鮭科魚類受精卵孵化器的製作方法
2024-03-28 17:31:05 2
專利名稱:鮭科魚類受精卵孵化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魚類受精卵孵化器。
背景技術:
鮭科魚類具有肉質細嫩、營養豐富、可食部分大、無肌間刺、易於加工等特點,最重 要的是肌肉中蛋白含量高,並且含有大量的不飽和脂肪酸,是我國乃至世界上重要的高品 質蛋白質和營養物質的來源之一。鮭科魚類大多數為冷水性魚類常年生活水溫在20°C以 下,我國主要鮭科魚類的養殖品種為引進種,例如虹鱒、金鱒、大西洋鮭和白斑紅點鮭等,鮭 科魚類卵為沉性無粘性卵,卵膜較厚卵黃含量較多,胚盤較小,成熟卵為橙黃色。由於鮭科 魚類受精卵到發眼卵階段水溫較低和歷時較長,因此極易滋生水黴,導致死亡率增高。目前國內鮭科魚類受精卵的孵化設施,多借鑑國外的一些老式孵化器(見圖2), 現有的老式孵化器過水麵積小、受精卵在老式孵化器內極易產生不過水死角,導致受精卵 在水中滋生水黴菌,受精卵的成活率低。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為解決現有的老式孵化器過水麵積小、受精卵在老式孵化器內極易產 生不過水死角,導致受精卵在水中滋生水黴菌,受精卵的成活率低的問題,進而提供了一種 鮭科魚類受精卵孵化器。本實用新型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採取的技術方案是本實用新型的鮭科魚類受 精卵孵化器由外桶體、流水管和內桶體組成,所述外桶體和內桶體的外形均為圓臺形狀,所 述內桶體位於外桶體內的中部,所述內桶體的上端卡裝在外桶體的內壁上,外桶體的內側 壁與內桶體的外側壁之間形成環腔,所述內桶體的側壁與內桶體的桶底上均布開有多個通 孔,流水管的下端穿過內桶體的桶底位於外桶體桶底的上方。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的鮭科魚類受精卵孵化器在內桶體的 側壁與內桶體的桶底上均布開有多個通孔,與老式孵化器相比大大增加了過水麵積,具有 過水性好、水交換快等優點;本實用新型的受精卵孵化器內不易產生不過水死角,增加了發 眼卵在水體中交換的面積,有效抑制了水黴菌的滋生和蔓延,大大提高了鮭科魚類受精卵 孵化率,鮭科魚類受精卵孵化率由70%以下提高到85%以上,為鮭科魚類養殖提供了有力 保障。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孵化器的主視示意圖,圖2是老式孵化器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具體實施方式
一結合圖1說明,本實施方式的鮭科魚類受精卵孵化器由外桶體 1、流水管2和內桶體3組成,所述外桶體1和內桶體3的外形均為圓臺形狀,所述內桶體3位於外桶體1內的中部,所述內桶體3的上端卡裝在外桶體1的內壁上,外桶體1的內側壁 與內桶體3的外側壁之間形成環腔4,所述內桶體3的側壁與內桶體3的桶底上均布開有多 個通孔3-1,流水管2的下端穿過內桶體3的桶底位於外桶體1桶底的上方。
具體實施方式
二 結合圖1說明,本實施方式圓臺形的外桶體1的上端外徑大於下 端外徑。如此設計,有利於內桶3的固定,使內桶3和外桶1密封。其它組成與連接關係與 實施方式一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
三結合圖1說明,本實施方式圓臺形的內桶體3的上端外徑大於下 端外徑。如此設計,增加了魚卵魚流入水體接觸面積,保障良好的過水性,防止魚卵因缺氧 死亡。其它組成與連接關係與實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
四結合圖1說明,本實施方式通孔3-1為圓形通孔,通孔3-1的孔 徑為3mm。如此設計,鮭科魚類卵徑都在3mm以上,保證魚卵不會自通孔3-1露出。其它組 成與連接關係與實施方式三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
五結合圖1說明,本實施方式所述流水管2的內徑為3. 5cm。如此 設計,使水體自上部流入,再由下部流出,保證水流通暢。其它組成與連接關係與實施方式 四相同。工作過程將鮭科魚類受精卵放入內桶體3內,通過流水管2向外桶體1的底部注水,外桶體 1內注滿水後繼續通過流水管2向外桶體1內注水使外桶體1內的水溢出,直至鮭科魚類受 精卵孵化完畢。
權利要求1.一種鮭科魚類受精卵孵化器,所述受精卵孵化器由外桶體(1)、流水管( 和內桶體 ⑶組成,所述外桶體⑴和內桶體⑶的外形均為圓臺形狀,其特徵在於所述內桶體⑶ 位於外桶體(1)內的中部,所述內桶體(3)的上端卡裝在外桶體(1)的內壁上,外桶體(1) 的內側壁與內桶體⑶的外側壁之間形成環腔G),所述內桶體⑶的側壁與內桶體⑶的 桶底上均布開有多個通孔(3-1),流水管(2)的下端穿過內桶體(3)的桶底位於外桶體(1) 桶底的上方。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鮭科魚類受精卵孵化器,其特徵在於圓臺形的外桶體(1) 的上端外徑大於下端外徑。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鮭科魚類受精卵孵化器,其特徵在於圓臺形的內桶體 (3)的上端外徑大於下端外徑。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鮭科魚類受精卵孵化器,其特徵在於通孔(3-1)為圓形通 孔,通孔(3-1)的孔徑為3mm。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鮭科魚類受精卵孵化器,其特徵在於所述流水管O)的內 徑為3. 5cm。
專利摘要鮭科魚類受精卵孵化器,它涉及一種孵化器。本實用新型解決了現有的老式孵化器過水麵積小、受精卵在老式孵化器內極易產生不過水死角,導致受精卵在水中滋生水黴菌,受精卵的成活率低的問題。所述內桶體位於外桶體內的中部,所述內桶體的上端卡裝在外桶體的內壁上,外桶體的內側壁與內桶體的外側壁之間形成環腔,所述內桶體的側壁與內桶體的桶底上均布開有多個通孔,流水管的下端穿過內桶體的桶底位於外桶體桶底的上方。本實用新型的受精卵孵化器內不易產生不過水死角,增加了發眼卵在水體中交換的面積,有效抑制了水黴菌的滋生和蔓延,大大提高了鮭科魚類受精卵孵化率。
文檔編號A01K61/00GK201905143SQ201020683990
公開日2011年7月27日 申請日期2010年12月28日 優先權日2010年12月28日
發明者張永泉, 戶國, 王炳謙, 谷偉 申請人: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黑龍江水產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