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沒有喝湯
2024-12-01 23:41:08
這個故事的起因有個因素是清明節。中國自古開始清明都要祭祖,雖然中國大的能寫出同樣的字發不一樣的音,但是這一天做的事絕對一致。清明的由來要追溯到春秋時候。
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為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流亡途中,在一處渺無人煙的地方,又累又餓,再也無力站起來。隨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點吃的,正在大家萬分焦急的毫無辦法時,隨臣介子推走到僻靜處,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煮了一碗肉湯讓公子喝了,重耳漸漸恢復了精神,當重耳發現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時候,流下了眼淚。
十九年後,重耳作了國君,也就是歷史上的晉文公。即位後文公重重賞了當初伴隨他流亡的功臣,唯獨忘了介子推。很多人為介子推鳴不平,勸他面君討賞,然而介子推最鄙視那些爭功討賞的人。他打好行裝,同老母親悄悄的到綿山隱居去了。
晉文公聽說後,羞愧莫及,親自帶人去請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離家去了綿山。綿山山高路險,樹木茂密,找尋兩個人談何容易,有人獻計,從三面火燒綿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燒遍綿山,卻沒見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後,人們才發現背著老母親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樹下死了。晉文公見狀,慟哭。裝殮時,從樹洞裡發現一血書,上寫道:「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為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
第二年晉文公率眾臣登山祭奠,發現老柳樹死而復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並曉諭天下,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
話說這年清明時分,鎮通的鄰鎮四平的張鐵匠的媳婦生下了一個男孩。張鐵匠是又驚又喜,因為他媳婦的產期提前了一個月,而且母子平安,所以他喜;但是突然提前到清明這天生下來,張鐵匠也有點驚怕。
這個張鐵匠為人老實,好善,所以他夜晚是從不害怕的。身正。加上常年與鐵器糾纏,身上孔武有力,那個年頭,刀槍棍棒也是經常做的。所以身上有股子煞氣。一般不乾淨的事物還真上不了張鐵匠的邊。
小孩因為早產,所以剛出生那回子是很虛的,有陣子都有休克的跡象,但總算是熬了過來。人們都說是張鐵匠為人和善積的福德。鐵匠給小孩取名瑞祥,想衝衝他出生的時間。這個小孩是與眾不同的,很少哭鬧,稍一大點就看著很老成的樣。成天好象心事重重。
六歲那年便跟母親打聽此處與鎮通有多遠,母親驚訝了,因為他們沒有跟孩子說過這個地方,一個小孩子是怎麼知道的。母親告訴了他,就在不遠的地方,我們兩鎮是鄰居。小孩聽後很是開心。
十二歲那年,孩子的母親病故。張鐵匠幾乎一下子老了十年。周圍的人都說這個孩子不吉利的,看出生的日子時辰便知道了。看看,如今果真的剋死了自己的親娘。張鐵匠因為妻子的緣故對孩子也有點感覺,但是他為人本來就好,何況對自己的親兒呢。一年一年的過去,張鐵匠老了,孩子便接過了鐵匠活兒,所以他們也叫他張鐵匠。
二十八歲那年,老鐵匠終於也跟著老婆去了。鎮上一切照舊,因為太陽依然東起西落,日子仍然要過,打東西還是有張鐵匠。
鎮通有兩戶人家都是跑瓷器生意的,一家姓王,一家姓劉。同行不同路,一生結冤讎,做同一門生意的基本都跟仇家似的。本身王家的家業大一點,所以生意也較好。但王老爺的兩個兒子染上毒癮,把個老頭子氣的跟什麼似的,為了防著兩個兒子偷家中地契之類的貴重物品,只好全部埋了起來。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王老爺那晚上睡著後再也沒醒來。面對父親的暴死,兩個兒子懸崖勒馬。用了一年時間戒掉了毒癮,然後開始接手家中的生意。但是王老爺突然去世,所以家裡的東西埋在了哪裡便沒有人知道了。兩個兒子做生意的本事不如王老爺那麼幹練,此消彼長之下,劉家便漸漸的有超過王家的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