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海背後的真相
2024-12-02 14:11:09
相信網友們讀書時都讀過河伯娶妻這篇課文吧,內容就不須我多講了,在唐朝時,潮汕地區那時也有類似的祭海儀式,極之荒謬。
古之潮汕地區隸屬南越群潮州府,位處三江平原,背靠大南山。那時的潮汕地區人煙尚不多,加之氣溫溼熱,植被繁密。蛇蟲鼠蟻多且山間時有瘴氣。故中原人稱之為南蠻。意為未開化之地。是犯人流放之地和官員貶官下放之所。當時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因為諫迎佛骨觸怒上位。被貶潮州刺史。韓夫子到了潮汕後,為潮汕人民大修水利,帶去了中原比較先進的生產方式。為老百姓做了很多的實事,可以在潮汕的先期發展史上,他具有很積極的推動作用。
這個故事是來自潮汕野史的記載,講的是韓愈到潮州後,廢除惠縣海邊一個小漁村的漁民愚昧的祭海儀式的事跡。因為潮汕位處南海之濱入海口。每年入夏都會經常刮十幾次大颱風,(當然,現在由於宕石大橋和護海長堤的建好,現在很少有颱風會在汕頭登陸的,這個涉及到的是風水方面的問題,汕頭政府請高人解決的,這個以後我會專出一篇來講解。)那時的海邊的漁民都是靠世代討海為生。且當時也沒有氣象預報,漁民出海都是靠經驗看天氣,但每每颱風到來時,即便不出海。頃之整個村莊小則狼藉一片,大則毀於一旦,生活那是一個苦,所以便有了祭海的儀式。認為發颱風是海神不高興,每年都要用三牲供奉和送一名女子給海神做妻子,海神高興的話就會保佑漁村風調雨順。而這個風俗的來源已經無從說起,只是村民都不敢違背先祖的遺訓。每年這個時候,村裡都會有一個婆仔(就相當於北方的巫婆,主持一些祭祀方面的)主持祭海,先要在村裡挑選年齡滿十八歲的女孩,然後再進行抽籤決定,抽中的就要於祭海那天,打扮漂亮,然後在村民上香禱告,就把三牲先投入一個海邊懸崖礁石上的一個天然溶洞裡,這個溶洞十尺見寬。天然形成的。底下連通外海,長年有海水,水深且綠。婆仔說這個是通往海神宮殿的通道。獻給海神的東西都要投入這裡,海神就能收到。據說,一旦三牲投入後,整個溶洞裡的平靜水就會慢慢的的攪動起來,很快,下去的東西不論浮的沉的,都會被一個旋渦給吸進水底。這個時候村民就要睜大眼睛看著水底,等待水底出現一道紅光,蓮花狀的。就說明海神接新娘來了,這時候眾人就把新娘推下去。紅光再閃幾閃,新娘子就迅速的沉入海底。好像真有人在拉著她下去一樣。每到這個時候,婆仔就要向女孩的家人賀喜了:你女兒到龍宮去享福去啦,現在做神了,你們也不能擔心了,要開心才對。而女孩的家人,也只能一邊流著淚,一邊在心裡勸自己要看開,要高興。
1 2 3 4 5 下一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