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動馬達的製作方法
2024-03-09 15:44:15 1

本發明涉及一種振動馬達。
背景技術:
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可攜式消費型電子產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追捧,如手機、平板電腦、導航裝置或掌上多媒體娛樂設備等,一般都會用到振動馬達來做系統反饋,比如手機的來電提示、信息提示、導航提示、平板電腦的按鍵提示、遊戲機的振動反饋等。如此廣泛的應用,就要求振動馬達的性能好、使用壽命長、尺寸小。
目前應用於可攜式消費型電子產品中的振動馬達,通常是包括機殼及收容固定於機殼內的定子組件、動子組件。動子組件只能在一個方向上來回振動,如果一個應用這種振動馬達的終端需要實現兩個方向振動的話,那只能使用兩個振動馬達,這樣必然造成振動馬達佔用空間大大提升,不利於現在終端朝小型化方向發展的大趨勢。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了一種能夠在X、Z兩個方向上振動的振動馬達。
為實現前述目的,本發明採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振動馬達,其包括機殼、質量塊、兩鐵芯、分別纏繞在該兩鐵芯上的兩線圈、位於線圈前後兩側的兩碳鋼、能夠上下及左右變形的兩彈片及一軟性電路板,所述機殼設有一收容空間,所述質量塊、鐵芯及線圈共同組成一動子組件,所述動子組件被兩彈片支撐懸空於收容空間,所述兩彈片位於動子組件的左右兩側,所述彈片的一端與動子組件連接,另一固定於機殼上,所述碳鋼固定於機殼內,位於動子組件的前後兩側,所述線圈的引線與軟性電路板連接,所述兩鐵芯左右間隔的設置於質量塊上,所述兩線圈的繞線方向相反,所述兩碳鋼的極性前後錯開。
本發明振動馬達各零件配合巧妙,結構緊湊,能夠在兩個方向上振動,佔用空間小,有利於終端設備朝小型化方向發展趨勢。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振動馬達的立體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振動馬達另一角度的立體示意圖。
圖3為圖1沿C-C方向的剖視圖。
圖4為本發明振動馬達的立體分解圖。
圖5為本發明振動馬達的質量塊、線圈、鐵芯的立體分解圖。
圖6為本發明振動馬達的彈性殼體的立體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振動馬達工作原理的簡單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1至圖6所示,本發明振動馬達100,其包括由上機殼10與下機殼20結合在一起的一機殼、一彈性殼體30、一質量塊40、兩線圈50、兩鐵芯60、兩碳鋼70、若干保護膜80及一軟性電路板(FPC)90。
上機殼10包括方形頂壁11及自頂壁11四個角垂直向下彎折延伸的四個定位片12,頂壁11設有一通孔15。
下機殼20包括與頂壁11上下相對的方形底壁21及自底壁21四周垂直向上彎折延伸的左側壁221、右側壁222、前側壁223、後側壁224,左側壁221、右側壁222、前側壁223、後側壁224與底壁21圍成一收容空間23,頂壁11支撐於各側壁221、222、223、224上,遮蓋收容空間23的頂部。左側壁221和右側壁222的前後邊緣向內側彎折,形成有豎直凹槽225,前側壁223和後側壁224的左右兩端具有向內側垂直彎折延伸入對應凹槽225內的折片226,上機殼10的定位片12向下一一收容於對應凹槽225,折片226位於定位片12下方,用以限制上機殼10向下移動。
彈性殼體30收容於下機殼20收容空間23內,其包括一水平支撐板31、分別與支撐板31連接的兩側板32、兩對扣持片33及兩彈片34。兩側板32是自支撐板31前、後邊緣垂直向上彎折延伸而成,支撐板31與兩側板32之間形成一容納空間35,兩對扣持片33是自支撐板31的前、後邊緣向上、向內側彎折延伸而成,並且位於側板32的左右兩側且間隔開。
兩彈片34左右對稱的位於容納空間35左右兩側,能夠左右及方向彈性變形。每一彈片34為波浪形,其包括第一連接片341、第二連接片342及連接第一連接片341與第二連接片342的第三連接片343。第一連接片341和第三連接片343的上端連接,兩者構成一倒V形,第一連接片341的下端連接支撐板31。第二連接片342和第三連接片343的下端連接,兩者構成一V形,第二連接片342與下機殼20的左側壁221或右側壁222雷射焊接固定,每一第二連接片342外側還雷射焊接有金屬加強片35,用於增加第二連接片32與左側壁221、右側壁222之間的結構強度。
質量塊40向下收容於彈性殼體30容納空間35內,並且與兩側板32雷射焊接固定。質量塊40設有左右間隔開的兩個固定孔41及位於該兩固定孔41之間的一中間壁42,固定孔41前後貫穿質量塊40,質量塊40底部左右兩側設有向外凸出的凸部43,彈性殼體30的扣持片33向下扣持在凸部43上,限制質量塊40左右及上下鬆動。
線圈50與鐵芯60連同保護膜80收容於質量塊40對應固定孔41內,兩線圈50的繞線方向相反,每一線圈50纏繞在一鐵芯60上,線圈50與鐵芯60之間布置有保護膜80,線圈50外側也包覆有保護膜80,線圈50的引線52延伸出質量塊40,與軟性電路板90連接,實現電性導通,質量塊40後表面設有定位引線52的定位槽45。
兩碳鋼70前後相對的雷射焊接固定於下機殼20前側壁223和後側壁224的內側面,質量塊40、線圈50及鐵芯60共同組成一動子組件,通過彈性殼體30的彈片34懸空在下機殼20的收容空間23內,兩碳鋼70位於動子組件的前後兩側。每一碳鋼70為方形,兩碳鋼70的極性前後錯開,每一磁鋼70的磁極呈三角形分布,並且具有左右間隔開的兩個N極、兩個S極,其中一碳鋼70的兩個N極位於上側,兩個S極位於下側,另一碳鋼70的兩個S極位於上側,兩個N極位於下側,每一碳鋼70的每一N極與對應S極構成一矩形,如此設計,磁力線在該兩碳鋼70之間循環。
軟性電路板90一端貼靠於質量塊40頂面,與線圈50的引線52連接處通過VV膠或者其他粘性膠體覆蓋住,另一端穿過上機殼10的通孔15,延伸出上機殼10,用以連接外部電源。
請結合圖7所示,本發明振動馬達100工作時,根據左手定則可以判斷出線圈50四邊的受力方向F,可以看出一個線圈50受到X、Z兩個方向的合力,由於兩線圈50的繞線方向相反,並且兩碳鋼70的極性前後錯開,兩線圈50受力方向就會相同,兩方向合力就是兩個振動方向的電磁驅動力,使得質量塊40、線圈50及鐵芯60共同組成的動子組件能夠在X、Z兩個方向(左右方向、上下方向)上來回振動,實現了振動馬達100的功能,當振動馬達100接通的交流電在160HZ附近時,動子組件在X方向上振動;接通的交流電在400HZ附近時,動子組件在Z方向上振動。本發明振動馬達100各零件配合巧妙,結構緊湊,能夠在兩個方向上振動,佔用空間小,有利於終端設備朝小型化方向發展趨勢。
儘管為示例目的,已經公開了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但是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將意識到,在不脫離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公開的本發明的範圍和精神的情況下,各種改進、增加以及取代是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