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可拆卸的多模微波諧振腔的製作方法
2024-03-11 14:22:15 1
專利名稱:一種可拆卸的多模微波諧振腔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可拆卸的多模微波諧振腔,具體涉及一種可拆卸的多模微波
諧振腔。
背景技術:
微波是頻率在300MHz-300GHz,即波長在0. lcm-100cm之間的電磁波,微波加熱所採用的常用頻率為915MHz,2450MHz。與常規加熱不同,微波加熱不需要由表及裡的熱傳導,而是通過微波在物料內部的能量耗散來直接加熱物料,根據物料電磁特性的不同,可及時有效地在整個物料內部產生熱量。微波通過在物料內部的介電損耗直接將化學反應所需要的能量傳遞給反應的分子或原子,這種原位能量轉換方式可促進化學反應和擴散過程快速進行。[0003] 微波諧振腔是實現物料與微波相互作用的空間,微波能量在微波諧振腔體轉化為被加熱物料的內能。根據反應腔體不同特點可以分為單模微波諧振腔、多模微波諧振腔。由於多模微波諧振腔具有低損耗、結構簡單和多功能性等特點,通常情況下,微波高溫加熱裝置選用多模微波諧振腔。現有的多模微波諧振腔的製造工藝通常採用點焊密封方式,形式一個密閉式的箱體結構。這樣的內部容易留有死角,不方便清潔和拆卸維護,在長時間的使用以後,會導致諧振腔內壁的光潔度下降,容易導致多模微波諧振腔內表面的等效面積因高頻電磁波的集膚效應而急劇增大,使諧振腔的固有品質因素值急劇減少,從而影響了多模微波諧振腔的加熱效率。
發明內容本發明的目的在於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可拆卸的多模微波諧振腔,使得多模微波諧振腔可以打開,克服了因諧振腔內壁不便清潔導致多模微波諧振腔加熱效率降低的缺陷。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圖1 4所示,其包括微波諧振腔體1,下蓋板2,端蓋法蘭3,螺栓組4,上蓋板5,波導入口 6。上蓋板5通過螺栓組4與微波諧振腔體1相連,並可拆卸,下蓋板2焊接在微波諧振腔體1上,端蓋法蘭3焊接在微波諧振腔體的左右兩端,並與微波加熱裝置的其他零部件相配合,波導口置於下蓋板2上。[0006] 所述的微波諧振腔體1採用不鏽鋼材料製成。[0007] 所述的螺栓組4設置十六個螺栓。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採用這樣的可拆卸的微波諧振腔以後,比較簡單、方便、快捷地實現對多模微波諧振腔的清潔和維護,從而提高了多模微波諧振腔的加熱效率。該多模微波諧振腔設計合理,結構簡單,安裝、使用、維護方便,並且工作性能可靠,能廣泛適用於材料製備,化學化工等研究領域。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為微波諧振腔體,2為下蓋板,3為端蓋法蘭,4螺栓組,5為上蓋板;圖2為圖1的俯視圖;圖3為圖1的左視圖;圖4為圖1的A-A剖視圖,圖中6為波導入口。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作具體說明,其包括微波諧振腔體l,下蓋板2,端蓋法蘭3,螺栓組4,上蓋板5,波導入口 6。上蓋板5通過螺栓組4與微波諧振腔體1相連,並可拆卸,下蓋板2焊接在微波諧振腔體1上,端蓋法蘭3焊接在微波諧振腔體的左右兩端,並與微波加熱裝置的其他零部件相配合,波導口置於下蓋板2上。所述的微波諧振腔體1採用不鏽鋼材料製成。所述的螺栓組4設置十六個螺栓。[0012] 由微波磁控管產生的微波通過波導口 6進入微波諧振腔體1中,實現微波與物料相互作用。本實用新型在使用時,將整個多模微波諧振腔與微波磁控管和微波波導相連,即可組裝成為微波加熱裝置。
權利要求一種可拆卸的多模微波諧振腔,其特徵在於其包括微波諧振腔體(1),下蓋板(2),端蓋法蘭(3),螺栓組(4),上蓋板(5),波導入口(6),上蓋板(5)通過螺栓組(4)與微波諧振腔體(1)相連,並可拆卸,下蓋板(2)焊接在微波諧振腔體(1)上,端蓋法蘭(3)焊接在微波諧振腔體的左右兩端,並與微波加熱裝置的其他零部件相配合,波導口置於下蓋板(2)上。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拆卸的多模微波諧振腔,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螺栓組 (4)設置十六個螺栓。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拆卸的多模微波諧振腔,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微波諧 振腔體(1)採用不鏽鋼材料製成。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可拆卸的多模微波諧振腔,是一種微波加熱技術領域的多模微波諧振腔。其包括微波諧振腔體、下蓋板、端蓋法蘭、螺栓組、上蓋板和波導口。所述的微波諧振腔體採用不鏽鋼材料製成,上蓋板通過十六個螺栓組與微波諧振腔體相連,並可拆卸,波導口置於下蓋板上並一同焊接在微波諧振腔體上,端蓋法蘭焊接在微波諧振腔體的左右兩端,並與微波加熱裝置的其他零部件相配合。本實用新型採用上述的結構,比較簡單、方便、快捷地實現對多模微波諧振腔的清潔和維護,從而提高了多模微波諧振腔的加熱效率。
文檔編號H05B6/64GK201533423SQ20092016945
公開日2010年7月21日 申請日期2009年10月15日 優先權日2009年10月15日
發明者張世敏, 張利波, 張澤彪, 彭金輝, 支曉潔, 李軍, 郭勝惠, 陳菓 申請人:昆明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