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幹熄焦電動閘門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4-04-03 21:52:05 1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動閘門,是一種幹熄焦電動閘門裝置。
背景技術:
幹熄焦電動閘門在正常使用的情況下,電動閘門處於打開狀態,在檢修或焦炭排出時關閉閘門切斷幹熄爐底部流出的焦炭。這種結構的電動閘門雖然具有使用方便、結果簡單等優點,但是,它仍存在許多不足:這種結構的閘門正常正常使用1-2年後開始出現閘門不能正常開關、焦炭夾擠、閘板變形等現象,使閘門的維修量較大,並且維修時間較長,經常影響正常生產。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幹熄焦電動閘門裝置,它能夠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它通過改變現有閘門的結構減少故障,延長閘門的使用壽命。
本實用新型為實現上述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一種幹熄焦電動閘門裝置,包括殼體3,殼體3內安裝第一傳動杆2和第二傳動杆9,第一傳動杆2一端與第一驅動裝置1連接,第一傳動杆2另一端與第一閘板6連接,第二傳動杆9一端與第二驅動裝置8連接,第二傳動杆9另一端與第二閘板11連接,第一閘板6底面位於第一組導向輥輪4上,第二閘板底面位於第二組導向輥輪10上,第一組導向輥輪4和第二組導向輥輪10分別安裝在殼體3上。第一組導向輥輪4和第二組導向輥輪10分別為6-12個,第一閘板6底面兩側分別安裝兩組第一組導向輥輪4,第二閘板9底面兩側分別安裝第二組導向輥輪10。第一閘板6水平方向右端面的兩側分別設置第一斜面12和第二斜面13。第二閘板9水平方向左端面的兩側分別設置第三斜面16和第四斜面17。第一閘板6水平方向右端面的底表面設置第五斜面14,第一閘板6水平方向右端面的上表面設置第六斜面15,第五斜面14的傾斜角度大於第六斜面15的傾斜角度。第二閘板11水平方向左端面的底表面設置第七斜面18,第二閘板11水平方向左端面的上表面設置第八斜面19,第七斜面18的傾斜角度大於第八斜面19的傾斜角度。第一閘板6的左端安裝第一連杆20,底一連杆20與第一插板21連接,第一插板21上開設第一插槽22,第一插板21上開設第一銷孔22。第一組導向輥輪4和第二組導向輥輪9中的每個導向輥輪一側均設置輪緣23,每個導向輥輪另一側為平面,輪緣23位於第一閘板6或第二閘板9外側。第一傳動杆2右端設置凸塊28,第一閘板6左端安裝第一插板21,第一插板21上開設第一插槽22,第一傳動杆2右端凸塊28插入第一插槽22內,銷軸29穿過銷孔固定第一傳動杆2和第一閘板6。第二閘板11右端安裝第二連杆24,第二連杆24與第二插板25連接,第二插板25上開設第二插槽26,第二插板25上開設第二銷孔27。
本實用新型通過改變閘板等結構,徹底避免了閘門啟閉時易夾擠焦炭的現象,並同時解決了閘板易變形的不足,延長了閘門的使用壽命,使用壽命比現有閘門的壽命提高了3-5倍,閘門的檢修量大幅減少等。
附圖說明
附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附圖2是圖1的A向結構示意圖;附圖3是圖1中第一閘板6與導向輥輪的位置圖,附圖4是圖1中第一閘板6逆時針轉動90º放大結構示意圖;附圖5是圖4中B-B結構示意圖;附圖6是圖1中第二閘板11的順時針轉動90 º放大結構示意圖;附圖7是圖6的C-C結構示意圖;圖8是第一傳動杆2與第一閘板6的連接結構放大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對照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圖中3是殼體,殼體3內安裝第一傳動杆2和第二傳動杆9,第一傳動杆2一端與第一驅動裝置1連接,第一傳動杆2另一端與第一閘板6連接,第二傳動杆9一端與第二驅動裝置8連接,第二傳動杆9另一端與第二閘板11連接,第一閘板6底面位於第一組導向輥輪4上,第二閘板底面位於第二組導向輥輪10上,第一組導向輥輪4和第二組導向輥輪10分別安裝在殼體3上。本實用新型上述結構使閘板實現左右兩側移動,驅動機構分別拉制兩個傳動杆,所述第一傳動杆2、第二傳動杆8是螺杆。當兩側閘板移動關閉閘門時,能夠調節任一側閘板避免夾擠焦炭並使閘板不產生變更。所述第一驅動裝置1和第二驅動裝置8為公知技術,通常採用機構驅動,例如:電機、減速器等。
第一組導向輥輪4和第二組導向輥輪10分別為6-12個,第一閘板6底面兩側分別安裝兩組第一組導向輥輪4,第二閘板9底面兩側分別安裝第二組導向輥輪10。
本實用新型所述第一閘板6水平方向右端面的兩側分別設置第一斜面12和第二斜面13。第二閘板9水平方向左端面的兩側分別設置第三斜面16和第四斜面17。上述結構可避免第一閘板6第二閘板9運行時出現的卡阻現象,可進一步減少閘板與導向輥輪間的運行阻力。
所述的第一閘板6水平方向右端面的底表面設置第五斜面14,第一閘板6水平方向右端面的上表面設置第六斜面15,第五斜面14的傾斜角度大於第六斜面15的傾斜角度。第二閘板11水平方向左端面的底表面設置第七斜面18,第二閘板11水平方向左端面的上表面設置第八斜面19,第七斜面18的傾斜角度大於第八斜面19的傾斜角度。上述結構可實現兩閘板關閉時的運行無卡阻現象,並可進一步減少運行阻力。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進一步方案是:第一閘板6的左端安裝第一連杆20,第一連杆20與第一插板21連接,第一插板21上開設第一插槽22,第一插板21上開設第一銷孔22。這是優先的閘板與傳動軸的連結結構。
所述的第一組導向輥輪4和第二組導向輥輪9中的每個導向輥輪一側均設置輪緣23,每個導向輥輪另一側為平面,輪緣23位於第一閘板6或第二閘板9外側。上述結構實現了兩閘板側導向,使兩個閘板運行時側面的阻力為滾動摩擦,減少了兩閘板的運行阻力。
本實用新型傳動杆與閘板的連接採用的優先結構是:第一傳動杆2右端開設通孔,第一閘板6左端安裝第一插板21,第一插板21上開設第一插槽22,第一傳動杆2右端插入第一插槽22內,銷軸29穿過通孔固定第一傳動杆2和第一閘板6。
本實用新型優先的結構是:第二閘板11右端安裝第二連杆24,第二連杆24與第二插板25連接,第二插板25上開設第二插槽26,第二插板25上開設第二銷孔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