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行人安全保護的汽車前保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4-01-30 15:00:15
專利名稱:提高行人安全保護的汽車前保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提高行人安全保護的汽車前保結構技術領域[0001]本實用新型屬於機動車車身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提高行人安全保護的汽車前保結構。
背景技術:
[0002]隨著當前社會發生車對人的碰撞事故越來越多,行人保護的重要性越來越被大家認可,當行人與行駛中的車輛發生正面碰撞時,為了減小對行人的傷害,一般在汽車的前車體上都裝有保險槓,通過保險槓的變形把巨大的衝擊力儘量緩解。保險槓上端固定在水箱上橫梁,下端固定水箱下橫梁,一般車的前保橫梁位於保險槓中間位置,前部都設有緩衝泡沫,便於在碰撞時行人小腿受到的衝擊力可以得到緩衝,但是一般前保下部的剛度比較軟,碰撞中會造成小腿下部侵入前保下部,導致小腿彎曲角度過大,造成小腿損傷。實用新型內容[0003]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能夠在汽車發生碰撞時,防止行人的小腿侵入前保的下端部,從而造成行人小腿彎曲角度過大而損傷的提高行人安全保護的汽車前保結構。[0004]要解決以上所述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採取的技術方案為:[0005]本實用新型為一種提高行人安全保護的汽車前保結構,包括前保橫梁,前保橫梁上端部與水箱上橫梁連接,前保橫梁同時與前保蒙皮連接,所述的前保蒙皮與前保下端板連接,前保下端板與水箱下橫梁連接,所述的前保蒙皮內部設置緩衝泡沫。[0006]所述的前保下端板的下端板前端部上設置多個按間隙布置的連接孔I,前保蒙皮上設置與下端板前端部上的連接孔I數量相等的連接孔II,所述的連接孔II與連接孔I設置為位置一一對應的結構,多個連接孔I與多個連接孔II分別通過螺栓固定連接。[0007]所述的前保下端板的下端板後端部上設置多個按間隙布置的連接孔III,水箱下橫梁上設置與下端板後端部上的連接孔III數量相等的連接孔IV,所述的連接孔IV與連接孔III設置為位置一一對應的結構,多個連接孔IV與多個連接孔III分別通過螺栓固定連接。[0008]所述的前保下端板上設置多道加強筋,多個加強筋之間平行布置,加強筋設置為從下端板前端部延伸到下端板後端部的結構。[0009]所述的每兩道加強筋之間還分別設置多個橫向加強筋,所述的橫向加強筋之間平行布置,所述的橫向加強筋設置為與加強筋垂直布置的結構。[0010]採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能得到以下的有益效果:[0011]本實用新型的提高行人安全保護的汽車前保結構,當發生行人與汽車前保碰撞時,前保下端板和前保內的緩衝泡沫,能夠同時起到保護行人小腿的作用,從而確保行人小腿不會發生侵入到前保下部位置的狀況出現,避免行人小腿彎曲角度過大,保護行人小腿不受損傷。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在不增加過多成本的基礎上,起到對行人安全保護的效果。
[0012]下面對本說明書各附圖所表達的內容及圖中的標記作出簡要的說明:[0013]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汽車前保結構的結構示意圖;[0014]圖2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汽車前保結構的前保蒙皮、前保下端板及水箱下橫梁拆開時的結構示意圖;[0015]圖中標記為:1、前保橫梁;2、前保蒙皮;3、前保下端板;4、水箱下橫梁;5、緩衝泡沫;6、下端板前端部;7、連接孔II ;8、下端板後端部;9、連接孔III ;10、連接孔IV ;11、加強筋;12、橫向加強筋;13、連接孔I。
具體實施方式
[0016]下面對照附圖,通過對實施例的描述,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如所涉及的各構件的形狀、構造、各部分之間的相互位置及連接關係、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0017]如附圖1、附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為一種提高行人安全保護的汽車前保結構,包括前保橫梁1,前保橫梁I上端部與水箱上橫梁2連接,前保橫梁I同時與前保蒙皮2連接,所述的前保蒙皮2與前保下端板3連接,前保下端板3與水箱下橫梁4連接,所述的前保蒙皮2內部設置緩衝泡沫5。[0018]所述的前保下端板3的下端板前端部6上設置多個按間隙布置的連接孔I 13,前保蒙皮2上設置與下端板前端部6上的連接孔I 13數量相等的連接孔II 7,所述的連接孔II 7與連接孔I 13設置為位置一一對應的結構,多個連接孔I 13與多個連接孔II 7分別通過螺栓固定連接。[0019]所述的前保下端板3的下端板後端部8上設置多個按間隙布置的連接孔1119,水箱下橫梁4上設置與下端板後端部8上的連接孔III 9數量相等的連接孔IV 10,所述的連接孔IV 10與連接孔III 9設置為位置一一對應的結構,多個連接孔IV 10與多個連接孔III 9分別通過螺栓固定連接。[0020]所述的前保下端板3上設置多道加強筋11,多個加強筋11之間平行布置,加強筋11設置為從下端板前端部6延伸到下端板後端部8的結構。[0021]所述的每兩道加強筋11還分別設置多個橫向加強筋12,所述的橫向加強筋11之間平行布置,橫向加強筋12設置為與加強筋11垂直布置的結構。[0022]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的汽車前保結構,在前保下端板3的下端板前端部6上設置多個連接孔I 13,連接孔I 13與前保蒙皮2上的連接孔II 7連接,這樣,前保下端板3的下端板前端部6即實現了與前保蒙皮2部的固定連接,所述的前保下端板3的下端板後端部8上設置多個連接孔III 9,水箱下橫梁4上設置多個連接孔IV 10,與此同時,本實用新型的前保結構中,前保下端板3上還設置有加強筋11和橫向加強筋,用於增強前保下端板3的強度,通過這樣的結構設置,前保結構的前保下端板3的下端板後端部8即實現了與水箱下橫梁4的固定連接,這樣的結構,當行人域汽車前保碰撞時,前保下端板3和前保內的緩衝泡沫同時發生作用,從而保護行人小腿不會發生侵入前保下部位置的狀況出現,避免行人小腿彎曲角度過大,保護行人小腿不受損傷。[0023]本實用新型的提高行人安全保護的汽車前保結構,當發生行人與汽車前保碰撞時,前保下端板和前保內的緩衝泡沫,能夠同時起到保護行人小腿的作用,從而確保行人小腿不會發生侵入到前保下部位置的狀況出現,避免行人小腿彎曲角度過大,保護行人小腿不受損傷。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在不增加過多成本的基礎上,起到對行人安全保護的效果。[0024]上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示例性的描述,顯然本實用新型具體的實現並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採用了本實用新型的方法構思和技術方案進行的各種改進,或未經改進將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和技術方案直接應用於其他場合的,均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提高行人安全保護的汽車前保結構,包括前保橫梁(I),前保橫梁(I)上端部與水箱上橫梁(2)連接,前保橫梁(I)同時與前保蒙皮(2)連接,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前保蒙皮(2 )與前保下端板(3 )連接,前保下端板(3 )與水箱下橫梁(4 )連接,前保蒙皮(2 )內部設置緩衝泡沫(5)。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行人安全保護的汽車前保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前保下端板(3)的下端板前端部(6)上設置多個按間隙布置的連接孔I (13),前保蒙皮(2)上設置與下端板前端部(6)上的連接孔I (13)數量相等的連接孔II (7),連接孔II (7)與連接孔I (13)設置為位置一一對應的結構,多個連接孔I (13)與多個連接孔II (7)分別通過螺栓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提高行人安全保護的汽車前保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前保下端板(3)的下端板後端部(8)上設置多個按間隙布置的連接孔111(9),水箱下橫梁(4)上設置與下端板後端部(8)上的連接孔111(9)數量相等的連接孔IV (10),連接孔IV (10)與連接孔III(9)設置為位置一一對應的結構,多個連接孔IV (10)與多個連接孔III(9)分別通過螺栓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提高行人安全保護的汽車前保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前保下端板(3)上設置多道加強筋(11),多個加強筋(11)之間平行布置,加強筋(11)設置為從下端板前端部(6)延伸到下端板後端部(8)的結構。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提高行人安全保護的汽車前保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每兩道加強筋(11)之間還分別設置多個橫向加強筋(12),所述的橫向加強筋(11)之間平行布置,所述的橫向加強筋(12)設置為與加強筋(11)垂直布置的結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應用於機動車車身技術領域的提高行人安全保護的汽車前保結構,所述的提高行人安全保護的汽車前保結構包括前保橫梁(1),前保橫梁(1)上端部與水箱上橫梁(2)連接,前保橫梁(1)同時與前保蒙皮(2)連接,前保蒙皮(2)與前保下端板(3)連接,前保下端板(3)與水箱下橫梁(4)連接,前保蒙皮(2)內部設置緩衝泡沫(5),本實用新型的汽車前保結構,當發生行人與汽車前保碰撞時,前保下端板和前保內的緩衝泡沫,能夠同時起到保護行人小腿的作用,從而確保行人小腿不會發生侵入到前保下部位置的狀況出現,避免行人小腿彎曲角度過大,保護行人小腿不受損傷。
文檔編號B60R21/34GK202966228SQ20122063793
公開日2013年6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28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28日
發明者周軍, 童培易, 劉萍, 方崇武 申請人:蕪湖市順昌汽車配件有限公司