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成型大頭小杆類零件的冷鍛衝模的製作方法
2024-02-19 03:23:15

本發明涉及一種模具,特別是指一種成型大頭小杆零件的冷鍛衝模。
背景技術:
大頭小杆工件的冷鍛成型,需用上模仁大孔及下模仁小孔的衝模來鍛造加工,形成上模的壁厚小,而下模的壁厚大的壁厚不均特徵,通過上、下模殼組立上、下模仁時導致其預壓量的嚴重不均衡,以致衝模失效,衝模失效形式主要有磨損或開裂。
所述磨損失效是指因模具內腔磨損而使得工件的尺寸超出設計要求,而開裂失效是指尚未達到磨損極限之前,由於模具內腔出現裂紋及其擴展而引起的早期損壞,開裂失效又分塑性開裂和疲勞開裂。所述上、下模殼組立上、下模仁時導致的衝模失效是模具疲勞開裂,而此時工件的尺寸並未出現偏差,即磨損失效還未出現。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成型大頭小杆類零件的冷鍛衝模,極大提高了衝模的強度和壽命。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技術方案為:
一種成型大頭小杆類零件的冷鍛衝模,該冷鍛衝模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的下模包括自上而下套設在下模套中的下模仁和墊片;其中,所述的下模仁由一內模仁套設在一外模仁中組成;所述的內模仁與外模仁冷壓套合,所述的外模仁與下模套熱套組合,所述的墊片與下模套間隙配合;一螺接件螺接在下模殼中,並向上抵頂下模套,以使所述的下模套與下模殼冷壓套合,所述的螺接件上設有沉孔;所述螺接件的頂端設有斜倒角,於所述下模殼上對應該斜倒角設有凹槽,該凹槽與所述斜倒角之間形成調節間隙。
如上所述的一種成型大頭小杆類零件的冷鍛衝模,所述下模套的上端面為中間高兩邊低的斜面,該斜面的傾斜角設為1°-5°。
如上所述的一種成型大頭小杆類零件的冷鍛衝模,所述上模包括套設在一上仁套圈中的上模仁,所述上仁套圈套設在上模殼中;所述上模仁和上仁套圈形成一上窄下寬的錐臺狀,該錐臺狀上模仁和上仁套圈的傾角T範圍2°-7°。
如上所述的一種成型大頭小杆類零件的冷鍛衝模,所述上模殼和下模殼為一體結構的模殼,上模殼與下模殼之間設有上排油孔;所述螺接件上設有與沉孔相通的下油孔,於下模殼與下模套之間形成設有油溝,該油溝連通上油孔和下油孔。
上述技術方案的有益之處在於:
本發明冷鍛衝模的下模不僅由內向外形成內模仁、外模仁、下模套和下模殼的四層結構,且內模仁與外模仁採用冷壓套合,操作簡單易行,內模仁得到穩定均勻的周向預壓應力,提高下模強度。外模仁與下模套採用熱套組合,因是冷鍛模具,在較低溫度下的模具連接適合採用熱套工藝,熱套連接可傳遞軸向預壓應力及徑向預壓應力同時作用的載荷,提高下模的強度。下模套與下模殼採用冷壓套合,在橫向結構上多層的、複合的組合結構方式來提高了衝模的強度和壽命。本發明還通過一可調節螺接在下模殼中的螺接件來抵頂下模套,以產生的軸向力來完成下模套與下模殼採用冷壓套合,操作簡單易行,下模套得到穩定均勻的周向預壓應力,提高整體模具強度。在本發明下模的縱向結構中,還在下模仁和下模套之間設有墊片,鍛造生產時下模仁所承受的向下的軸向鍛造力須由墊片承載,墊片僅承載軸向力,其與下模套採用間隙配合即可,也更便於整體模具的套合與拆卸。
本發明採用中間高兩邊低的下模套的端面,鍛造生產時下模仁承受向下的軸向鍛造力,使上、下模的分模面形成微小間隙,模腔中的油或氣會從該分模面的間隙排出,而採用中間高兩邊低的下模套的端面能將該油或氣接通排出,可提高模具的壽命。
本發明的上模仁和上仁套圈為上窄下寬的錐臺狀,鍛造生產時上模仁會承受徑向的鍛造力,套合時須採用錐臺狀加壓使上模仁產生徑向的預壓應力,可大大提高上模仁的強度,也更便於上模仁和上仁套圈的套合與拆卸。
本發明在模殼和螺接件內腔形成油路,由油溝連通上油孔和下油孔形成的油路,可排油或排氣而能提高模具的壽命。
附圖說明
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明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發明的一部分,本發明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於解釋本發明,並不構成對本發明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是本發明冷鍛衝模合模狀態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冷鍛衝模模殼與螺接件分解狀態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下模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上模仁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發明,並不用於限定本發明。
如圖1、2所示的一種成型大頭小杆類零件的冷鍛衝模,該冷鍛衝模包括上模10和下模20。
請結合圖3所示,所述的下模20包括一下模殼24,和自上而下套設在下模套21中的下模仁22和墊片23。所述的下模仁22由一內模仁221套設在一外模仁222中組成。也就是,所述的墊片23置於內、外模仁221、222下方的下模套21的空腔中,且,所述的墊片23間隙配合在下模套21中。
本發明所述的內模仁221與外模仁222冷壓套合,操作簡單易行,內模仁得到穩定均勻的周向預壓應力,提高下模強度。
本發明所述的外模仁222與下模套21熱套組合,因是冷鍛模具,在較低溫度下的模具連接適合採用熱套工藝,熱套連接可傳遞軸向預壓應力及徑向預壓應力同時作用的載荷,提高下仁的強度。
本發明還包括有一螺接件30,該螺接件30的外螺紋與下模殼24底部空腔中設有的內螺紋螺接,以使該螺接件30螺接在下模殼24中。該螺接件30通過向上抵頂下模套21產生的軸向力,以完成下模套21與下模殼24的冷壓套合。所述螺接件30對下模套21產生的軸向力可通過下模殼24與該螺接件30之間的調節間隙40來調節。具體的說,本發明螺接件30的頂端設有斜倒角31,於所述下模殼24上對應該斜倒角31設有凹槽241,所述的調節間隙40形成在該凹槽241與該斜倒角31之間。所述的螺接件30上設有沉孔32,工具作用於該沉孔32就可調節該螺接件30向上抵頂下模套21的軸向力。
本發明螺接件30上設有與螺接件30的沉孔32相通的下油孔42,該下油孔42為一斜孔,於下模套21和下模殼之間形成油溝43,該油溝43連通下油孔42。
本發明所述下模套21的上端面21A為中間高兩邊低的斜面,傾斜角a設為1°-5°。採用中間高兩邊低的下模套21的端面,鍛造生產時下模仁22承受向下的軸向鍛造力,使上、下模10、20的分模面形成微小間隙,模腔中的油或氣會從該分模面的間隙排出,而採用中間高兩邊低的下模套21的端面能將該油或氣接通排出,可提高模具的壽命。
請結合圖4所示,本發明上模10包括套設在一上仁套圈12中的上模仁11,所述上仁套圈12套設在上模殼13中,所述的所述上模仁11和上仁套圈12形成一上窄下寬的錐臺狀。錐臺狀上模仁11的傾角T範圍2°-7°。鍛造生產時上模仁11會承受徑向的鍛造力,套合時須採用錐臺狀加壓使上模仁11產生徑向的預壓應力,可大大提高上模仁的強度,也更便於上模仁11和上仁套圈12的套合與拆卸。
如圖1、2所示,本發明上模殼13和下模殼24為一體模殼結構。於上模殼13和下模殼24之間設有上排油孔41,該上排油孔41為一斜孔。所述的油溝43連通模殼上的上排油孔41和螺接件30上的下油孔42,以形成油路,連通採用中間高兩邊低的下模套21端面排出的油或氣,將該油或氣排出整體模具外,提高整體模具壽命。
上述說明示出並描述了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如前所述,應當理解本發明並非局限於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應看作是對其他實施例的排除,而可用於各種其他組合、修改和環境,並能夠在本文所述發明構想範圍內,通過上述教導或相關領域的技術或知識進行改動。而本領域人員所進行的改動和變化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則都應在本發明所附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