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轂模具底模拆卸架的製作方法
2024-03-26 19:33:05 2

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拆卸工裝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輪轂模具底模拆卸架,用於拆卸輪轂模具底模上的澆口套和導向柱定位銷。
背景技術:
在汽車輪轂生產過程中,模具,尤其是底模是一個重要部件,其中底模上的澆口套和定位銷需定期拆卸和更換。澆口套位於底模的中心,定位銷位於底模的四個角處。目前,在實際生產中,通常直接用鐵錘敲擊澆口套和定位銷,以將它們拆卸下來進行更換。
然而,用鐵錘敲擊時,容易造成底模磕碰且不穩定,並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容易導致操作人員受傷。
為方便輪轂模具底模上的澆口套和定位銷的拆卸,有必要提供一種拆卸工裝,使輪轂模具底模上的澆口套和定位銷的拆卸簡單且安全。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實現對輪轂模具底模上的澆口套和定位銷高效、簡便和安全拆卸。
為實現上述實用新型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提供一種輪轂模具底模拆卸架,其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包括兩個支腿;
橫梁,所述橫梁橫跨在兩個支腿之間且固定在所述底座上;
一對臂梁,所述臂梁被安裝至所述橫梁,且相對於所述橫梁可移動,所述臂梁包括用於使所述輪轂模具底模固定就位的定位卡口,所述橫梁的上表面和所述定位卡口的下沿之間的距離被設計為允許容納一個頂出機構。
作為優選,所述臂梁還包括安裝口,使所述橫梁穿過所述安裝口以安裝和支撐所述臂梁。
作為優選,所述橫梁上安裝有吊耳。
作為優選,所述頂出機構是千斤頂。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本實用新型的輪轂模具底模拆卸架拆卸底模澆口套、導柱定位銷時平穩、省力,省時,有利於提高輪轂拆卸效率,並且增加了輪轂模具底模拆分的安全性,保證底模正面免受磕碰。
附圖說明
圖1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方案的輪轂模具底模拆卸架的正視圖;
圖2為圖1中的輪轂模具底模拆卸架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所述實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應理解,以下實施方案僅是舉例性的,對本實用新型不構成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由權利要求書限定。還應理解,在實施本實用新型的過程中,不必包括下述實施方案中的所有技術特徵,這些技術特徵可以有多種組合。
圖1和圖2示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方案的輪轂模具底模拆卸架,如圖1和圖2所示,所述拆卸架包括底座1、橫梁2、臂梁3和吊耳4。其中,底座1包括兩個支腿11,用於在工作時支撐整個拆卸架,橫梁2橫跨在兩個支腿之間且固定在所述底座上,例如,橫梁2通過焊接連接固定至底座1,為整個拆卸架提供一個平穩支撐。
如圖2所示,臂梁3包括用於橫梁2穿過的安裝口31,在將橫梁固定至底座之前,使橫梁穿過安裝口31,從而將臂梁安裝到橫梁上,且臂梁相對於橫梁可移動,從而調整兩個臂梁之間的距離。應理解,這僅僅是圖中示出的一種實施方式,也可以在橫梁上設置有滑動槽,並且在臂梁上設置有與滑動槽相對應的滑動銷,使臂梁可以沿橫梁移動,從而調整兩個臂梁之間的距離。
顯然,將臂梁安裝至橫梁且使其相對於橫梁可移動的方式不限於上述兩種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可採用慣用的技術手段實現臂梁與橫梁之間的連接。
此外,臂梁3包括用於使所述輪轂模具底模固定就位的定位卡口32,在使用時,將輪轂模具底模的兩個對角卡在定位卡口32內,使輪轂模具底模固定就位。橫梁2的上表面和定位卡口32的下沿(即輪轂模具底模下表面)之間的距離被設計為允許容納一個頂出機構,例如千斤頂。將千斤頂放置在橫梁上,使其位於橫梁和輪轂模具底模之間,當需要拆卸底模上的澆口套時,將千斤頂移動到澆口套的下方,然後操作千斤頂將其頂出;類似地,可以頂出位於輪轂模具底模四個邊角處的導向柱定位銷。
為方便吊裝和運輸,在橫梁2上安裝有吊耳4。根據天車吊鉤規格設計一個吊耳通孔,利用天車移動該拆卸架,便於輪轂模具底模拆卸架的移動。
優選地,所述吊耳居中地布置在橫梁2上,相應地,頂出機構底部設有容納所述吊耳的凹陷。
為減輕整個裝置的重量,節省物料成本,將臂梁3設計為一個框架結構(如圖2所示),其包括安裝口、定位卡口,且安裝口與定位卡口之間也被挖空。優選地,安裝口的下沿到定位卡口的上沿之間的距離大於橫梁厚度、頂出機構高度、1.5-2倍底模厚度之和。
下面描述本實用新型的輪轂模具底模拆卸架的工作原理。
拆卸澆口套的流程為:將天車吊鉤與吊耳相連接,輪轂模具底模拆卸架至工作區域;調整兩個臂梁的間距,使得輪轂模具底模可以被放置在兩個臂梁之間;用天車吊運要拆卸的底模至拆卸架上方,調整底模的高度,使底模的兩個對角的邊角分別與臂梁上的定位卡口相對應;調整兩個臂梁的間距,使得底模的兩個對角的邊角分別被卡在定位卡口內;將頂出機構(例如,千斤頂)放於橫梁中部位置;操作頂出機構頂出定位銷;取出頂出機構,打開臂梁移出模具底模。
類似地,拆卸定位銷的流程為:將天車吊鉤與吊耳相連接,輪轂模具底模拆卸架至工作區域;調整兩個臂梁的間距,使得輪轂模具底模可以被放置在兩個臂梁之間;用天車吊運要拆卸的底模至拆卸架上方,調整底模的高度,使底模的兩個對角的邊角分別與臂梁上的定位卡口相對應;調整兩個臂梁的間距,使得底模的兩個對角的邊角分別被卡在定位卡口內;將頂出機構(例如,千斤頂)放於定位銷下方的位置;操作頂出機構頂出定位銷;取出頂出機構,打開臂梁移出模具底模。
有利的,在進行頂出操作時,定位卡口還起上部限位的作用。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並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範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