側下行,行於手少陰經和手厥陰經的前面,經肘窩入寸口,沿魚際邊緣,出拇指內側端(少

穴位圖手陽明大腸經-經絡知識

1、穴位圖: 商陽→二間→三間→合谷→陽溪→偏歷→溫溜→下廉→上廉→手三裡→曲池→肘髎→手五裡→臂臑→肩髃→巨骨→   天鼎→扶突→口禾髎→迎香。(共20穴,圖1)2、經脈循行:起於食指末端(商陽),沿食指內(橈)側向上,通過一、二掌骨之間(合谷)向上進入兩筋(拇長伸肌健與拇短伸肌腱)之間的凹陷處,

穴位圖足陽明胃經--經絡知識

1、穴位圖:(共45穴,圖1)承泣→四白→巨髎→地倉→大迎→頰車→下關→頭維→人迎→水突→氣舍→缺盆→氣戶→庫房→屋翳→膺窗→乳中→乳根→不容→承滿→梁門→關門→太乙→滑肉門→天樞→外陵→大巨→水道→歸來→氣衝→髀關→伏兔→陰市→梁丘→犢鼻→足三裡→上巨→虛條→口下→巨虛→豐隆→解溪→衝陽→陷谷→內

穴位圖足太陰脾經--經絡知識

1、穴位圖:(共21穴,圖1)隱白 →大都 →太白 →公孫 →商丘 →三陰交 →漏谷 →地機 →陰陵泉 →血海→箕門 →衝門 →府舍 →腹結 →大橫 →腹哀 →食竇 →天溪 →胸鄉 →周榮 →大包   圖1 足太陰脾經穴位圖                                      

穴位圖手少陰心經--經絡知識

1、穴位圖:         圖1 手少陰心經穴位圖                               圖2 手少陰心經脈循行圖2、經脈循行:起於心中,出屬心系(心與其他臟器相連繫的部位),過膈,聯絡小腸。   「心系」向上支脈:挾咽喉上行,連繫於目系(眼球連繫於腦的部位)   「心系」直

穴位圖手太陽小腸經--經絡知識

1、穴位圖:手太陽小腸經(共19穴,圖1)少澤→前谷→後溪→腕骨→陽穀→養老→支正→小海→肩貞→需俞→天宗→秉風→曲垣→肩外俞→肩中俞→天窗→天容→顴繆→聽宮        圖1 手太陽小腸經脈穴位圖                             圖2 手太陽小腸經脈循行及穴位示意圖2、

穴位圖足太陽膀胱經--經絡知識

1、穴位圖:(共67穴,圖1)睛明→攢竹→眉衝→曲差→五處→承光→通天→絡卻→玉枕→天柱→大杼→風門→肺俞→劂陰俞→心俞→督俞→膈俞→肝俞→膽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腎俞→氣海俞→大腸俞→關元俞→ 小腸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環俞→上繆→次繆→中繆→下繆→會陽→承扶→殷門→浮郄→委陽→委中→附分→魄戶

穴位圖 足少陰腎經--經絡知識

1、穴位圖     圖1 足少陰腎經穴位圖                         圖2 足少陰腎經經脈循行示意圖2、經脈循行:起於足小趾之下,斜向足心(湧泉)出於舟骨粗隆下,沿內踝後向上行於腿肚內側,經股內後緣,通過脊住(長強)屬於腎臟,聯絡膀胱。   腎臟部直行脈:從腎向上通過肝和橫膈

穴位圖手厥陰心包經--經絡知識

1、穴位圖:手厥陰心包經(共9穴,圖1)天池 →天泉 →曲澤 →郄門 →間使 →內關 →大陵 → 勞宮 →中衝              圖1 手厥陰心包經穴位圖              圖2 手厥陰心包經循行圖 2、經脈循行:起於胸中,出屬心包絡,向下通膈,從胸至腹依次聯絡上、中、下三焦。   

穴位圖手少陽三焦經-經絡知識

1、穴位圖:手少陽三焦經(共23穴,圖1)關衝→液門→中渚→陽池→外關→支溝→會宗→三陽絡→四瀆→天井→清冷淵→消濼→臑會→肩髎→天髎→天牖→翳風→瘛脈→顱息→角孫→耳門→耳和繆→絲竹空                         圖1    手少陽三焦經穴位圖2、經脈循行:起於無名指末端(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