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釣為什麼總跑魚,避免跑魚這些地方一定要注意!
2025-08-10 08:57:09
我們都知道在垂釣過程中,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情,比如小魚鬧窩、還有跑魚的現象等等,在我們日常垂釣活動著跑魚可以算是最常見的問題,跑魚真的讓人太苦惱了,因為跑魚經常跑的都是大魚!而且跑魚經常伴隨著窩子被毀,導致後面窩子裡可能魚全都被嚇跑了,釣無可釣,所以今天小編就分析一下跑魚的各種原因和解決方法!
一、魚鉤使用不當導致脫鉤跑魚
鉤太大,魚不能吸進嘴裡或者只能咬住一部分,鉤尖無法刺入魚嘴。鉤太小,或不能刺入魚嘴或刺入很淺,加上鉤小,材質細軟,刺入了也容易脫落。鉤門太寬,相當於鉤太大;鉤門太窄,相當於鉤太小。鉤尖內彎,難以刺入魚嘴;鉤尖不鋒利,同樣難以刺入。材質太軟,或難以刺入魚嘴,或者在提竿過程中因鉤材太軟被拉直而跑魚,尤其是跑大魚。
脫鉤跑魚現象與魚鉤的質量有著直接的關係。那麼,從挑選魚鉤的角度來說,筆者認為,在滿足鉤型的前提下,我們要儘可能的選擇質地堅硬、鋒利尖銳的魚鉤來進行垂釣。在目前的漁具市場中,不同廠家的魚鉤確實存在著重量的差異,比如,同等體積的袖鉤就比新關東要輕的多。但在購買魚鉤時,一定要明確一個前提,那就是我們要垂釣的對象魚的魚情。比如,釣鯽魚時我們可以選擇袖鉤,而釣鯉魚時,我們就應該選擇新關東之類比較堅硬,質地優良的魚鉤了。因為如果釣鉤的硬度達不到標準,我們在實際使用中,很容易發生釣鉤鉤門打開的現象。
二、線組搭配不當
線組搭配不當時,同樣會出現脫鉤的現象。這就要提醒釣友們,在出釣時,首先應該確定一種目標魚,從而合理搭配線組。如果線組過粗,線在水中比較明顯,容易引起魚兒的警惕感,魚兒不易上鉤,同時魚訊也較弱,可能讓您錯過最佳提竿時機。在搭配線組時,事先應對所在區域的魚情做一個了解和預判,從而根據目標魚的體重搭配合適的線組,子線選拉力值的2/3較好,主線要比子線大兩個線號。
三、遛魚把握不對
中魚後遛魚,估計是所有釣魚人最開心的時刻了,然而此時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魚兒脫鉤。遛魚過程中釣者應該保持足夠的耐心,隨著魚兒的掙扎方向利用魚竿的腰力控制即可,切不可生拉硬拽。
以上就是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在垂釣過程中避免跑魚的一些技巧和跑魚的原因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