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姓起源和來歷:源自上古掌管佔卜的官職(以卜正為姓)
2024-04-28 16:10:09
卜姓主要源自官職名稱,在夏商周王朝時期,掌管卜筮的官吏都叫做「卜正」,就是祭祀佔卜官吏,後代也就以官為姓,最著名的就是周文王的兒子叔繡,他是周武王的弟弟,常年擔任佔卜官職,因此他的後代就以「卜」為姓,這也是最早的一支卜姓氏族。
卜姓起源和來歷
1. 源自官職名
在夏朝啟在位時期的巫師都被稱為「卜正」,當時不管是狩獵、祭祀、婚喪,還是風雨、徵戰等,都是需要進行佔卜吉兇的,所以卜正這一官職非常重要,因此出現了不少有名的佔卜人,比如周文王兒子叔繡等,這些巫師官吏的後代都以卜為姓。
2. 源自職業名
最初佔卜還不是官吏,而是一種職業名,那時就已經有人以卜為姓了,在上古時期由於佔卜是大事,都是意味著需要傳遞上天的旨意,所以大多都是由王室擔任的巫師一職,最著名的就是夏朝的開國君王「啟」,他是大禹的兒子,因此他的後代也有以「卜」為姓的。
3. 源自少數民族改姓
與一樣,卜姓中也有不少族人是由少數民族改姓而來的,古時候主要是匈奴族以及布朗族改姓,南北朝時期,北魏政權建立,在孝文帝拓跋宏的漢化政策推動下,就有鮮卑族的須卜氏改為了卜姓。其次就是明朝時期的卜刺浪馬哈省被賜姓為卜姓,也稱為了卜姓氏族的一部分。
除此之外,蒙古族、滿族以及回族等也都有不少改為了卜姓,一是蒙古族,在清朝初期,蒙古族八旗博斯沁部落中的博斯沁氏、巴遜氏等都改姓為卜或者戴。還有回族在明朝時期改為卜姓的,當時蒲壽庚因為導元傾宋而被明太祖報復,最終蒲姓氏族害怕被牽連,於是便改為同音的「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