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氨的卸車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4-03-07 15:35:15 1

本實用新型涉及化工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液氨的卸車系統。
背景技術:
液氨,又稱為無水氨,是一種無色液體。氨作為重要的化工原料廣泛應用於化工領域,為了運輸和儲存方便,通常將氣態的氨氣通過加壓或者冷卻得到液態氨,然後通過槽車運輸到需要的工廠中卸到儲存罐中進行儲存,需要使用時再取用。液氨在工業上應用廣泛,具有腐蝕性且易揮發,所以其化學事故發生率相當高。
現有技術中,工廠將液氨從槽車中卸到儲存罐中採用將槽車抬高或者將儲存罐降低,利用高度差使槽車內的液氨自動流到儲存罐中的方式。在卸車時,將儲存罐和槽車之間的氣體管道連通,使得兩者的壓力達到平衡,然後利用兩者之間的高度差,使得槽車內的液氨從兩者之間連接的液體管道中自動流到儲存罐中。由於液體管道的管徑一般較小,並且兩者的高度差也不會很大,導致卸車速度較慢。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液氨的卸車系統,該卸車系統能夠實現對液氨的加速卸車,並且整個卸車系統安全可靠,減少液氨洩漏,降低環境汙染。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液氨的卸車系統,包括液氨儲存罐、車載槽罐,液氨儲存罐的進液管與槽罐的出液口相連接,液氨儲存罐的頂部設置排氣口,排氣口上設置排氣管,所述的排氣管與車載槽罐上設置的氣體管道相連接,在排氣管上設置氣室,氣室內設置渦輪,所述的渦輪通過電機進行驅動,在氣室外設置冷凝系統,氣室下方設置出液管,出液管與進液管相連接。
所述的氣室底部設置斜面,出液管設置在斜面最下端,所述的冷凝系統為板式冷凝系統。
所述的斜面設置兩個,兩個斜面的底端相互靠近,出液管設置在兩個斜面接觸的部分。
在所述的排氣管上設置閥門,所述的閥門設置在排氣管靠近氣體管道的一端。
在進液管上設置流量計。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較,其利用液氨儲存罐內自身的氨氣作為壓力源,使卸車工序更具效率,且剩餘的氨氣被冷卻成液氨後回到液氨儲存罐內,沒有任何浪費,也不存在環境的汙染。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的液氨的卸車系統的示意圖。
其中1-液氨儲存罐、2-車載槽罐、3-進液管、4-氣室、5-渦輪、6-排氣管、7-板式冷凝系統、8-斜面、9-流量計、10-出液管。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
本實用新型涉及了一種液氨的卸車系統,用於將外購的液氨從槽罐車內卸出,亦可用於將成品液氨灌入槽罐車內,其包括液氨儲存罐1及槽罐車的車載槽罐2,液氨儲存罐1 的進液管3與車載槽罐2的出液口相連接,液氨儲存罐1的排氣口與車載槽罐的氣體管道通過一根排氣管6相連接,通過這樣的連接再加上一定的高度差,便可實現液氨的卸車。
為了更有效率的卸車,本實用新型在所述的排氣管上設置一個氣室4,具體來說,氣室4將排氣管6分割成兩段,氣室4的兩端均與排氣管6固定密封連接,確保不會有氨氣從接頭處洩漏,氣室4的體積約3-5L,在其內部設置一個渦輪5,渦輪5通過驅動系統對其進行驅動,渦輪5的轉動帶動排氣管6內蒸發的氨氣加速運動,進而給予車載槽罐2一定的壓力,加速液氨的輸送;同時由於液氨儲存罐內的氨氣被抽取,液氨儲存罐1內為負壓,更進一步的對液氨的輸送進行加速,為了避免液氨儲存罐從排氣管內反向抽氣,在排氣管內設置單向閥,使液氨輸送更為穩定。
當液氨輸送完畢後,在氣室及排氣管內會剩餘較多的蒸發氨氣,這部分氣體一般來說被回收利用的途徑大多是利用除鹽水進行噴淋吸收,噴淋後得到的氨水的濃度參差不齊,用於銷售還要進行二次加工,甚是不便。本實用新型在氣室的外側設置了冷凝系統,將氣室內的氨氣進行冷凝,令其重新變為液氨,而後將這部分液氨回送入液氨儲存罐內。實現了液氨的循環。具體來說,所述的冷凝系統為板式冷凝系統7,其冷卻面積大,冷凝效果也較為明顯,排氣管6靠近車載槽罐的氣體管道處設置閥門,亦可在排氣管與車載管道的連接處設置閥門,通過閥門連接排氣管及車載管道,當氣室進行冷凝時,氣室內保持負壓,氨氣可以不斷地吸入氣室內,在氣室下部設置出液管10,出液管連接在液氨儲存罐的進液管上,出液管上同樣設置閥門,以保證在抽氣過程中讓氣室與進液管隔絕。
在氣室內空間部的下方,設置斜面8,斜面8可以設置一個,亦可設置兩個,在斜面的最低點設置出液管,這樣可以保證所有被冷凝的液氨均被收集回流至液氨儲存罐中。
在進液管上還設置流量計9,流量計監控進液管中是否有液氨流過,進而判斷液氨是否已經裝卸完畢。
本實用新型在不進行液氨卸車時,依然可以通過氣室冷凝氨氣形成液氨,實現液氨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