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於形成施工縫或後澆帶的側模的製作方法
2024-03-23 02:12:05 1
專利名稱:用於形成施工縫或後澆帶的側模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建築模具,具體地涉及一種用於形成施工縫或後澆帶的側 模。
背景技術:
由於受到設計和施工工藝的限制,在澆注大面積混凝土時,無法將其一次澆注完 成,此時,前後澆注的部分之間會形成施工縫。另一方面,為防止大面積澆注的鋼筋混凝土 結構由於溫度、收縮或沉降後產生有害裂縫,應按照設計或施工規範要求,在板(包括基礎 底板)、牆、梁相應位置留設臨時施工縫,將結構暫時劃分為若干部分,經過構件內部收縮, 在若干時間後再向該臨時施工縫澆注混凝土,將結構連成整體,上述的臨時施工縫亦被稱 為後澆帶。施工縫和後澆帶的接縫方式有凹凸縫、高低縫或平縫等。在地下室等對防水性能要求較高的場合中,上述施工縫和後澆帶中應設置防水鋼 板,而現有的帶有防水鋼板的側模,如圖1中所示,其包括一止水鋼板,所述止水鋼板1』包 括一水平部11』和該水平部兩端分別向下延伸後形成的兩個翼片12』,該水平部11』的上、 下兩側分別設置一向上或向下延伸的縱向鋼板2』,所述鋼板2』上排列有數個均勻分布的 供鋼筋穿過的開口 3』。上述側模具有結構簡單、易於加工的特點。但是,在上述側模的使 用過程中,為提高施工縫或後澆帶的粘結和剪切強度,在前一段混凝土終凝後,需要先拆除 側模的上、下兩縱向鋼板3』,並將接合面粗琢打毛後才能進行下一段混凝土的澆注,而在另 一方面,為防止施工縫或後澆帶漏水,止水鋼板1』需要被保留在上述施工縫或後澆帶中, 因此,上述側模的各個部件無法形成在一個整體後再加以使用,並仍然存在以下的不足1) 固定不方便;2)不易施工。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用於形成施工縫或後澆帶的側模,以解決現有技 術中的上述問題。該側模的各個部件相互固定連接,易於現場安裝和固定。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如下用於形成施工縫或後澆帶的側模,包括止水鋼板,其特徵在於該止水鋼板包括一 水平部和該水平部兩端分別向下延伸後形成的兩個翼片,所述水平部的頂面固定有至少兩 條向上延伸的上鋼筋段,每相鄰兩個上鋼筋段之間通過密目鋼絲網固定連接;所述水平部 的底面固定有至少兩條向下延伸的下鋼筋段,每相鄰兩個下鋼筋段之間通過密目鋼絲網固 定連接。在推薦的實施例中,所述上鋼筋段和所述下鋼筋段均排列成一直線,且上下對稱 排列。在推薦的實施例中,所述上鋼筋段和所述下鋼筋段均排列成鋸齒形狀,且上下對 稱排列,以提高混凝土二次澆灌時的結合力。在推薦的實施例中,所述上鋼筋段和所述下鋼筋段均排列成一直線,且所述下鋼筋段排列在所述上鋼筋段外側的位置。在推薦的實施例中,所述密目鋼絲網綁定在每相鄰兩個上鋼筋段或下鋼筋段之 間。在推薦的實施例中,所述上鋼筋段和所述下鋼筋段焊接固定在所述水平部上。使用時,將上、下鋼筋段固定到兩端鋼筋混凝土結構的鋼筋上,向側模的一側澆注 混凝土,待上述混凝土終凝後,將密目鋼絲網拆除,而後鑿毛密目鋼絲網所對應的區域,此 時進行下一次澆注混凝土的工序,即可保證新舊混凝土連接處的粘結和剪切強度。需要說明的是,本實用新型中提及的上鋼筋段、下鋼筋段和密目鋼絲網的高度均 與兩端鋼筋混凝土結構的高度相適應。另外,本實用新型中提及的密目鋼絲網為現有施工 縫、後澆帶施工過程中使用的密目鋼絲網,可以從市場上直接購得。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的特點1)止水鋼板與上、下鋼筋段通過焊接固定,密目鋼絲網則綁定在上鋼筋段或下鋼 筋段之間,易於在現場完成各個部件的安裝固定;2)形成施工縫或後澆帶的工序簡單;3)鋼筋段與兩端鋼筋混凝土結構的縱向鋼筋固定,新舊混凝土連接處的粘結和剪 切強度高。
圖1為現有側模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實施例側模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實施例用於形成施工縫或後澆帶的側模,參照圖2中所示,包括止水鋼板1。該止水鋼板1包括一水平部11和該水平部兩端分別向下延伸後形成的兩個翼片 12,水平部11的頂面焊接有數條向上延伸的上鋼筋段2,每相鄰兩個上鋼筋段2之間均綁定 一密目鋼絲網4 ;水平11部的底面焊接有數條向下延伸的下鋼筋段3,每相鄰兩個下鋼筋段 3之間同樣綁定一密目鋼絲網4。上鋼筋段2和下鋼筋段3均排列成一直線,且上下對稱排列。使用時,將側模的上鋼筋段2、下鋼筋段3固定到兩端鋼筋混凝土結構的鋼筋5上, 向側模的一側澆注混凝土,待上述混凝土終凝後,將密目鋼絲網4拆除,而後鑿毛密目鋼絲 網4所對應的區域,再進行下一次澆注混凝土的工序,即可保證新舊混凝土連接處的粘結 和剪切強度。在本實用新型的一變化實施例中,上鋼筋段2和下鋼筋段3均排列成鋸齒形狀,且 上下對稱排列。在本實用新型的另一變化實施例中,上鋼筋段2和下鋼筋段3均排列成一直線,且 下鋼筋段3排列在上鋼筋段2外側的位置。上述實施例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並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實質與原理下所作的改變、修飾、替 代、組合、簡化,均應為等效的置換方式,都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用於形成施工縫或後澆帶的側模,包括止水鋼板,其特徵在於該止水鋼板包括一水平部和該水平部兩端分別向下延伸後形成的兩個翼片,所述水平部的頂面固定有至少兩條向上延伸的上鋼筋段,每相鄰兩個上鋼筋段之間通過密目鋼絲網固定連接;所述水平部的底面固定有至少兩條向下延伸的下鋼筋段,每相鄰兩個下鋼筋段之間通過密目鋼絲網固定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用於形成施工縫或後澆帶的側模,其特徵在於所述上鋼 筋段和所述下鋼筋段均排列成一直線,且上下對稱排列。
3.根據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用於形成施工縫或後澆帶的側模,其特徵在於所述上鋼 筋段和所述下鋼筋段均排列成鋸齒形狀,且上下對稱排列。
4.根據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用於形成施工縫或後澆帶的側模,其特徵在於所述上鋼 筋段和所述下鋼筋段均排列成一直線,且所述下鋼筋段排列在所述上鋼筋段外側的位置。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或4中所述的用於形成施工縫或後澆帶的側模,其特徵在 於所述密目鋼絲網綁定在每相鄰兩個上鋼筋段或下鋼筋段之間。
6.根據權利要求5中所述的用於形成施工縫或後澆帶的側模,其特徵在於所述上鋼 筋段和所述下鋼筋段焊接固定在所述水平部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用於形成施工縫或後澆帶的側模,該側模包括止水鋼板,該止水鋼板包括一水平部和該水平部兩端分別向下延伸後形成的兩個翼片,所述水平部的頂面固定有至少兩條向上延伸的上鋼筋段,每相鄰兩個上鋼筋段之間通過密目鋼絲網固定連接;所述水平部的底面固定有至少兩條向下延伸的下鋼筋段,每相鄰兩個下鋼筋段之間通過密目鋼絲網固定連接。該側模的各個部件相互固定,易於現場安裝和固定。
文檔編號E04G15/00GK201588402SQ20092031911
公開日2010年9月22日 申請日期2009年12月30日 優先權日2009年12月30日
發明者王長樂, 邱金玲, 陳雲彬, 馬德強 申請人:中國京冶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廈門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