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清熱解毒的中藥組合物的製作方法
2023-12-08 05:50:41
一種清熱解毒的中藥組合物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清熱解毒的中藥組合物,屬於中醫藥領域。一種清熱解毒的中藥組合物,所述組合物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製成:苜蓿10-30份、金銀花10-15份、百花舌蛇草10-20份、半邊連8-12份、竹葉8-12份、茅草根8-12份、連翹8-12份、甘草5-10份、石葦15-25份、木通8-12份、決明子8-12份、茵陳12-18份。本發明的中藥具有清熱解毒效果,克服現有藥物見效慢、療效不顯著的問題,充分發揮出中藥較安全、副作用少、治本的優點。
【專利說明】一種清熱解毒的中藥組合物
【技術領域】
[0001 ] 本發明涉及一種清熱解毒的中藥組合物,屬於中醫藥領域。
【背景技術】
[0002]人體「陽常有餘,陰常不足」,所以治病應以滋陰降火為主。人體的生命之水——陰液可以分為三個層次:津、陰和精。「津」濃度小,流動性大,如汗液、唾液等。它好比最外面的保護層,既容易損失,也容易補充。例如,人們夏天活動出汗,就會口渴,這其實就是輕度的「上火」,是因為「津」缺少所致,喝些水就可以補充過來。然而,真正需要治療的其實是「陰」的缺少所導致的上火。有些人頻頻上火,而治療效果又很差,其原因就在於「陰」的缺失。「上火」如果治療不及時,或頻頻反覆上火,就會損傷到人體的最核心的陰液部分——「精」。「精」與人體的免疫力、抗病能力等密切相關,如果「精」受到損傷,則頻頻發生的不僅僅是上火,還有諸如感染性疾病、腎炎、癌症等也會相繼而至。目前市面上出售的大多數「去火」類中藥並沒有「滋陰」的功效,因而只能起到「滅火器」的作用,即只能從外圍撲火,而不能從內部清除「火源」。這好比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也有少數藥品為了增加止喝功能,加入了一些生津的藥物,但終究杯水車薪,難滅體內熊熊烈火,或即使暫時壓制住火勢,一旦受到心理刺激,或進食辛辣和容易上火的食物,就會死灰復燃。所以說,只有針對中醫學的不同靶位而設計的中藥處方,才能做到清源固本,內外兼治。人們在高速的日常生活中總受到熱毒症狀的幹擾,需去除肝火療養身心。而現在市面上一些藥品的見效慢,療效不夠顯著,有待進一步的改進。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清熱解毒的中藥組合物。
[0004]一種清熱解毒的`中藥組合物,所述組合物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製成:
[0005]苜蓿10-30份、金銀花10-15份、百花舌蛇草10_20份、半邊連8_12份、竹葉8_12份、茅草根8-12份、連翹8-12份、甘草5-10份、石葦15-25份、木通8_12份、決明子8_12份、茵陳12-18份。
[0006]本發明所述清熱解毒的中藥組合物一個優選的技術方案為:所述組合物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製成:
[0007]苜蓿20份、金銀花12份、百花舌蛇草15份、半邊連10份、竹葉10份、茅草根10份、連翹10份、甘草6份、石葦20份、木通10份、決明子10份、茵陳15份。
[0008]本發明所述清熱解毒的中藥組合物另一個優選的技術方案為:所述組合物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製成:
[0009]苜蓿30份、金銀花15份、百花舌蛇草20份、半邊連12份、竹葉12份、茅草根12份、連翹12份、甘草10份、石葦25份、木通12份、決明子12份、茵陳18份。
[0010]本發明所述清熱解毒的中藥組合物優選是由下述原料的水提取物組成:
[0011]苜蓿10-30份、金銀花10-15份、百花舌蛇草10-20份、半邊連8_12份、竹葉8_12份、茅草根8-12份、連翹8-12份、甘草5-10份、石葦15-25份、木通8_12份、決明子8_12份、茵陳12-18份。
[0012]本發明所述清熱解毒的中藥組合物優選所述組合物按下述方法製得:將各原料按原料配比,加入200~1000重量份的水,用文火加熱至混合物的重量為30~10重量份,過濾,得濾液,
[0013]本發明所述清熱解毒的中藥組合物進一步優選所述組合物按下述方法製得:將各原料按原料配比,加入200~1000重量份的水,用文火加熱至混合物的重量為30~10重量份,過濾,得濾液;將上述濾液,加入1000重量份的水,用文火加熱至重量為60重量份,過濾,得濾液。
[0014]上述原料配比為:苜蓿10-30份、金銀花10-15份、百花舌蛇草10-20份、半邊連8-12份、竹葉8-12份、茅草根8-12份、連翹8_12份、甘草5_10份、石葦15-25份、木通8_12份、決明子8-12份、茵陳12-18份。
[0015]本發明所述清熱解毒的中藥組合物也可為由下述原料製得的藥膏,
[0016]苜蓿10-30份、金銀花10-15份、百花舌蛇草10-20份、半邊連8_12份、竹葉8_12份、茅草根8-12份、連翹8-12份、甘草5-10份、石葦15-25份、木通8_12份、決明子8_12份、茵陳12-18份。
[0017]本發明所述清熱解毒的中藥組合物藥膏優選按下述方法製得:將最終所得濾液濃縮成清膏,加入賦形劑,即得。
[0018]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的中藥具有清熱解毒效果,克服現有藥物見效慢、療效不顯著的問題,充分發揮出中藥較安全、副作用少、治本的優點。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下述非限制性實施例可以使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更全面地理解本發明,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發明。
[0020]下述實施例中所述試驗方法,如無特殊說明,均為常規方法;所述試劑和材料,如無特殊說明,均可從商業途徑獲得。
[0021]實施例1
[0022]一種清熱解毒的中藥組合物,原料配比為:苜蓿20g、金銀花12g、百花舌蛇草15g、半邊連log、竹葉10g、茅草根10g、連翹10g、甘草6g、石葦25g、木通12g、決明子12g、茵陳18g。將上述中藥原料研磨成粉末狀,加入800g的水,用文火加熱至60g,過濾,得濾液。隨後在濾液中加入1000g的水,用文火加熱至60g,過濾,得濾液。將濾液濃縮成清膏,加入賦形劑,即得。
[0023]實施例2
[0024]一種清熱解毒的中藥組合物,原料配比為:苜蓿20g、金銀花12g、百花舌蛇草15g、半邊連log、竹葉10g、茅草根10g、連翹10g、甘草6g、石葦20g、木通10g、決明子10g、茵陳15g。將上述中藥原料研磨成粉末狀,加入800g的水,用文火加熱至60g,過濾,得濾液。隨後在濾液中加入1000g的水,用文火加熱至60g,過濾,得濾液。
[0025]實施例3 [0026]一種清熱解毒的中藥組合物,原料配比為:苜蓿30g、金銀花15g、百花舌蛇草20g、半邊連12g、竹葉12g、茅草根12g、連翹12g、甘草10g、石葦25g、木通12g、決明子12g、茵陳18g。將上述中藥原料研磨成粉末狀,加入800g的水,用文火加熱至60g,過濾,得濾液。隨後在濾液中加入1000g的水,用文火加熱至60g,過濾,得濾液。
[0027]臨床治療效果
[0028]典型案例1:
[0029]羅某,男,48歲,律師。壓力過大、受涼、過食辣椒等辛辣之品,缺少睡眠。咽喉腫痛,牙疼腫脹,面紅目赤,極大的影響了日常生活。服用本實施例1的中藥組合物,早晚各服用一次(飯後服用),3天後有好轉,疼痛症狀減輕至無。
[0030]典型案例2:
[0031]蒙某,女,39歲,個體。情緒波動大,煩燥失眠,經常性上火。服用本實施例1的中藥組合物,早晚各服用一次(飯後服用),5天後有好轉,疼痛症狀減輕至無。
[0032]典型案例3:
[0033]陳某,女,20歲,學生。咽喉幹癢疼痛,服用本實施例2的中藥組合物,早晚各服用一次(飯後服用),5天後有好轉,咽喉幹癢疼痛症狀明顯減輕至消失。
[0034]典型案例4:
[0035]趙某,男,22歲,學生。喉嚨紅腫熱痛,舌紅苔黃,服用本實施例3的中藥組合物,早晚各服用一次(飯後服用),4天後有好轉,喉嚨不適症狀明顯減輕至消失。
[0036]典型案例5:
[0037]李某,男,32歲,個體 。口乾,便結,尿黃,服用本實施例3的中藥組合物,早晚各服用一次(飯後服用),5天後有好轉,症狀明顯減輕至消失。
【權利要求】
1.一種清熱解毒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徵在於:所述組合物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製成: 苜蓿10-30份、金銀花10-15份、百花舌蛇草10-20份、半邊連8_12份、竹葉8_12份、茅草根8-12份、連翹8-12份、甘草5-10份、石葦15-25份、木通8_12份、決明子8_12份、茵陳12-18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組合物,其特徵在於:所述組合物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製成: 苜蓿20份、金銀花12份、百花舌蛇草15份、半邊連10份、竹葉10份、茅草根10份、連翹10份、甘草6份、石葦20份、木通10份、決明子10份、茵陳15份。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組合物,其特徵在於:所述組合物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製成: 苜蓿30份、金銀花15份、百花舌蛇草20份、半邊連12份、竹葉12份、茅草根12份、連翹12份、甘草10份、石葦25份、木通12份、決明子12份、茵陳18份。
4.根據權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的組合物,其特徵在於:所述組合物由原料的水提取物組成。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組合物,其特徵在於:所述組合物按下述方法製得:將各原料按原料配比,加入200~1000·重量份的水,用文火加熱至混合物的重量為30~10重量份,過濾,得濾液。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組合物,其特徵在於:所述組合物按下述方法製得:將各原料按原料配比,加入200~1000重量份的水,用文火加熱至混合物的重量為30~10重量份,過濾,得濾液;將上述濾液,加入1000重量份的水,用文火加熱至重量為60重量份,過濾,得濾液。
7.根據權利要求5或6所述的組合物,其特徵在於:將最終所得濾液濃縮成清膏,加入賦形劑,即得。
【文檔編號】A61K36/899GK103705776SQ201310752504
【公開日】2014年4月9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31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31日
【發明者】黃莜芸, 姜健, 郭鵬, 張萬筠, 楊寶靈, 蘇丹 申請人:大連民族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