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的陶瓷磚底部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4-02-28 19:16:15 1
專利名稱:新型的陶瓷磚底部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陶瓷技術,特別是一種新型的陶瓷磚底部結構。
背景技術:
陶瓷磚的底部都設有若干條凸起的底筋,可粘附氧化鋁底漿,以避免燒制時陶瓷磚底面與輥棒發生粘連,但現有陶瓷磚的每兩條底筋之間,一般都是底部水平的凹槽,這樣,陶瓷磚與水泥或粘磚膠之間,只是面對面的緊貼式粘連,使得陶瓷磚對安裝面的吸附不太緊固,有時會導致陶瓷磚脫落的現象,另外,現有的陶瓷磚底筋都為比較寬的條狀,使得陶瓷磚成品的底筋上,往往還粘附有較多的氧化鋁底漿,影響了陶瓷磚與水泥或粘磚膠之間的粘連效果,這些都有待改進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新型的陶瓷磚底部結構,能大大增強陶瓷磚對安裝面的吸附強度,有利於較大地提高施工質量。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提供一種新型的陶瓷磚底部結構,陶瓷磚底部設有若干條凸起的底筋,所有底筋相互平行,每條底筋均為線狀細筋,每兩條底筋之間,均設有若干個排成一行的凹環,每個凹環的中心為凸柱,凸柱的高度與凹環的高度相同,同行的相鄰兩個凹環之間均留有空隙,所有空隙部位上緊靠兩邊所圍的兩條底筋處,均設有兩個相對的半圓凹位。如上所述的新型的陶瓷磚底部結構,凹環的底部直徑,大於凹環的表面直徑。採用上述結構的新型的陶瓷磚底部結構,由於設置了若干凹環與半圓凹位,陶瓷磚底部與水泥或粘磚膠的接觸面積增大,能使陶瓷磚與水泥或粘磚膠之間,形成扣入式的高強度粘連,且每條底筋均為線狀細筋,陶瓷磚成品的底筋粘附的氧化鋁底漿較少,這些都能大大增強陶瓷磚對安裝面的吸附強度,有利於較大地提高施工質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圖I為所述實用新型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
圖1,提供一種新型的陶瓷磚底部結構,陶瓷磚底部設有若干條凸起的底筋1,這裡以三條底筋I為例,所有底筋I相互平行,每條底筋I均為線狀細筋,每兩條底筋I之間,均設有若干個排成一行的凹環2,每個凹環2的中心為凸柱3,凸柱3的高度與凹環2的高度相同,同行的相鄰兩個凹環2之間均留有空隙,所有空隙部位上緊靠兩邊所圍的兩條底筋I處,均設有兩個相對的半圓凹位4。凹環2的底部直徑,大於凹環2的表面直徑,具體可設為大10-30個絲(I絲=O. 01毫米)。施工時,水泥或粘磚膠進入所有的凹環2與半圓凹位4內,陶瓷磚底部與水泥或粘磚膠的接觸面積增大,與現有陶瓷磚底部的水平凹槽相比,能增大約20%的接觸面積,且由於凹環2的底部直徑大於凹環2的表面直徑,水泥或粘磚膠實際上是被「嵌入」在凹環2之內,從而能使陶瓷磚與水泥或粘磚膠之間,形成扣入式的高強度粘連,而且,由於每條底筋I均為線狀細筋,陶瓷磚成品的底筋I粘附的氧化鋁底漿較少,對陶瓷磚與水泥或粘磚膠之間的粘連效果影響甚微,這些都能大大增強陶瓷磚對安裝面的吸附強度,有效防止陶瓷磚脫落,有利於較大地提高施工質量。上述實施例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凡與本實用新型類似的結構及所作的等 效變化,均應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疇。
權利要求1.一種新型的陶瓷磚底部結構,陶瓷磚底部設有若干條凸起的底筋(I),所有底筋(I)相互平行,其特徵在於每條底筋(I)均為線狀細筋,每兩條底筋(I)之間,均設有若干個排成一行的凹環(2),每個凹環(2)的中心為凸柱(3),凸柱(3)的高度與凹環(2)的高度相同,同行的相鄰兩個凹環(2)之間均留有空隙,所有空隙部位上緊靠兩邊所圍的兩條底筋(I)處,均設有兩個相對的半圓凹位(4)。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的陶瓷磚底部結構,其特徵在於凹環(2)的底部直徑,大於凹環(2)的表面直徑。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的陶瓷磚底部結構,陶瓷磚底部設有若干條凸起的底筋,所有底筋相互平行,每條底筋均為線狀細筋,每兩條底筋之間,均設有若干個排成一行的凹環,每個凹環的中心為凸柱,凸柱的高度與凹環的高度相同,同行的相鄰兩個凹環之間均留有空隙,所有空隙部位上緊靠兩邊所圍的兩條底筋處,均設有兩個相對的半圓凹位。上述結構由於設置了若干凹環與半圓凹位,陶瓷磚底部與水泥或粘磚膠的接觸面積增大,能使陶瓷磚與水泥或粘磚膠之間,形成扣入式的高強度粘連,且每條底筋均為線狀細筋,陶瓷磚成品的底筋粘附的氧化鋁底漿較少,這些都能大大增強陶瓷磚對安裝面的吸附強度,有利於較大地提高施工質量。
文檔編號E04F13/14GK202718339SQ201220343520
公開日2013年2月6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16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16日
發明者鍾志城 申請人:鍾志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