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中國抗戰勝利71周年作文
2024-07-14 09:02:46
一切探索救國救民的先輩們是中國的脊梁,偉大的抗戰英雄是中國的脊梁。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國抗戰勝利71周年作文,歡迎大家參考!
【中國抗戰勝利71周年作文1】
71年前,當中華人民最終奪取抗日戰爭的完全勝利,在歷史的星空定格成了永恆。雖然我們這代人沒有親身經歷過抗日戰爭那段中國人民最艱苦的日子,但僅從電影電視片中所看到那血雨腥風的畫面,我也禁不住淚流滿面了。
抗日戰爭是中國人民近百年來,第一次取得的反對帝國主義侵略戰爭的完全勝利。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及所有的人民武裝力量,在八年抗戰中,作戰12.5萬次,抗擊了侵華日軍的71%和偽軍的90%以上。消滅日,偽軍171.4萬人。至抗日戰爭結束,黨領導人民的軍隊主力,發展到120多萬人,民兵220萬人。解放區一億人口。歷史證明,中國共產黨和他領導的人民軍隊,愛國人民黨派,全國同胞和海外華僑,為抗日的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中國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得到了社會主義的蘇聯和同盟國英美及全世界的廣泛同情和支持。中國人民反對日本法西斯艱苦卓絕的鬥爭,也有力的支持了全世界的反法西斯戰爭。
有句名言說的好:寬恕,但不要忘記。一方面,在國家,民族乃至個人關係上,恩怨之事無處不在,如無寬恕之心,就會化成冤冤相報。另一方面,歷史的事實和歷史的教訓不能忘記。
歷史不會簡單重複,新的國際關係構架下,歇斯底裡的軍國主義再也沒有了市場。但同時我們也要看到,71多年前的戰爭離我們並不遠,當年日本法西斯之所以明目張胆,肆無忌憚地侵略中國,完全是因為中國國弱民窮,經濟落後,而今天,導致戰爭和災難的文化基因,利益驅動仍然存在,國人還需要提高警惕。
我想對同學和老師說:戰爭和報復不會為我們贏得尊重,發憤圖強,這才是我們慶祝勝利,銘記歷史的最好方式!
【中國抗戰勝利71周年作文2】
對於現在處於和平時期的我們,對於正在紀念抗戰勝利的我們,千萬不要忘記71年前的那段恥辱!
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了對中國的侵略戰爭,在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指導下,中國人民經過八年抗戰,終於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71年前,一名中國記者登陸剛剛投降的日本進行採訪,把他在日本的見聞和感受都記錄了下來,告誡中國人:所謂的投降在日本人看來只不過是臨時休戰而已。警鐘長鳴,71年後的今天重讀舊文,相信讀者心有戚焉……
從1937年到1945年,為了中華民族的獨立和富強,中國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終於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71周年,銘記烈士的鮮血,反思國家民族的未來。通過紀念,增強愛國之情和民族凝聚力,使中華民族不再受外敵欺辱,我們做得到!
今天,我們緬懷歷史,聽抗戰老兵講述抗戰的故事,做到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痛定思痛,奮勇前進。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
【中國抗戰勝利71周年作文3】
今天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1周年。9月初,國家公布了80處首批國家級抗戰紀念地、遺址名錄和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71年前,中國人民付出了巨大代價,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實現了中華民族的獨立。如今,我們在實現偉大復興的強國夢,在走向繁榮富強和小康生活的新徵程中,「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精神;萬眾一心、共御外侮的大局意識;百折不撓、愈挫愈奮的必勝信念;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仍然是我們實現新目標的重要力量,弘揚抗戰精神首要的是傳播抗戰文化和正能量。
大力宣傳抗戰文化,提振民族精神。抗戰文化是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是不當亡國奴的戰鬥精神寫照,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大刀向鬼子頭上砍去」,更有《八路軍軍歌》、《新四軍軍歌》等抗戰歌曲,還有《地道戰》《地雷戰》《血戰臺兒莊》《中國遠徵軍》《百團大戰》《浴血太行》等許多膾炙人口的抗戰影視作品,各地許多抗戰紀念碑、館及革命烈士墓址,更有著許多抗戰時期的文章、圖片、回憶、書籍等,都是抗戰文化的一部分。用抗戰文化武裝頭腦,讓人們知道只有勇於跟列強和侵略者作鬥爭,才能實現抗戰的勝利,屈膝投降、賣國求榮只能更加恥辱,是沒有好下場的。媒體應加大宣傳抗戰文化的力度,實事求是全面介紹抗戰歷史,既不要左也不要右。
積極保護抗戰文化,歷史告訴未來。滄海桑田,半個多世紀。許多歷史見證人已經作古,健在的也已是耄耋之年,搶救活文物十分重要,要象部隊的同志那樣,迅速請這些歷史見證人口述歷史。對於許多抗戰舊址要積極保護和維修,讓人們可以通過它們來看歷史思未來,不能讓他們被開發掉,包括鬼子的罪證。同時,還要積極推進抗戰文化的地名化,全國各地的抗戰路名少之又少,只有武漢和天津等城市集中多一些,西安、桂林、陽朔、淮北、鹹陽等地有「抗戰路」,唐山、蚌埠、湛江等地有抗戰的「勝利路」,北京三位著名抗日英烈命名張自忠、佟麟閣、趙登禹路。應當充分利用城市的特色和空間,能夠為抗戰地名留一席之地,可以將抗戰路及抗戰英烈名等變身路名,讓人們看到路名想到抗戰,想到英烈,想到珍惜。象南京可以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後側(茶亭東街西段)正在建設的抗戰勝利紀念館門前設置「抗戰路1號」,或在其他路段進行補設抗戰路及其他路名,包括抗戰英烈路名、抗戰戰役路名以及奮戰路、浴血路、戰略路、團結路、抗日路、勝利路、中堅路、合作路、不屈路、英烈路、反法西斯路、和平路等等。象南京菊花臺公園可改為或增名「外交九烈士公園」,拉貝故居邊上可局部改為「拉貝故居路」,抗日航空烈士墓前的道路可部分改為「抗航英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