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自動排放式淨化槽的製作方法
2024-03-27 13:26:05 2

本發明涉及一種自動排放式淨化槽,屬於淨化設備領域。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經濟和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工業汙染源達標排放後,生活汙水處理系統的建設已為各級政府所重視。集中式汙水處理場具有建設和運營成本低、自動控制和管理簡便等特點,國家提供了大量低息或無息國債資金予以支持。近年來,隨著湖泊河流富營養化問題越來越嚴重,分散汙染源的治理已迫在眉睫。淨化槽,是一種小型生活汙水處理裝置。用於分散型生活汙水或者類似生活汙水的處理。汙水進入淨化槽後,沉澱分離槽進行預處理,去除比重較大的顆粒及懸浮物,提高汙水的可生化性;預過濾槽內裝有填料,在填料上的厭氧生物膜的作用下,去除可溶性有機物;曝氣槽集曝氣,高濾速,截留懸浮物和定期反衝洗為一體。沉澱槽溢水堰設置了消毒裝置,對出水進行消毒處理。
傳統的淨化裝置雖然能夠滿足其使用需求,但是不能把過濾後的廢渣進行排除,容易造成堵塞,影響正常流通,造成工作效率降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針對傳統的淨化裝置雖然能夠滿足其使用需求,但是不能把過 濾後的廢渣進行排除,容易造成堵塞,影響正常流通,造成工作效率降低的問題,設計了一種自動排放式淨化槽。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取的技術方案是:
該一種自動排放式淨化槽,其結構包括:廢水區、一級開關閥、沉澱區、螺旋軸、排出口、收納盒、過濾板、淨水區、二級開關閥;廢水區、沉澱區和淨水區相通,所述廢水區通過一級開關閥控制水流流入,所述沉澱區的底部左側邊緣位置設有容納排出口的圓形孔,所述螺旋軸通過焊接固定在沉澱區的內壁上,所述排出口通過焊接固定在沉澱區底部邊緣位置的左側容納排出口的圓形孔內,所述收納盒置於與排出口相對應的位置,所述過濾板設在淨水區的右埠,所述二級開關閥控制水流流出。
所述沉澱區的底部左側邊緣位置設有容納排出口的圓形孔直徑大於排出口的截面直徑。
所述廢水區、沉澱區和淨水區呈T型結構設計。
所述廢水區和淨水區為水平排列,所述廢水區和淨水區的截面直徑相同。
所述一級開關閥和二級開關閥的外觀形狀和大小相同。
本發明有如下優點:
1.本發明新穎獨特,藉助自動排廢的設計結構,很好的滿足了其使用需求,解決了傳統的淨化裝置不能把過濾後的廢渣進行排除,容易造成堵塞,影響正常流通,造成工作效率降低的問題,防止堵塞,提高工作效率。
2.本發明結構簡單,易操作,製作方便,部件材質價格低廉,工藝性好,製作成本低,應用性廣。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整體結構圖。
圖中:1廢水區、2一級開關閥、3沉澱區、4螺旋軸、5排出口、6收納盒、7過濾板、8淨水區、9二級開關閥。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一種自動排放式淨化槽,其結構包括:廢水區1、一級開關閥2、沉澱區3、螺旋軸4、排出口5、收納盒6、過濾板7、淨水區8、二級開關閥9;廢水區1、沉澱區3和淨水區8相通,所述廢水區1通過一級開關閥2控制水流流入,所述沉澱區3的底部左側邊緣位置設有容納排出口5的圓形孔,所述螺旋軸4通過焊接固定在沉澱區3的內壁上,所述排出口5通過焊接固定在沉澱區3底部邊緣位置的左側容納排出口5的圓形孔內,所述收納盒6置於與排出口5相對應的位置,所述過濾板7設在淨水區8的右埠,所述二級開關閥9控制水流流出,所述沉澱區3的底部左側邊緣位置設有容納排出口5的 圓形孔直徑大於排出口5的截面直徑,所述廢水區1、沉澱區3和淨水區8呈T型結構設計,所述廢水區1和淨水區8為水平排列,所述廢水區1和淨水區8的截面直徑相同,所述一級開關閥2和二級開關閥9的外觀形狀和大小相同。
本實施例所描述的一種自動排放式淨化槽,使用時打開一級開關閥2和二級開關閥9,廢水流經沉澱區3,通過過濾板7進入淨水區8,由此循環往復,沉澱區3積累的沉澱物越來越多,即可通過螺旋軸4進行定期清理即可,本發明新穎獨特,藉助自動排廢的設計結構,很好的滿足了其使用需求,解決了傳統的淨化裝置不能把過濾後的廢渣進行排除,容易造成堵塞,影響正常流通,造成工作效率降低的問題,防止堵塞,提高工作效率,本發明結構簡單,易操作,製作方便,部件材質價格低廉,工藝性好,製作成本低,應用性廣。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範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都應涵蓋在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