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蜂劑的製備方法與流程
2024-03-03 15:16:15 1
本發明涉及一種產品,具體是一種專門用於收捕中華蜜蜂(包括西方蜜蜂)分出蜂群的收蜂產品。
背景技術:
蜜蜂是帶翅膀的媒人,蜜蜂在有花植物上採集花蜜的同時傳花授粉,是自然中最重要的授粉昆蟲,因此養蜂被譽為「農業之翼」,是現代農業授粉的載體和重要組成部分。蜜蜂授粉所產生的價值是養蜂生產蜂產品價值的100多倍。發展養蜂,不僅能為人類提供營養豐富、綠色天然的蜂產品,提高人民生活和健康水平;通過蜜蜂巧奪天工的採集授粉過程,促進農業增產節支,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而且能夠進一步改善生態環境,產生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中華蜜蜂,簡稱中蜂,是我國獨有的一個蜂種。然而中蜂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為適應自然環境的變化,形成了分蜂的生物學特性。因此,養殖中蜂難免就會發生自然分蜂,分蜂是中華蜜蜂種群增加、蜂場擴大的主要途徑,收捕分出蜂群是養殖中蜂最常見、也最為重要的主要工作。收蜂劑是一種根據蜂群的營巢材料、生活需要和環境,利用蜂巢內的氣味效應、群內物質生產的專門吸引分出蜂群定向集結成團的誘導收蜂產品,具有很高的使用價值和經濟效益。收蜂劑是養蜂生產中最重要的生產用品之一,用量十分巨大。
甘肅省目前飼養中蜂18萬多群,無論是活框飼養還是老法養殖的蜂群,每年的春末夏初或秋季蜂群春繁和秋繁達到一定群勢,都會發生1-2次分蜂性遷飛,以擴大蜂群種群數量。若不及時收捕就會損失一群蜜蜂,將損失200-300元的收入,間接損失生產收入400-600元。因此,收蜂成為了擴大蜂場規模、增加生產收入、出售蜂群的主要途徑和蜂場的主要工作。
傳統的收蜂方式是在分蜂季節放下一切工作,被動的等待分蜂團自然結集後收捕或採取圍追堵截的辦法迫使分出群在附近結團、上樹攀崖收捕。勞動強度大、危險性高、耗費大量人力和時間,也不可能收到所有分出的蜂群,收蜂效果差。最好的方法是人工分蜂,但其技術只有在活框養殖的蜂場,有較高養蜂技術的人員才可進行;對老法養蜂者只能收捕分出蜂群。因此,如何收蜂成為養蜂人員養中蜂的主要工作和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利用收蜂劑收蜂的方法,是根據蜜蜂蜂群的營巢環境和生存需要及築巢材料,利用蜂群的氣味效應,用群內物質生產的專門招引分出蜂群定向集結成團的誘導收蜂產品,是一種主動的定向性的收蜂方式,經實際檢驗收蜂效果顯著,具有很高的使用價值和經濟效益。
在長期的養蜂實踐中我們發現,蜜蜂分蜂是有一定規律的,一般是在分蜂季節的9:00-17:00,以11:00-16:00居多;分出蜂群在分蜂過程中有暫時歇息結團等待偵察蜂引導飛往營巢地的生物學特性,為分出群的收捕提供了時間和方便;同時分出群有尋找老巢營巢和在較為隱蔽的大樹、灌叢、懸崖、屋簷 等處結團歇息的特點,特別是有分出群結過團的地點,另一分出群更容易再次結團歇息。分析其原因是:蜜蜂蜂群的群味在起作用,故有養蜂不用種,只要勤做桶的說法。本收蜂劑的發明正是根據蜜蜂的群味原理,利用蜂群內的巢脾、蜂蜜、蜂體以及繭衣等群內物質製作成收蜂劑,提前在分出群易於結團歇息地噴塗,吸引分出群定向投入結團而收捕,分出蜂群結團地點明確固定;若採用在收蜂籠或蜂箱內噴塗收蜂劑的方法,招引分出群定向來投,則收蜂方便、方法簡單、經濟實用,有很好的實用價值和經濟效益。
富有經驗的養蜂者有其豐富的收蜂經驗,往往在蜜蜂出入飛行路線附近、分出群易於結團歇腳的地方懸掛收塗有蜂蜜的蜂籠、放置蜂箱或搭建蜜蜂停留臺,用於收蜂,若結合收蜂劑的應用,則收蜂效果更加明顯良好。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養殖中蜂過程中分出蜂群的收捕問題,根據中蜂的生物學特性,分蜂的時期、時間、結團地點等特點,結合本人長期從事中蜂養殖與收蜂的經驗,利用蜜蜂蜂群間的群味效應原理,採用蜂群內物質,研製成本專利產品——收蜂劑,用於蜜蜂分出蜂群以及野生蜂群的收捕,達到收捕蜂群、節省人力、時間,安全、事故少,增加養蜂收入目的,取得高效低耗的良好效果。
無論是中蜂還是意蜂、是家養還是野生蜂群,都選擇自然或人工提供的巢穴或蜂箱進行營巢生活,採集花蜜、花粉釀造蜂蜜、蜂糧,分泌王漿哺育蜂兒、飼餵蜂王,泌蠟造脾,其採集食物來源相同,因此蜂群的群味基本是相同的,都是由蜂蜜、花粉、蜜蜂等組成的混合群味,不同蜂群之間的氣味都有相互吸引作用。這是收蜂劑的原理所在。但不同蜂群由於採集的具體花種組成各不一致,因此,不同蜂群之間的氣味又有所差異,在蜜源較少的時期十分明顯。這是蜂群在缺蜜期加強守衛的根本原因。了解這些因素,求同存異,是研發收蜂劑的思路和切入點。該產品製作材料全部來自蜂巢內部,來源廣泛,製作設備簡易、方法簡單,一學就會,易於推廣。
收蜂劑的基本配方為:老巢脾70%、蜂蜜15%、花粉10%、蜂屍2%、繭衣3%。
製做步驟與方法為:①普通老巢脾+適量水、蜂屍煮沸→溶化後→加入蜂蜜、花粉→過濾雜質→製成粘稠狀的收蜂劑。②選擇含有花粉、蜂蜜以及育過蜂兒的老巢脾→加入適量水份→溶化後→過濾雜質→製成粘稠狀的收蜂劑。
收蜂劑的基本配方可根據巢脾的使用年限進行適度調節:低於2年的,配方調整為老巢脾75%、蜂蜜13%、花粉7%、蜂屍2%、繭衣3%;2年至4年的,按基本配方製作;4年以上的,配方調整為老巢脾65%、蜂蜜17%、花粉13%、蜂屍2%、繭衣3%。
使用應注意事項:在蜜蜂分蜂時節,選擇適合蜜蜂易於歇腳結團、營巢的地點或蜜蜂的飛行路線、蜜源地等處,噴塗收蜂劑於收蜂籠、蜂巢、蜂箱內,以有較濃鬱的蜂味為宜,吸引分出蜂群投入結團。只能在本場附近或離其它家養蜜蜂較遠的地方實施。注意要塗抹在蜂籠、蜂箱等收蜂器具的內部,以均勻而不滴漏為宜,不宜過多。
用收蜂劑誘導收蜂是中蜂養殖技術的創新,目前尚未有報導,屬於新發明,故申請發明專利。
本產品與現有技術相比其顯著效果
應用收蜂劑收蜂徹底改變了傳統的守株待兔被動的收蜂方式,使分出蜜蜂在收蜂劑的氣味誘導下優先選擇在我們事先噴塗在收蜂劑的地方定點結團營巢,方法簡單、使用方便,收蜂效果顯著,並且經濟安全、節約人力和時間,提高收蜂效率,減少損失、增加收益。
該產品是採用蜂群內天然的蜂巢(蜂蠟)、蜂蜜、蜂花粉、蜂屍、繭衣等經過科學配比組合形成粘稠狀膏劑。本產品充分利用蜂群內老舊巢脾濃鬱而純正的天然氣味、配合蜂蜜、蜂花粉、繭衣等多種群內物質的氣味效應,研製出低成本、對蜜蜂及蜂產品無毒害、無汙染,又有強大招引作用的收蜂產品。
具體實施例
經過2011~2013年連續三年在天水市麥積區、隴南市徽縣、甘南州舟曲縣中蜂分蜂季節與傳統的收蜂方法對比檢驗證實:傳統的收蜂方法是盲目而被動的,隨著分蜂團在大樹等處結團後,再上樹用收蜂籠收穫,蜜蜂經過結團又催蜂入籠的兩次結團,費工費時、稍有不慎蜜蜂就會飛往他處,不但勞而無獲,又存在安全隱患。而塗抹收蜂劑的蜂籠、蜂箱等收蜂器具對分蜂團有強大的吸引力,蜜蜂十分喜愛,容易招引蜜蜂結團,是傳統收蜂方法收蜂效果的10倍。與人工分蜂相比較,不需要較高的技術水平和含量,只要會收蜂就能應用本產品收蜂,沒有技術障礙,易於推廣應用;使用本產品具有定向收蜂、蜜蜂結團速度快、收蜂時間短的特點,又有節省人力、時間,勞動強度小,安全、收蜂效果達到95%以上的優勢,能夠輕鬆收穫蜜蜂,深受養蜂人員的歡迎。該產品具有新穎性、獨創性,便於在養蜂生產中廣泛使用,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甘肅現有中蜂18萬多群,每年的春末夏初或秋季蜂群春繁和秋繁達到一定群勢,都會發生1-2次分蜂性遷飛,若不及時收捕就會損失1群蜜蜂,直接損失200-300元的蜂群收入,間接損失生產收入400-600元。推廣應用本產品收蜂,既能擴大蜂場規模、節約購蜂支出,又能增加生產收入、出售蜂種增加養蜂收入。若在全省範圍內全面應用,可實現增加收入1.08~1.62億元,經濟效益潛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