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自冷高壓直流馬達的製作方法
2024-03-09 16:44:15 1

本實用新型涉及馬達領域技術,尤其是指一種自冷高壓直流馬達。
背景技術:
馬達,又稱電機,是一種動力輸出裝置,為外部提供動力,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對電機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體積小、重量輕、溫升低、成本低等都成了基本的要求。當前市面上大部份的馬達內部增加冷卻風葉都是加裝在轉子軸上,馬達運行時,由軸芯帶動風葉為馬達內部提供冷卻風力。然而,上述結構需要把轉子裝配尺寸加長,相應需要配置更長的外殼,以至於馬達的總長度增加。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鑑於此,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自冷高壓直流馬達,其能有效解決現有之馬達加裝冷卻風葉後導致總長度增加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如下之技術方案:
一種自冷高壓直流馬達,包括有外殼以及轉子;該轉子設置於外殼內,轉子包括有轉軸、晶片和換向器,該晶片和換向器均套設於轉軸上並位於外殼內,轉軸的前端向前伸出外殼的前端面;所述外殼的前端和後端均設置有散熱孔,散熱孔連通外殼內部,該轉軸上套設於風葉,該風葉位於外殼內,且風葉夾設於晶片和換向器之間。
優選的,所述風葉具有多個固定腳,該多個固定腳分別插入晶片的槽縫中緊固。
優選的,所述散熱孔包括有進風孔和出風孔,該進風孔位於外殼的前端面上,該出風孔位於外殼的後端側面上,該風葉靠近出風孔處。
優選的,所述進風孔和出風孔均為間隔均等設置的多個。
優選的,所述外殼為鐵殼。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明顯的優點和有益效果,具體而言,由上述技術方案可知:
通過將風葉加裝在晶片和換向器之間,實現了風葉內置,並配合散熱孔的設置,同樣達到冷卻效果,節省了轉軸上風葉所佔據的位置,如此可以縮短轉子裝配的長度尺寸,縮短了外殼的長度,節省了外殼長度和轉軸長度的成本,同時馬達的散熱效果同樣可以達到預期的要求。
為更清楚地闡述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特徵和功效,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例來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之較佳實施例的主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之較佳實施例的側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之較佳實施例中轉子的主視圖。
附圖標識說明:
10、外殼 101、散熱孔
1011、進風孔 1012、出風孔
20、轉子 21、轉軸
22、晶片 23、換向器
30、風葉。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照圖1至圖3所示,其顯示出了本實用新型之較佳實施例的具體結構,包括有外殼10以及轉子20。
該轉子20設置於外殼10內,轉子20包括有轉軸21、晶片22和換向器23,該晶片22和換向器23均套設於轉軸21上並位於外殼10內,轉軸21的前端向前伸出外殼10的前端面;所述外殼10的前端和後端均設置有散熱孔101,散熱孔101連通外殼10內部,該轉軸21上套設於風葉30,該風葉30位於外殼10內,且風葉30夾設於晶片22和換向器23之間。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風葉30具有多個固定腳(圖中未示),該多個固定腳分別插入晶片22的槽縫中緊固。
以及,所述外殼10為鐵殼。所述散熱孔101包括有進風孔1011和出風孔1012,該進風孔1011位於外殼10的前端面上,該出風孔1012位於外殼10的後端側面上,該風葉30靠近出風孔1012處。並且,所述進風孔1011和出風孔1012均為間隔均等設置的多個。
工作時,轉子20轉動,使得轉軸21帶動風葉30轉動,風葉30進行抽風,使得外界空氣從進風孔1011,然後流經外殼10內部並從出風孔1012快速流出,在空氣快速流動的過程中,空氣將外殼10內的熱量帶出,以達到冷卻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的設計重點是:通過將風葉加裝在晶片和換向器之間,實現了風葉內置,並配合散熱孔的設置,同樣達到冷卻效果,節省了轉軸上風葉所佔據的位置,如此可以縮短轉子裝配的長度尺寸,縮短了外殼的長度,節省了外殼長度和轉軸長度的成本,同時馬達的散熱效果同樣可以達到預期的要求。
以上結合具體實施例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原理。這些描述只是為了解釋本實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釋為對本實用新型保護範圍的限制。基於此處的解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不需要付出創造性的勞動即可聯想到本實用新型的其它具體實施方式,這些方式都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