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芽孢桿菌發酵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8-07 00:31:26 2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芽孢桿菌發酵裝置,屬於微生物發酵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芽孢桿菌是一群好氧或兼性厭氧、產芽孢的G+桿菌的總稱,芽孢桿菌發酵時,從發酵罐底部通入大量無菌空氣,再加上微生物繁殖過程中產生的大量氣體以及發酵液中的糖、蛋白質等物質的存在,會使培養過程中產生大量泡沫,這些泡沫如不能及時消除,會影響菌種的正常生長、甚至會冒頂造成染菌。
芽孢桿菌發酵必須保證合適的氧溶量,一般通過通氧和攪拌來實現,攪拌存在死角,發酵罐較大時,底部的溶氧量無法保證。芽孢桿菌發酵還必須保持合適的溫度,傳統的溫度控制方法一般是在發酵罐內安裝電加熱裝置,升溫,這種方式容易局部過熱殺死芽孢桿菌,採用冷卻套來冷卻,在內罐的外壁上安裝冷卻盤管來降溫冷卻,這種冷卻方式冷卻時由外而內,導致發酵罐內存在溫度梯度。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芽孢桿菌發酵裝置,它可以在發酵過程中消除泡沫,並且保證溶氧量,冷卻效率高,發酵罐內溫度環境均勻。
本實用新型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芽孢桿菌發酵裝置,包括內罐、外罐、攪拌器、循環泵,內罐與外罐之間形成冷卻腔夾層,內罐內安裝攪拌器,攪拌器由攪拌槳和攪拌軸構成,攪拌槳包括均勻固定在攪拌軸上的第一槳葉、第二槳葉、第三槳葉、第四槳葉、第五槳葉、第六槳葉,所述攪拌軸和攪拌槳內均設有水循環通道,所述內罐底部連接卸料管,卸料管設有卸料閥,卸料管連接循環管,循環管安裝有循環閥,循環管連接循環泵,循環泵的出口管通向內罐頂部,在內罐頂部安裝過濾網罩,循環泵的出口管通向過濾網罩隔成的過濾室。
進一步優選,攪拌軸為中空的,內部通過隔板分成一個進水通道和一個回水通道。
進一步優選,水循環路徑為:從攪拌軸的進水通道進入,流經第一槳葉的進水通道,從第一槳葉的回水通道回流至攪拌軸,然後流經第二槳葉,再回流至攪拌軸,然後流經第三槳葉,再回流至攪拌軸,然後流經第四槳葉,再回流至攪拌軸,然後流經第五槳葉,在回流至攪拌軸,然後流經第六槳葉,再回流至攪拌軸,自攪拌軸的回水通道留出。
進一步優選,所述攪拌軸的進水通道連接一個三通閥,三通閥連接一個熱水管和一個冷水管,所述內罐內安裝溫度傳感器。
所述冷卻腔夾層的底部設有冷卻介質入口,頂部設有冷卻介質出口。
所述攪拌軸上安裝第一齒輪,攪拌電機的輸出軸上安裝第二齒輪,第一齒輪與第二齒輪嚙合。
在攪拌軸上固定安裝破泡杆,破泡杆上均勻分布破泡針。所述破泡杆與液面齊平。
包括取樣器,取樣器包括一個三通管,三通管的第一支管連通內罐底部並安裝第一取樣器閥門,三通管的第二支管連通蒸汽管並安裝第二取樣器閥門,三通管的第三支管連通接樣器並安裝第三取樣器閥門。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效果:冷卻效率高,溫度均勻,攪拌器可用作冷卻和加熱部件,加熱、冷卻均勻,不會傷害芽孢桿菌,並且可消除泡沫,保證溶氧量,不存在攪拌死角,適於好氧型芽孢桿菌繁殖。
附圖說明
圖1是實施例1的示意圖。
圖2是攪拌軸示意圖。
圖3是水循環路徑示意圖。
圖4是取樣器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便於理解,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進一步詳細闡明本實用新型。
如圖1所示,一種芽孢桿菌發酵裝置,包括內罐1、外罐2、攪拌器5、循環泵4,內罐1與外罐2之間形成冷卻腔夾層,所述冷卻腔夾層的底部設有冷卻介質入口124,頂部設有冷卻介質出口128。內罐1內安裝攪拌器5,攪拌器5 由攪拌槳和攪拌軸51構成,攪拌槳包括均勻固定在攪拌軸51上的第一槳葉52、第二槳葉53、第三槳葉54、第四槳葉55、第五槳葉56、第六槳葉57,所述攪拌軸51和攪拌槳內均設有水循環通道,如圖2所示,攪拌軸為中空的,內部通過隔板分成一個進水通道和一個回水通道,如圖3所示,水循環路徑為:從攪拌軸51的進水通道進入,流經第一槳葉52的進水通道,從第一槳葉52的回水通道回流至攪拌軸51,然後流經第二槳葉53,再回流至攪拌軸51,然後流經第三槳葉54,再回流至攪拌軸51,然後流經第四槳葉55,再回流至攪拌軸51,然後流經第五槳葉56,在回流至攪拌軸51,然後流經第六槳葉57,再回流至攪拌軸 51,自攪拌軸51的回水通道留出。所述攪拌軸51的進水通道連接一個三通閥,三通閥連接一個熱水管和一個冷水管,所述內罐1內安裝溫度傳感器,根據測得的溫度,如果需要降溫則通入向攪拌器5通入冷卻水,需要加熱則通入熱水。加熱過程中,攪拌器是運動的,不會局部過熱,並且冷卻或加熱效果均勻。為了提高熱傳導效果,所述攪拌槳上設有螺旋鰭片。
所述攪拌軸51上安裝第一齒輪10,攪拌電機9的輸出軸上安裝第二齒輪 11,第一齒輪10與第二齒輪11嚙合。通過攪拌電機9驅動攪拌器5轉動。
因為發酵過程中會產生泡沫,所以在攪拌軸51上固定安裝破泡杆6,破泡杆6上均勻分布破泡針。所述破泡杆6與液面齊平。
為了使的罐內氧溶量達標,以滿足芽胞桿菌繁殖,內罐2的頂部連接供氧氣裝置8,所述供氧氣裝置8可以是氧氣瓶,開設適當的流量大小向罐內供氧氣。
所述內罐1底部連接卸料管125,卸料管125設有卸料閥126,卸料管125 連接循環管3,循環管3安裝有循環閥127,循環管3連接循環泵4,循環泵4 的出口管通向內罐2頂部,在內罐1頂部安裝過濾網罩7,循環泵4的出口管通向過濾網罩5隔成的過濾室。通過循環管3和循環泵4使料液循環,解決了罐底攪拌不均勻的問題。並通過過濾網罩7可以過濾雜質,料液經過過濾網罩7下漏到罐內,可以增加與氧氣接觸的面積,有助於料液溶氧,促進芽孢桿菌生長。
進一步的,包括取樣器12,如圖4所示,取樣器12包括一個三通管,三通管的第一支管連通內罐2底部並安裝第一取樣器閥門123,三通管的第二支管連通蒸汽管並安裝第二取樣器閥門121,三通管的第三支管連通接樣器並安裝第三取樣器閥門122。取樣前,第一取樣器閥門123是關閉的,打開第二取樣器閥門 121和第三取樣器閥門122,向取樣器12內通入蒸汽消毒,防止雜菌感染,消毒後,關閉第二取樣器閥門121和第三取樣器閥門122,打開第一取樣器閥門123,料液流入取樣器12內,然後關閉第一取樣器閥門123,最後打開第三取樣器閥門122,得到樣品。採用這樣的取樣方式,樣品不會汙染,且不會汙染髮酵罐,而且取樣量合適,不會過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