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吳式太極拳樁功練習秘訣 沒想到還有這麼大作用!
2025-08-02 07:46:09
吳式太極拳的樁法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吳式太極拳的樁法跟其他流派還是有很大區別,現在可以說吳式太極拳都普及了,隨處都可以看到有人在吳式太極拳。而需要練好吳式太極拳就一定要掌握樁法的練習,這對於學習吳式太極拳非常重要,吳式太極拳樁功練習有馬步站樁、川字步站樁、一字立體站樁、弓步站樁等練習方法。 其中最著名的樁功有無極樁、太極樁、馬步樁、內樁八法等。下面就跟太極拳小編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吳式太極拳樁功練習的方法
一、馬步站樁
練步之法以馬步為基礎。馬步,又名馬襠、地盆或站樁。為什麼要練馬步站樁呢?因其步穩氣沉,不但可免血氣上浮和呼吸短促之病,而且可使浮力漸去,得到氣力沉重的效果。
雖然拳術多半都在練手上的功夫,但是如步法不穩固,基礎不堅,一動即搖,上重下輕,結果好像風絮水萍,毫無根基,這樣會影響到全身,使之散亂。所以我們要求練其舉足輕如鴻毛,立步重如泰山。如此可見,應該下苦功夫,練習馬步站樁。
馬步站樁,是最基本的站樁方式,也是最有效的,長時間的練習可以增強我們的下盤力量。
練馬步樁的方法是兩腳平行分開,相距要比肩寬,身向下蹲如坐馬上之姿勢,同時兩臂向前伸出,隨之,分向左右,平置於身之兩側,兩臂略低於肩,掌心均向下(注意松肩墜肘);兩眼向前平視;呼吸保持自然。
當身體下蹲的同時,意念在命門,感到腳跟吃力時,再想膝蓋尖與腳尖呈垂直狀,穩定時,意念又至命門,如此反覆,直至兩腿酸痛到極點才能休息,萬不可一站即起,否則很難收到功效,初學者不可不注意。每天早晚分做兩次練習,時間長短可以逐漸增加。
二、川字步站樁
太極拳的站樁,多用川字步,不用丁字步,也不用八字步,因為丁字步小,八字步大,若使身體變化靈敏,以川字步為佳。練川字步的方法是由立正姿勢開始,先向前方踏出一步,兩腳尖方向均向前,兩腳一前一後。左右的距離是以自己的一腳之長為度。隨之,往後坐身,體重落於後腿,以鼻尖、膝蓋尖、腳尖三尖相照(即三尖上下對正呈垂直線)。
學習川字步,就需要我們學會掌控步與步之間的間距。
與此同時,前腿舒直,腳尖蹺起,腳跟虛落於地面;兩臂同時向前伸出,一臂在前,掌心朝裡,拇指與鼻尖前後相對,一臂在後,掌心朝外,以中指尖貼近臂彎,拇指對正心窩。兩眼順前手的拇指上方平遠視。
初學者如能依此法在規範正確的方式上練習,在不久期間後,身體各部即會感到舒適、愉快。尤其是腰、腿各部就會有異常的發熱和舒適感。
三、一字立體站樁
有「合掌式」與「撐掌式」兩種。太極拳在發勁時,都是先由腳而上至腿,由腿而上至腰,經夾脊而達於手指。但為了能使力從脊背發出,則須由立體站樁練起,才能得此效能,若不如此,則不易成功。此樁主要是具有養生祛病延年功效的,同時也為技擊方面奠定了基礎。
練立體樁「合掌式」的方法是,身體直立中正不可俯仰,兩腳平開成一字形狀,距離約與肩同寬,同時兩臂向前伸平,掌心均向內,以兩掌的中指相互接觸,好像用手抱樹狀,兩眼注視手中指的中間,俟指尖剛剛相觸時,立即使它分開,分開後馬上使它再相觸,相觸後再分開,分開後再相觸,就這樣使兩眼視線集中在兩手指尖的接觸點上。
如能依此法做正確了,胸部與兩臂裡邊,即會感到氣力充沛、圓滿舒適。進一步要做到由動到靜,即拳論中「靜中觸動動猶靜」的要求。意思是指動作要從靜開始,因為靜極才生動,再從動中而求靜,所以這時候身體所呈現的形態,則是全身自然地放鬆,兩眼也是自然地形成閉目垂簾。
同時即能達到身無一物的「忘我」境界,到此境界時,性不養而自養,身不煉而自煉,如此堅持鍛鍊,日久功深,自能使身之氣血平衡,成為無病之鐵人。
練立體樁「撐掌式」的方法是,除將兩手掌心向外,手背向裡,兩手中指仍相接觸外,其餘動作均與「合掌式」相同。
在意念上是假想手上如與人或物接觸時,馬上用意想脊背往後一撐;如感到脊背有東西推擠時,立刻用意想兩手心往前一撐,就這樣不停地變換著意念的鍛鍊,既能使意念變化靈敏,又可使兩手及背脊發出內勁來。如能依此法做到正確時,兩臂與脊背會覺得有向外分張之力,此種感覺就是「撐掌式」的功能。
四、弓步站樁
此樁是太極拳中在技擊方面常用的進攻步法,也是最基本的步法。弓步樁與坐步樁(即川字步樁)的關係特別密切,進身,即向前進攻時要用弓步;退身,即身形後撤化解時應用坐步。兩腿變換步法時,動作要靈活。
弓步樁的練法是:身體直立,向前邁進一步,腳落正直,隨之,屈膝略蹲,膝蓋不可越過腳尖;後腳也要正直,腿彎舒直;體重落於前腿。同時,兩臂向前伸平,兩掌左右相對,虎口向上,指尖向前,松肩墜肘,兩眼平視前方。意想脊背與前腳掌相合,待夾脊與前腳相合的同時,兩手兩臂像被自己身體摧動向前推出似的。這時身體向前,同時呼氣,通過意念想脊背與前腳相合;當吸氣時身體便自然地微微後退,這時不要用意念,即什麼都不想而順其自然。就這樣「呼氣有意」,「吸氣無意」,一呼一吸,綿綿不斷,緩緩而行之。
站樁時間的長短,應結合自己的體質強弱,按由少到多、循序漸進、逐漸增加的規律,進行練習。最後練到有意變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的境界時,能使周身完整一氣,並產生一種剛柔相濟的彈性力。
吳式太極拳樁功的作用
吳式太極拳的最基礎的功法,就是站樁。
樁功也叫站樁,是吳式太極拳的內功練習法,既是入門練習的方法,也是到了很高水平仍要不斷練習的方法。很多武術家非常重視站樁的練習,強調「百練不如一站」。
樁功就是身體保持一定的姿勢、神意保持一定的狀態、靜止站立的練習方法。站樁也是所有武術都必須要訓練的一種基本功。
形意拳有三體式,少林拳有馬步樁,吳式太極拳有無極樁等,這些站樁練習,不僅對於技擊有作用,對強身健體效果尤其明顯。
許多拳家強調,練拳先練站樁。拳諺說「練拳無柱步.房屋無立樁」。通過站樁鍛鍊,一是訓練心境,讓心態平和,還可以提高對環境的敏感性,增強抵抗力。
另外,可以增強肢體特別是下肢的力量,逐漸消除浮力,使沉力重生,周身氣血順暢,內外一體。
如果你經常的練習樁功,你就會覺得自己的身體很輕鬆。
樁功的基本原理是靜以制動,通過身體外形的靜,促使體內的氣血自然的萌動,儘量減少了外力不合理的牽引。由靜而生的動,乃生生不已之動。
站樁時意念要高度入靜,這是能否產生好的效果的關鍵。身體要完全放鬆,各個關節不能出現死彎,應保持大弧形狀態。松中有緊,松而不懈,這樣就能抱元守一。
吳式太極拳中著名的樁功
有無極樁、太極樁、馬步樁、內樁八法等。每個流派的吳式太極拳都有自身獨特的樁功練習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