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異形人工關節頭的製作方法
2024-03-27 05:07:05 2
專利名稱:一種異形人工關節頭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一種異形人工關節頭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異形人工關節頭,屬於人工假體的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當人工關節植入人體後,將處於一個複雜的運行環境當中,以髖關節為例,除受到體液的浸蝕外,其在體內每年承受約100 300萬次循環的體重負荷和衝擊,因此運行時關節的生物摩擦學行為是影響置換關節質量和壽命的主要因素。一般要求置換於人體內的人工關節服役壽命達到20年左右,但約有10%的置換人工關節因在人體內產生鬆動而失效, 鬆動失效的主要原因是人工關節在體內發生磨損,人工關節在體內磨損產生的磨屑可能產生毒性或發生免疫反應、引發骨吸收和無菌鬆動、發生變態反應、導致局部形成腫瘤等,這被稱之為「磨屑病」,根據我們的統計,在因「磨屑病」為返修主因的人工髖關節佔全部返修關節的80%以上,成為影響關節置換壽命的世界性難題。發明的內容技術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要克服已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異形人工關節,通過在人工關節頭的頂部設計一個與關節頭球體之間圓滑過渡凹槽,使人工關節在運行過程中能夠起到緩衝作用和減小磨損作用,並在磨損時能夠收集並儲存部分磨屑,降低在關節部位的磨屑聚集程度,從而減少由磨屑引發的各種疾病。技術方案本發明的異形人工關節頭,包括關節頭球體,設在關節頭球體底部的關節柄軸孔,在所述的關節頭球體的頂部開設一個與關節頭球體圓滑過渡的凹槽。有益效果本發明在不影響人工關節正常使用的基礎上,對關節頭進行異形設計, 當關節頭與關節白配合受力時凹槽會起到緩衝作用,尤其是關節頭與關節白緊密配合時, 緩衝作用尤為明顯。經臺架實驗證明,隨著接觸面積的變小,磨損量會隨之減少,由於凹槽設計使關節頭與關節臼接觸面積變小,從而減少了磨損量,減少了磨屑。此外,人工關節內產生的磨屑隨著關節頭與關節白的相對運動移動到關節頭頂部的凹槽中,有效的起到收集磨屑的作用。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 一凹槽,2 —關節頭球體,3 —關節柄軸孔。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作進一步的描述本發明的異形人工關節頭主要由關節頭球體2構成,關節頭球體2的底部開有關節柄軸孔3,在所述的關節頭球體2的頂部開設一個凹槽1,凹槽與關節頭球體之間圓滑過渡。關節頭球體2與關節臼配合工作時由於摩擦磨損會產生一定的磨屑,凹槽在人工關節運動過程中能儲存磨屑。即關節頭與關節白配合縫隙中的一部分磨屑會隨著關節頭與關節臼的相對運動逐漸移動到頂部,由於頂部凹槽的存在,這些磨屑到達頂部時就落入凹槽中。
權利要求1. 一種異形人工關節頭,包括關節頭球體(2),設在關節頭球體(2)底部的關節柄軸孔 (3),其特徵在於在所述的關節頭球體(2)的頂部開設一個與關節頭球體圓滑過渡的凹槽 (1)。
專利摘要一種異形人工髖關節關節頭,包括關節頭球體,設在關節頭球體底部的關節柄軸孔,在所述的關節頭球體的頂部開設一個與關節頭球體圓滑過渡的凹槽。力學分析表明,該凹槽的存在不影響關節頭受力狀態;另外當關節頭與關節臼配合受力時凹槽會起到緩衝作用,尤其是關節頭與關節臼緊密配合時,緩衝作用尤為明顯;經臺架實驗證明,隨著該關節頭與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關節臼接觸面積的變小,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關節臼磨損率會隨之減少,從而減少了磨屑的產生。此外,關節頭頂部的凹槽人工關節內產生的磨屑隨著關節頭與關節臼的相對運動移動到中,有效的起到收集磨屑的作用。
文檔編號A61F2/30GK202069720SQ20112009053
公開日2011年12月14日 申請日期2011年3月31日 優先權日2011年3月31日
發明者劉洪濤, 高繼萍 申請人:中國礦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