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功夫之知覺
2025-08-02 11:37:09
感知,即人能看到的事,能聽到的音。在內心形成的一副影像叫做感知。這一共有兩部,第一步是最直觀的,也就是信息接收。第二步是在內心形成影像,再來進行聯想。這些形成的影音,因為每個人自身素質,文化修養不同,聯想構建出的畫面也就因人而異。
知覺功夫第一層就是我們常說的由「聽勁」到「懂勁」的功夫。雖然人人都有知覺的本能,但那只不過是一種低層次的條件反射,只有通過悉心訓練,才能成為太極功夫中的知覺功夫。正如楊澄甫所說:「知覺運動,雖固有之良,亦甚難得之於我也。非乃武無以尋運動之根由。」
知覺的第二層功夫,也就是知人知物的功夫。知覺運動在對戰過程運用十分廣泛,通過對方發力,氣息。能大致判斷出此人是個什麼樣的人。氣息沉穩,動作井然有序,這樣的人是一種高手,是個心細機智之人。相反呼吸粗狂,拳法雜亂無章,這樣的人往往是個莽夫。「知覺運動來相應,因敵變化示神奇」,完全是靠意念的反映和身上的知覺。知覺功夫的不同點,不是一般意義上說的手疾眼快,也不是局部的招法動作,而是周身一家,粘、黏、連、隨,「挨著何處何處擊」。此種境界雖然也離不開眼觀耳聽,大腦支配,但僅靠這些遠遠不夠。頂、匾、丟、抗之病,多因不懂知覺而生。
看到陰天,就會想要預防下雨。見起風,就會想起變天。看到打雷,就會想起下雨。這些都是接受到信號後,知覺在內心最直觀的第一反應。這也是我們生活了如此之久累計下來的經驗。學太極的時候也是如此。日積月累,通過不斷的刺激知覺,慢慢形成的一種反射。「懂勁」是知覺功夫的最主要標誌。它的鍛鍊方法主要是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推手、問勁和聽勁來體會提高。推手時,因為對方的意識和勁路是千變萬化的,因此,自身的知覺和感悟也會隨之而變。對練推手,主要是在「不丟不頂中討消息」,興趣點全在知覺功夫的高低。動知者易,運覺者難。太極拳高於其他拳種之處,全在精神之內斂和神經感應之靈敏,凡全身所觸之處,皆如昆蟲之觸角一樣靈敏。在太極推手中,每一個定式都會變化成無數的活式,所以都要在松靜中隨著接觸點上的消息去知覺,去想像,去判斷,去靈活多變,死招死術不是真功夫。只有真正懂了勁,有了知覺應變能力,才能做到人剛我柔,我順人背,「走」「粘」自如。李雅軒先生說:只要懂了勁,變一百個方式也一樣,都是太極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