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發動機水泵、發動機及汽車的製作方法
2023-12-05 12:55:11 1

本實用新型涉及車輛零配件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發動機水泵、發動機及汽車。
背景技術:
目前,汽車發動機的水泵效率約為30%,水泵的功率損失較大,對於發動機熱效率的提高有著較大的影響。水泵在工作時,通過大循環進水道、小循環進水道和補水通道三個通道分別進入到葉輪處的冷卻液的流速和流向均不相同,使得葉輪的液力效率較低;而水泵和葉輪連接處由於密封性較差,使得冷卻液容易通過該處洩漏。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發動機水泵、發動機及汽車,用以實現提高發動機水泵總效率、降低發動機水泵功率損失。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發動機水泵,包括:水泵本體,所述水泵本體設置有:
進水混合通道,具有連通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與所述進水混合通道的第一端連通的大循環進水通道;
與所述進水混合通道的第一端連通且與所述大循環進水通道連通的補水通道;
與所述進水混合通道的第一端連通的小循環進水通道;
與所述進水混合通道的第二端連通的葉輪;以及
與所述葉輪所在空間連通的出水通道。
優選地,所述大循環進水通道具有第一進水口;
所述補水通道具有補水口;
所述小循環進水通道具有第二進水口;
所述出水通道具有出水口。
優選地,所述進水混合通道外套設有蝸殼,所述葉輪與所述蝸殼連接。
優選地,所述葉輪外邊緣與所述蝸殼連接處設有密封牆。
優選地,所述密封牆包括:
第一密封牆;以及與所述第一密封牆一體連接的第二密封牆。
優選地,所述蝸殼與所述葉輪外邊緣的配合面上設有第三密封牆;
所述第一密封牆、所述第二密封牆與所述第三密封牆的中心線位於同一直線上,所述第一密封牆的內徑大於所述第二密封牆的外徑,所述第三密封牆的內徑與所述第二密封牆的外徑相同,所述第三密封牆的外徑與所述第一密封牆的內徑相同。
優選地,所述葉輪為閉式葉輪。
進一步地,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發動機,所述發動機包括上述所述的發動機水泵。
進一步地,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汽車,所述汽車包括上述所述的發動機。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發動機水泵,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進水混合通道的增加,使得大循環進水通道、小循環進水通道和補水通道三個通道中以不同流速、流向的三種冷卻液在進水混合通道中混合後,再以同樣的流速和流向進入到了葉輪處,提高了葉輪的液力效率,進而達到提高發動機水泵總效率的效果。水泵上的第一密封牆、第二密封牆以及蝸殼上的第三密封牆的設置,減少了水泵和葉輪連接處的冷卻液的洩漏,進而可以降低發動機水泵的功率損失。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發動機水泵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水泵與葉輪配合處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葉輪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葉輪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1、水泵本體;11、進水混合通道;12、大循環進水通道;13、補水通道;14、小循環進水通道;15、葉輪;16、出水通道;17、蝸殼;121、第一進水口;131、補水口;141、第二進水口;151、密封牆;151a、第一密封牆;151b、第二密封牆;161、出水口;171、第三密封牆。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進行詳細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諸如具體的配置和組件的特定細節僅僅是為了幫助全面理解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因此,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清楚,可以對這裡描述的實施例進行各種改變和修改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範圍和精神。另外,為了清楚和簡潔,省略了對已知功能和構造的描述。
參照圖1,一種發動機水泵,包括:水泵本體1,所述水泵本體1設置有:進水混合通道11,具有連通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與所述進水混合通道11的第一端連通的大循環進水通道12;
與所述進水混合通道11的第一端連通且與所述大循環進水通道12連通的補水通道13;
與所述進水混合通道11的第一端連通的小循環進水通道14;
與所述進水混合通道11的第二端連通的葉輪15;以及
與所述葉輪15所在空間連通的出水通道16。
上述的大循環進水通道12、補水通道13以及小循環進水通道14三個通道中的冷卻液以不同的速度進入到進水混合通道11中,三個通道中的冷卻液經過進水混合通道11後,以同樣的流速和流向進入到葉輪15內部,進而可以提高葉輪15的液力效率,達到提高發動機水泵的總效率的效果。
大循環進水通道12和補水通道13相連通,便於這兩個通道中的冷卻液預先混合後再在進水混合通道11中與補水通道13中的冷卻液混合,進而可以提高三種冷卻液混合的速度。
如圖1所示,所述大循環進水通道12具有第一進水口121;所述補水通道13具有補水口131;所述小循環進水通道14具有第二進水口141;所述出水通道16具有出水口161。
冷卻液通過第一進水口121進入大循環進水通道12,冷卻液通過補水口131進入補水通道13,冷卻液通過第二進水口141進入小循環進水通道14。經過葉輪15輸送的混合冷卻液通過出水通道16上的出水口161流向至下一部件。
參照圖1與圖2,所述進水混合通道11外套設有蝸殼17,所述葉輪15與所述蝸殼17連接。且進一步的,所述葉輪15外邊緣與所述蝸殼17連接處設有密封牆151。
參照圖3與圖4,所述密封牆151包括:第一密封牆151a;以及與所述第一密封牆151a一體連接的第二密封牆151b。
參照圖2,所述蝸殼17與所述葉輪15外邊緣的配合面上設有第三密封牆171。
其中,所述第一密封牆151a、所述第二密封牆151b與所述第三密封牆171的中心線位於同一直線上,所述第一密封牆151a的內徑大於所述第二密封牆151b的外徑,所述第三密封牆171的內徑與所述第二密封牆151b的外徑相同,所述第三密封牆171的外徑與所述第一密封牆151a的內徑相同。
在安裝時,第三密封牆171嵌設到第一密封牆151a和第二密封牆151b之間,並且第一密封牆151a、第二密封牆151b會嵌入到蝸殼17的內部,相應地,第三密封牆171也會嵌入到葉輪15的內部,這樣可以大幅度的減少冷卻液從葉輪15與蝸殼17連接處洩漏。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實施例中,所述葉輪15可以為閉式葉輪。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發動機水泵,三處冷卻液分別通過大循環進水通道12、小循環進水通道14和補水通道13三個通道進入進水混合通道11後,以相同的流速和流向流向葉輪15,進而提高了葉輪15的液力效率。
另外,第一密封牆151a、第二密封牆151b和第三密封牆171的設置,增加了葉輪15和蝸殼17連接處的密封性,達到阻止冷卻液洩漏的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實施例,使得發動機水泵的總效率從現有的30%增加到60%,在水泵性能不變的前提下,水泵的功耗降低了45%左右,達到了提高發動機熱效率以及降低發動機的油耗的效果。
並且,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所述的發動機水泵的通道結構還可以適用於其他流體機械,例如葉片式機油泵、增壓器渦輪。
進一步地,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發動機,所述發動機包括上述所述的發動機水泵。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汽車,所述汽車包括上述所述的發動機。
以上所述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